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被樓上電鑽吵醒,裝修的鄰居在12層,我在9層,每天早上8點電鑽聲雷打不動響起!
以至於一年以後的現在,每天早上7點58分左右,我就習慣性的煩躁,整個人變得很drama!
長此以往,我的焦慮和暴躁指數直線上升,後知後覺的我,最近才上網搜了一圈「隔音」,發現正在遭受#噪音暴力#的遠不止我一個人!
總結下來,大家家裡出現的噪音,分三種:
1.窗外的,比如樓下跳舞的大媽,大馬路的汽車、火車、飛機。
2.自己家裡的,比如衛生間沖水、廚房做飯,還有和父母、公婆一起住的。
3.同一棟樓里的,比如樓上樓下隔壁鬧騰、裝修。
這三種是苦惱於別人的噪音吵到了自己;但是還有一種噪音,是自己可能會影響到別人的——比如家裡有樂器或音響~
隔絕外界噪音
外界噪音有且只有一個隔音方案——換窗戶。
要說一整面牆在隔熱、隔音上的弱點,你都可以賴在窗戶上!
畢竟薄薄一塊玻璃,哪抵得上幾十厘米厚的磚牆!
高配版隔音方案,塑鋼窗框+夾膠玻璃,也就是兩層玻璃中間夾一層PVB膠,這一層材料就像耳塞一樣,隔音的效果非常好;
但是你可別指望太多!
(因為一來塑鋼窗框保溫性不算太好,已經被主流市場淘汰了,二來夾膠玻璃也不好買~)
平價版隔音方案,斷橋鋁+雙層中空玻璃,目前市面上賣的窗戶,90%都是這樣的組合;
這裡可以現場嘚瑟一下它的保溫效果。
隔音效果雖比不上高配版塑鋼+夾膠玻璃,但也能把噪音至少削弱30~40個分貝~
但是提醒大傢伙一句哈~
這種窗戶,一平米價格普遍一千左右~
但是很多家裡沒有噪音困擾的,也都換了這種,為啥?好用唄!
如果你家恰好臨街,或者剛好在飛機空路下!
看好了,就這種窗戶!買它!
如果你家實在特別吵,窗戶外面成天都是一百多分貝(比如機場附近)。
那就做個三層中空玻璃,四五六層懟上去的話就有點奇怪了~
額外再掛兩層厚窗簾!
保證噪音在趕來的路上就被堵死了~
但是!換一扇窗戶的價格一般是大幾千、上萬起!
你如果不想花這個錢,也有辦法:買窗戶隔音條!
這東西淘寶上就有,特別便宜,幾塊錢一米;
買回來把窗戶縫都加一圈,有奇效,冬天取暖費都省了~
順便一提,別看你牛b哄哄地住進了高層(切~還不是你住不進去~)!
噪音困擾最嚴重的就是不上不下的中間層!
高層離地遠,噪音傳不上來;低層有綠植隔音,噪音也不大;只有中層既沒有遮擋,也沒有遠離大馬路,所以噪音就特別大!
買房的時候,你可長點兒心吧~
自家噪音
自家想要隔音,只需要兩點:
1.包下水管道。
2.用隔音門。
廚房、衛生間、陽台的下水管道,裝修時一定要用隔音棉嚴嚴實實地包起來;
然後再在外面砌牆,別傻不愣登地讓你家管道「裸奔」~
另外,就是給臥室換隔音門,這樣客廳如果有人看電視,也不影響休息;
尤其是和老人一起住的小夫妻,再也不用怕尷尬啦(捂臉~)~
隔音門不用斥巨資去買專用的,因為一般的室內噪音,都是從門縫漏進來的;
用幾塊錢一米的密封條貼門框上,隔音效果就特別好了~
要求再高一點的話,建議去選吉林森工的霍爾茲T型門;
它的門縫就是完全擋起來的、完全不漏音兒~
大家可能要問了,我家普通實木復合門,咋辦?
涼拌!
實木門用的是橋洞力學板,這種板子是沒啥優點,中間還有點孔孔!
但是人家自己隔音效果就挺好的,你為啥非要買那死貴死貴的原木門~
(PS:烤漆、免漆只是門表面的處理,和門的結構沒有關係)
值得強調的是,主臥衛生間做了乾濕分離,就可以用普通的木門!!!
很多人擔心木門不防水,所以衛生間都用鋁鎂合金的門;
但是你不曉得~
這種金屬門,隔音效果忒差了~你半夜沖個水,你家那口子就醒了……
普通的木門本身就有一定的防潮性,再加上浴室排氣扇,潮氣很快就排走了!
