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對特朗普反戈一擊,但別忘了是中國背起了你

2020-01-08     長安觀察


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1月7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建設一周年之際,「中國版」Model Y生產項目宣布啟動,馬斯克專程飛抵上海向首批社會車主交付國產Model 3。而在此前,特斯拉已向員工交付了15輛藍色和灰色的國產特斯拉Model 3。

「感謝中國政府!」這是馬斯克在開場時說的第一句話。

倘若熟悉特斯拉這些年的戰略調整,就會發現馬斯克此言決非場面上的故作姿態,而是發自心底的肺腑之言。眾所周知,2018年以來,在屢生變數的中美經貿摩擦下,特斯拉在美國的日子並不好過,市場營收一度同比下滑39%。「押注」中國,可以說既是主動破局,也是被動求變。只不過,在特朗普大談特談如何重振美國製造業的當口,特斯拉如此「出走」很容易被視為某種「背叛」。所以我們看到,這邊的上海「超級工廠」一派熱火朝天之景,大洋彼岸的老東家已經將其抵免額度強行「歸零」。特斯拉「冰火兩重天」般的境況,何嘗不是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的折射?

今天的世界,究竟是需要開放合作、互聯互通,還是需要關上大門、貿易保護,特斯拉的選擇就是一次現實的「用腳投票」。某種意義上,馬斯克口中的感謝,不僅是對「中國速度」的感喟讚嘆,更是對中國開放發展理念的感同身受。「全球來商」的盛景背後,正是中國市場所蘊含的強大勢能。

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利用外資一直居全球前三位,連續2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利用外資的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1-9月份,中國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9%,而特斯拉,作為第一家全外資在華獨立投資的車企,更帶有某種標誌性。「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國際社會投出的信任票,就是對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務實舉措的關注與讚許。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也沒有任何企業會拒絕發展的重大機遇。可以說,對於企業,選擇中國不是一時之計,而是尋找發展藍海的必然之舉。對於中國,主動擴大開放也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兩個多月前,同在黃浦江畔,第二屆進博會落下帷幕,「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的真誠邀請,再次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中國信心。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雖然美國政府明確表態「不會派高級代表前來」,但美國企業的熱情卻相當高漲,「我們得來」成為業內共識。事實說明,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定心丸」,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才能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

「越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越能凸顯出擴大開放的意義。」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近日刊文指出,中國是一個極其強有力的創新經濟體,「過去十年屬於中國,未來十年也將如此」。而這重判斷所對應的,正是西方世界日益涌動的逆全球化潮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正如在貿易保護主義大棒之下,特斯拉、哈雷等製造業巨頭紛紛選擇了「出走」,逆勢之舉如不改變,這樣的「用腳投票」只會越來越多。

特斯拉的中國故事還會繼續書寫下去,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世人會看到,一個有著更自信心態、更積極姿態的「開放中國」,將照亮世界的期待。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3nihG8BMH2_cNUgv2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