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主張「唯才是舉」,為何曹丕上位後,卻推行「九品中正制」?

2020-07-09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標題:曹操主張「唯才是舉」,為何曹丕上位後,卻推行「九品中正制」?

曹操主張"唯才是舉",為何曹丕上位後卻推行"九品中正制"

引言

中國歷史上的選官制度很多樣,不管是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孝廉為主的考核,還是之後曹操的"唯才是舉",甚至到了曹丕的"九品中正制"。這些選官制度都讓歷朝歷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很多人認為,後期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讓司馬懿有了篡奪皇位的私心,後來也就把握機會。可是,曹操曾經力舉"唯才是舉",選拔人才需要廣納,打開來源。可是,沒有想到曹丕此舉被後人批判,認為他既沒有曹操的氣概,又極其的愚蠢與無知。可是,其實曹丕這樣的決定也只是當時的時代背景而決定的

曹操

1、 東漢末年,人民起義紛紛興起

曹丕當真有世人說的那麼沒有主見嗎?其實,並非如此,曹操所處的時代與曹丕時期怎可相提並論?這兩個時代環境相差的不止是一星半點。東漢末年,由於權臣之間有了很大的紛爭,故而他們之間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上層階級有了內訌,因此加重了天下百姓的生活負擔。他們對百姓進行剝削,暴虐無道,這造成了百姓對政府極大的不滿。可那時候的政權早已四分五裂,人民起義軍紛紛起義。

曹魏

之前所推崇的"察舉制",選拔官員表現上是以孝廉為主,廣納天下百姓,實則大部分還是名門望族的世家子弟。而那些出生貧寒,身份地位卑賤的子弟終於可以在此次起義中奮起,他們本就不滿,一直以來都壯志未酬,現在終於可以發揮作用。作為出名的孫堅父子,還有市井草根的劉備一直都未實現自己的報負,也在這個時候想要連根拔起。而曹操恰好在這個時候,就招攬了眾多了寒門才子,並且極力重用他們。

曹魏群臣

那個時候,漢朝王室的衰微,使得曹操有了進一步加官進爵的機會。當時曹操位高權重,卻從未做過皇帝。不過,其中曹操以匡扶漢室的名義背後卻將其推翻,甚至後面出現了很多對曹操極為不滿的人士,卻因忌憚曹操背後的勢力並未多說。曾經士族階級的荀彧因不滿曹操,這讓曹操特別的不爽,兩人開始了明爭暗鬥。但是,曹操由於忌憚他背後強大的勢力並未做什麼。這是沒有想到荀彧卻突然離世,這讓曹操已經有口難辯了,為了不讓自己手下對自己懷有疑心,曹操已經有了"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人"的想法。

曹操

2、 既無魄力又無威望,曹丕繼承父業

曹操手中的兵力十分強大,那個時候即使有人抱有不滿,曹操以不懼。可是,曹丕卻不同,曹丕當時沒有曹操那麼有魄力,而只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了父業而已。劉漢政權的更替到現在,想要取而代之從而變成曹魏,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曹丕開始心有芥蒂,畢竟自己的皇位不穩,沒有了當年曹操的風采,自然不敢像他那樣毫無顧忌。

所以,曹丕推行了"九品中正制",這就是在他再三猶豫下而誕生的產物。他想要加強中央的權力,讓官中的權力都被貴族勢力壟斷,從而這種制度延伸為了一種世襲制。一直以來,還有著所謂的父死子繼的傳統。

曹丕

進而,很多的世家貴族都開始信任曹丕,將重心都偏向於他,因為"九品中正制"極大的滿足了他們的利益。而且,曹丕這樣的做法也並非沒有經過思考,實行"九品中正制"在那個時候是必然的做法,想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滿足貴族的利益,從而讓他們臣服於自己。曹丕的做法只不過是在穩固自己皇位,不過"九品中正制"確實是選官制度上的一大弊端,曹丕自己也知道,曹操一生功勳無數,卻未曾做過皇帝。而曹丕繼承父業,自然要完成使命,不可錯失機會,讓曹操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這樣葬送。

小結曹操此生定是梟雄,雖為未曾做過一天帝王,卻有著帝王的風範。不管是在行兵打仗,還是在用人要領,或是處理政事,他都有很大的本領。故而,曹丕繼承他的事業,建立了曹魏政權也算是完成了他的心愿,只是,"九品中正制"的開始的初心是為了加強中央權力,後期導致了選官制度的腐敗。甚至出現了司馬家族的勢力雄厚,日益壯大,從此曹魏開始風雨飄搖,模糊不定,三國也被司馬懿所竊取了。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BBHMHMBnkjnB-0zi2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