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最難的3道坎,才叫30歲

2019-09-26   尼古拉斯憶心

有人說過一句話:

人這一生有3次成長。第一次成長,是意識到父母是平凡的;第二次成長,是意識到自己是平凡的;第三次成長,是意識到朋友是平凡的。


然而我覺得,這三次成長,其實都集中在30歲。

人一旦步入30,脫去青澀,步入家庭,身處夾縫中,肩挑萬難……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直到某一天,閱盡千帆,驀然回首,你會猛地發現:

原來30歲,真的是一個人生命的一道坎。



覺悟一:父母皆凡人

關於父母,你越長大,越會意識到一個問題:

小孩子才吹噓自己的父親是超人,30歲的人再這樣想就顯得還不如孩子了。

前幾天我遇到了一個的士司機,他的故事就讓我深有感觸。

當時的我趕著去赴約,一路上,師傅卻開得不溫不火。

於是,我便催促他:

師傅,能快點不,急著去找朋友。


師傅笑著說:「你可以打個電話提前跟你朋友打聲招呼,畢竟安全第一。」

當我還在心裡腹誹師傅怕死的時候,師傅跟我講起了他的故事。

年輕的時候,開車時,總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膽量。

但有一次,還是一不小心出了事。

他的老父親慌慌張張地從老家趕過來,那時老家還是山路,老人趕了一夜山路才摸索到縣城醫院,趕到時,一臉的憔悴和恐慌。

在妻子幫他去購買一些生活用品時,她拜託老人去窗口給她充點醫療費。

但是當老人家站在醫院的窗口前時,因為只會講方言,又年紀大了聽力不好使,在窗口和護士溝通時,護士的問話他聽不清也聽不懂。

於是,一向內斂害羞的他,下意識轉過身來向後面排隊的陌生人求助,竟像個委屈的孩子一樣,邊說邊急得眼淚直掉。

他突然發現,曾經走路腳底生風、做事無所不能的父親,突然有一天像小孩一樣。

你會發現,曾經眉目爽朗的母親,有一天也會青絲爬上額頭。小時候可以背著我走幾里山路,現在爬個樓梯都氣喘吁吁。

他們變得嘮叨,變得笨拙,面對新事物總是無所適從,家裡燈泡壞了要等你回去換,新買的電視機不懂得用也一直放著等你回來用,連學用微信都要你反覆教好幾遍……

與此同時,他們對於長大後的你,所遭遇的職場囧境,房貸壓力,夫妻關係……也無能為力。


你開始意識到原來,父母皆是凡人,他們不是萬能的,更不是小時候心目中的那個超人,相反,老了後的他們,還渴望你能常回家幫忙洗碗呢。

也是從30歲起,你開始明白:

往後餘生,風風雨雨,你註定是個單打獨鬥,又孤獨又堅強的生命旅人。



覺悟二:你我皆凡人

古龍曾經笑言:

「年紀越大越貪財,只因為已看透了一切,知道世上絕沒有任何東西比錢財更實在。」

因為你總會發現,凡人的生活免不了柴米油鹽,免不了房貸車貸。

哦!這句話的重點,我其實更想說:

我們終會在而立之年,意識到自己是個凡人!

年長几歲後,被現實打得七零八落,終於意識到,自己並非無所不能。

曾經,因為畢業的學校不錯,剛畢業我就進了好單位,不顧眾人阻攔,從體制里出來,南下創業。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在商業極有天賦的,一心想創立自己的網際網路公司。

然而,創業沒有找到門道,公司倒閉了。後來我轉身去了深圳繼續尋求夢想,做了一年銷售,跑了一年的單,銷售業績也很差,後來被公司開除了。

似乎無論我怎麼努力,我的瓶頸就在那裡。越到後面越明白,諸如膽量、大視野、管理能力……這些創業必備的素質我並不具備。

與此同時,父母開始翹首期盼你回去多一些陪伴給他們;而身邊層出不窮的優秀年輕人讓你陷入了更洶湧的職場焦慮當中……人到30,何去何從?我開始反覆追問自己。

我終究是個凡人。我也想要有個溫暖的家,想要有兒女繞膝的幸福,想要陪伴父母頤養天年……

那一年,我找了一份適合自己的穩定工作,收入也穩定下來,我的心也定下來。

慢慢地不再四處奔波,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經營家庭上。這時候的我,並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反而從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更多的快樂。

35那年的生日,我4歲的孩子突然抬頭問我:

「爸爸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一愣,突然想起年輕時躊躇滿志的模樣。


夢想其實沒丟,也不是熱血已涼。我們看清了自己生命的能量,也大致明白自己的上限,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事業。

我們終將意識到自己的平凡。

人到中年的我們,必須接納自己天資平凡,成熟地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人生。

三十而立,歷經風雨後,開始真正學會「看清自己,看清生活」。


覺悟三:朋友皆凡人

我現在應酬都去得少了,也不是很熱衷於交朋友,倒不是變懶,而是知道了多數的聚會其實意義不大。

遇到的人越多,你會越真切地意識到:

朋友皆凡人。


我在工作後,遇到一個朋友,平日裡和我交情算得上是「鐵」。共同話題多,幾乎無所不談。

那一年,我剛好買房子,付完首付,積蓄就空了。

不巧卻在那一年,外婆生病了。

除了大筆的醫療費,還需要能夠負責手術的專業醫生,於是我滿懷期待地發了朋友圈問詢,回復者寥寥,僅有的幾個回復,也只能是對你稍加安慰。

某一個晚上,我厚著臉皮打算找我這個交情算鐵的兄弟借筆外婆手術的錢。

剛說完,就看到他面露難色。他說上有老下有小,日常開銷不小,那些年的積蓄並沒有多少,能借給我的也就一點點。

我沒有懷疑他的話,只是在那時,我深刻地意識到:

以前總想著有困難找朋友,人在江湖飄,出門靠兄弟。

後來不得不承認,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得很辛苦了,沒有多少力氣來幫你一起苦撐你的生活。

後來,還是我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才解決了問題。

所以,在30歲左右的年紀,經歷生活的風雨後,也會更清醒地意識到:

朋友,不是人生的快速通道,自己,才是自己人生最強大的依靠。


有人說,人越成熟,就會慢慢把自己包裹起來,活得孤獨孑立。

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方式的強大呢?

在步入而立之年的一路上,面對人生的風雨坎坷:是金錢的糾葛、是事業與家庭的抉擇、是父母老去、孩子嗷嗷待哺的壓力、是一場又一場挑戰和人生考核……


我們慢慢意識到了父母的平凡,自己的平凡,朋友的平凡。

終於明白生命的旅途上,絕大多數的人生風雨,終究是要靠自己獨自走過。

歲月,終會讓我們在30左右的年紀,有了不可觸碰的柔軟,也有了堅不可摧的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