只要你不是賤嗖嗖地把水直接淋門上,衛生間用木門,沒問題!!!
樓上樓下的噪音
樓上樓下噪音的話,根據我長期「抗噪」經驗來看,我勸你還是買個耳塞吧~
很多人會覺得吊頂塞個隔音棉就行,說句實話,作用很小……
原因再於樓上樓下的噪音和室內外的噪音不一樣,它是通過樓板固體傳播的!
尤其是熊孩子跑跳、跺腳、剁肉、電鑽等噪聲,就是整個樓板結構一起在震;
就算吊頂做好了,聲音還會從牆上傳下來~
我們一般默認在座的各位都是有物理基礎的哈~
所以大家都知道:聲音在固體里的傳播要比其他途徑快!遠!
有時你聽到了電鑽聲,其實是從樓上的樓上傳下來的,別說你委屈了,樓上那戶更冤~
除非你拿隔音材料,把你家從牆頂到地面,四四方方地包起來,裹成一個隔音房~
否則,還不如趕緊去搬磚買耳塞~
新砌牆體的隔音
要是家裡裝修,改了布局改了結構,最後新砌了一面牆:
如果這面牆的作用是單純的隔斷,那麼用輕鋼龍骨石膏板牆就好~
(紅磚隔音效果比輕體磚好,但紅磚不環保,國家已經禁止生產了)
毫不避諱地講,隔音效果最好的,還得是水泥、鋼筋澆灌的鋼筋混凝土牆,也叫RC牆!
這種牆基本都是不能動的。
那些八九十年代建的高層住宅,牆體用的都是水泥預製板,雖然裡面也有鋼筋,但牆體特別薄,隔音效果也不是很好~
鋪地毯、掛布藝作用為0
柔軟的布藝雖然有一定「吸音」效果,但是不「隔音」;
吸音是減少迴音,隔音是隔絕噪音,並不是同一件事~
單純在家鋪地毯、掛窗簾、貼牆紙,只能減少迴音,頂天了也就是聽音樂的時候更HIFI一點~
但對外面的噪音作用為0。
淘寶上賣的聚酯纖維隔音板、奇形怪狀隔音海綿,你如果想買來隔絕室外噪音的話,還是別買了!
那都是裝KTV、琴房、包房用的……
為了把噪音「包」起來,不打擾外面的人,而不是為了擋住外面的噪音~
深究:噪音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1、層高降低、樓板變薄
70年代北京前三門,興建新中國第一批高層住宅時。
小平同志就親自指示,把層高降到了2米5,這樣每棟樓省下的成本,就能再多蓋一層~
但是現在的商品房,建築成本也壓得特別低~
結構上全都是夠用、符合標準就行,樓板、牆體厚度,卡在剛剛好的數值上。
按照國家標準,樓板最少應該是8cm,有預埋暗管的是10cm~
8cm的厚度也就巴掌寬,隔音效果你可想而知~
2、牆體變薄
以前那種七八層樓的房子,幾乎每一面牆都是承重牆。牆體本身就有24cm(俗稱24牆)~
也就是一塊磚的長邊寬度,這個還沒算抹灰層的厚度~
而現在的高層,除開鋼筋混凝土的剪力牆與柱子外,都是12cm厚的12牆~
衛生間、儲物間可能更薄,只有6~8cm~
再加上國家禁止用實心紅磚,磚體用的都是輕體磚(充氣塊)或打孔紅磚,就是那種中間有很多縫隙孔洞的磚,隔音效果很差!
3、木地板不用龍骨
之前鋪木地板時,都要做龍骨,地板就相當於懸空~
不管地板上走路還是拖家具,樓板之間還隔著一層架空層,對樓下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
而現在的木地板大部分不打龍骨了,直接墊一層防潮膜就鋪~
雖然地面也會額外做一層2~3cm的水泥找平層。
但木地板上的聲音會直接傳到樓板上,樓下的聽起來就會比打了龍骨的噪音要大~
所以說,一般裝修,做好以下這幾點隔音也就差不多了,要是再擋不住的話,那基本就沒轍了~
1.隔音棉包下水道(網上報價15-30每平米左右,實體店應該有浮動)。
2.窗戶換斷橋鋁+雙層中空玻璃。
3.室內木門加隔音條。
4.樓板太薄的,全屋吊頂+吊頂里塞隔音棉。
那麼,你家裝修都為隔音做了什麼騷操作呢?歡迎來評論區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qqwbW4BMH2_cNUgZF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