衡山腳下的南嶽大廟,有江南第一廟之稱,儒釋道三教共存

2020-01-08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南嶽衡山,我國最著名的五嶽之一,很多人來衡山一是為了一睹南嶽雄姿,還有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前往衡山腳下的南嶽大廟燒香祈福,據說在這裡許願很靈,所以自古以來香火不斷。也讓南嶽大廟的規模得到空前壯大,成為我國江南地區最大的古建築群,也是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被譽為「江南第一廟」,又因為南嶽大廟的建築布局和風格和故宮相似,還有「小故宮」之稱。

根據記載,南嶽大廟始建於唐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和很多古建築一樣歷史上經歷了數次火災,又經過十六次修繕擴建,在清朝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形成現在的規模,建築面積達到98500平方米,直到現在南嶽大廟總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呈三路九進四重院落結構,主殿四周紅牆包圍,東北角和西北角建有角樓,就像一座縮小版的北京故宮。

南嶽衡山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共存的歷史文化名山,南嶽大廟也一樣,雖然是一座廟,裡面卻既有佛教寺院,也有道教宮觀,而大廟的正門名叫欞星門,進入內部有石拱橋和放生池(文廟中叫泮池),我國各地祭祀孔夫子的文廟前都會有一道欞星門,這些都是儒教建築文化的特徵。所以,南嶽大廟也是一座三教文化共存的建築群。

南嶽大廟的主體建築沿南北中軸線依次分布,東西兩側紅牆外分別是八座佛教寺院和道觀,這個布局也是我國寺廟中獨一無二的,堪稱一絕。西側八座佛教寺院分別為:化城寺、崇寧寺、雲峰寺(藥師殿)、觀音殿、關聖殿、老南台寺、雙峰寺(忠靖王殿)、天堂寺(三聖殿)、金龍寺(華嚴殿)。

東側為八個道觀為:玉虛宮(財神殿)、萬壽宮(靈官殿)、清和宮(雷祖殿)、仁壽宮(老君殿)、三元宮(三宮殿)、壽寧宮(邱祖殿)、純陽宮(玉皇殿)、銓德觀(慈航殿)。儒、釋、道三教雖然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歷來友好相處、同存共榮,三教共存一廟,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

那麼,南嶽大廟到底供奉的是哪位大神呢?

​南嶽大廟主殿祭祀的既不是佛教常見的幾尊菩薩,也不是道教的始祖,而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祝融氏,就是曾在衡山之巔修行並造福一方的大神,祝融氏被封為「南嶽聖帝」,是南嶽衡山最大的神,傳說他擁有凡人不可能達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間萬事,瞭然於胸,能夠思接千古,預言未來,因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甚至皇帝,都對他敬畏幾分,歷代祭祀。

從欞星門進入首先看到的是盤龍亭,又稱魁星閣,閣樓為木石結構,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檐下飾斗拱、彩繪雕鏤。覆斗形藻井中雕有一條巨大的鎦金盤龍,故又名盤龍亭。北面懸橫額「古往今來」,南檐下有「奎星閣」豎額。閣的左邊有鍾亭,右邊有鼓亭,二亭都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現修繕一新,新置鍾和鼓。

再往裡走是玲瓏別致的御碑亭,亭內有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為重修南嶽廟而立的一通巨大的龜馱石碑,碑文為康熙皇帝御筆親書。亭為八角重檐攢尖頂,紅柱碧瓦,飛檐翹角。亭周四面為紅牆,各開一拱門,亭內置一巨大馱碑,狀似烏龜,古傳為贔屓。石碑為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上刻清康熙帝親撰的《重修南嶽廟記》,全文297字,楷體,亭上有「御碑亭」豎額,額枋上書不同形體的古篆「壽」字二百個,寓意南嶽為「壽岳」。

嘉應門,是南嶽大廟的第五進,現在裡面設為南嶽文物保管所,南嶽書畫院,大廟招待所等。門前左右兩邊各有一尊巨大的銅獅,威武霸氣,銅獅的腳被人們撫摸得很光亮,廟內的銅製仙鶴和獅子一樣,每位遊客都會摸一摸它們的腳,祈求多福、發財,時間久了,就磨得鋥亮。

穿過嘉應門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樓閣,為第六進御書樓,重檐歇山頂,四周繞迴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龍。樓上四周裝有鏤空窗格,御書樓的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翹,是我國古建築中不多見的。南檐下懸掛「御書樓」的橫額,樓下原有御碑五塊,現已無跡可尋。

第七進是南嶽大廟最雄偉的建築正殿,即聖帝殿,殿前是一廣場,正殿建石砌基台上,通過十七級石階而上,正中嵌有漢白玉游龍浮雕,台階四周有麻石欄杆圍繞,柱頭上雕刻獅子、麒麟、大象和駿馬,欄杆中嵌有漢白玉雙面浮雕144塊。正殿高七丈有餘,重檐歇山頂,內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徵南嶽72峰。殿頂覆蓋橙黃色琉璃瓦,並飾有寶劍、大小蟠龍和八仙人物,飛檐四角垂有銅鈴,檐下窗欞、壁板都雕刻著各種人物故事或花木鳥獸,後牆上繪有大幅雲龍和丹鳳圖案。

正殿後面是寢官,也稱謹身殿、後殿,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和正殿丹墀相連。殿中設聖帝和夫人景明後、聖帝父母親坐像,所以這座大殿也稱聖公聖母殿,檐下裝有粗獷的斗拱,天花繪製精美,殿後牆壁繪有龍鳳彩繪圖案。

最後一進為後山門,也稱北後門,是南嶽廟中軸線的終點。這座建築也是磚木結構,單檐硬山頂,紅牆黃瓦,屋脊上飾有寶頂和走獸。門東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間稱註生娘娘。西側是轄神殿,一門兩殿相連,一字排開,裝飾古樸雅致。出了後門,就是登衡山的盤山路了。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旅遊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_HkNhW8BMH2_cNUgPb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