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滕王閣序》的成語「逸興遄飛」,「遄」是什麼意思?

2019-11-04     談藝錄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逸興遄飛」,「遄」的意思是往來疾速。(2)成語「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招請。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型檔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

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段玉裁據《玉篇》、《廣韻》改「跡」作「<辵+交>」,注曰:「《小雅》『獻酬交錯』,《毛傳》曰:『東西為交,邪行為錯。』」王筠的《說文句讀》:「<辵+交>,今作交;逪,今為錯。」「獻酬交錯」出自《詩‧小雅‧楚茨》,意思是敬酒勸酒杯盤交錯。其中的錯,原本寫作「逪」。《玉篇·辵部》講得很清楚:「逪,交錯也,今為錯。」

(獻酬交錯)

本義之外,逪,還有兩義:(1)亂。《玉篇·辵部》:「逪,亂也。」(2)違背。《廣雅·釋詁二》:「逪,偝(bèi,古同背)也。」

逪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逪字的小篆寫法)

2、遄。讀chu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遄,往來數也。從辵,耑聲。《易》曰:『以事遄往。』」形聲字。耑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帶有根須的植物向上生長之形,石鼓文中聲符耑省去了下半部分,遄約始見於西周。本義是往來疾速。《爾雅·釋詁下》:「遄,疾也。」又「遄,速也。」郭璞註:「速,亦疾也。」徐鍇的《說文系傳》:「遄,猶摶(tuán,即『摶』)也。駛易也。」《詩經·邶風·泉水》:「遄臻於衛,不瑕有害。」《毛傳》:「遄,疾也。」只想迅疾回到衛國去,回去看看有何害?

(《詩經·邶風·泉水》詩意)

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也用這個字:「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登高望遠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脫俗的興致迅速生髮飛動。這裡的遄,意思也用往來疾速的意思。

(滕王閣)

遄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遄字的小篆寫法)

3、速。讀sù。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速,疾也。從辵,束聲。遬,籀文從欶。古文從欶、從言。」形聲字。本義是迅速。束的初文像囊橐(náng tuó,袋子)束縛其兩端之形,速甲骨文從彳,彳與辵為義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用。戰國至秦漢都有從辵、欶聲的遬與速並存。最早的速是有兩個字形,一個是「欶」下一個「言」,一個是速,一個表示行走疾速,一個是表示語言疾速。總之速的意義是迅速。《爾雅·釋詁下》:「速,疾也。」《方言》卷二:「速,疾也。東齊海岱之間曰速。」在古代,說迅速,都說「疾」,而在東齊海岱地區說「速」。

比如《論語·子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求快就達不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子路問津)

再比如《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兵貴神速。」用的也是速的本義。

速的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招請。《爾雅·釋言》:「速,征也。」《玉篇·辵部》:「速,召也。」《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意思是來了三個不請自來的客人。「不速之客」後來發展為成語,泛指意想不到的客人或者不請自來的人。很多詞典按本義來解釋速,稱「不速」是徐徐而來,這是不對的,因為速還有招請的意義。比如張衡《南都賦》:「以速遠朋,嘉賓是將,揖讓而升,宴於蘭堂。」大意是:邀請遠方朋友,嘉賓紛紛而至。賓主拱手施禮,赴宴登上蘭堂。

(張衡像)

(2)招致。《書·太甲中》:「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孔傳》:「速,召也。言已放縱情慾,毀敗禮儀法度,以召罪於其身。」大意是:多欲就敗壞法度,放縱就敗壞禮制,因此給自身招來了罪過。

(3)戚。《廣韻·屋韻》:「速,戚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4)速度。如:車速,光速。這是現代漢語後起之義。常用,不再舉例。

(5)通「束」。約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速,又約束之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速,假借為束。」比如《國語·晉語一》:「驪姬請使申生處曲沃以速縣。」俞樾《群經平議》:「速,當讀為束。『以束縣』者,以束縣也。使太子約束其所屬之縣太夫也。」

此外,速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速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速字的小篆寫法)

4、迅。讀xùn。現代漢語常用漢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迅,疾也。從辵,卂聲。」形聲字。本義是疾速。《爾雅·釋詁》:「迅,疾也。」比如《論語·鄉黨》:「迅雷風烈,必變。」邢昺疏稱:「迅,急疾也。」遇上迅疾的雷霆,暴烈的大風,必定改變神色。

(雷雨大風)

再比如《漢書·溝洫志》:「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顏師古註:「迅,疾也。」

此外,迅還是獸名。指狼有力者。《爾雅·釋獸》:「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絕有力,迅。」邢昺疏引舍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獥,絕有力者名迅。「這是對狼的品類細分。」

(迅狼在捕食)

迅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迅字的小篆寫法)

5、適。讀k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疾也。從辵,<氏+口>聲。」注意,這個字不是現代漢語的適。現代漢語的適,是「適」的簡化字。但這個字實際的楷書字形應當如圖:

(適的楷書字形)

我們在講適字時,就有朋友提到過這個字,因為有個皇帝叫李適,即唐德宗,唐代的第九個皇帝。但實際上,這個字應當寫作<氏+口+辵>。因此,我們在講適(適)字時沒有提到這個讀音。

(唐德宗)

因為在小篆字形的《說文解字》之內,「適」和「適」是兩個字。它們的小篆寫法也大不相同。

適字的本義是疾。《正字通·辵部》:「適,本作<氏+口+辵>。」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此外適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適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適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4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FYkOm4BMH2_cNUgG0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