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傳聞中的陳芊芊》:甜寵很套路,但女性題材很必須

2020-05-26     影視Mirror

原標題:【Mirror頭條】《傳聞中的陳芊芊》:甜寵很套路,但女性題材很必須

「每天吃個洋蔥,保准能生個女兒出來。」

「這要是被人輕薄了,都怪他自己不知道檢點。」

「新婚之夜,誰將男子的面巾取下,男子就要追隨於誰,易主視為不貞。」

伴隨著這些反套路式劇情台詞的熱傳,《傳聞中的陳芊芊》依靠著「女尊」出圈了。

和所有典型的甜寵劇一樣,《傳聞中的陳芊芊》也同樣糅合了撒糖、治癒、搞笑等諸多典型特點。但有意思的是,雖然同樣主打甜寵風,《傳聞中的陳芊芊》卻將故事背景定格在崇尚女尊男卑的花垣城。

意外卡在自己寫的劇本中的七流小編劇,為了活命大開金手指,一邊是已知的劇情,一邊是地位的尊崇,兩廂交疊之下,陳芊芊也毫不意外地在一眾套路故事中闖出了屬於她的另一番天地。

對於觀眾而言,反其道而行之的《傳聞中的陳芊芊》的確讓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爽了一把,以至於短短的幾天內,迎來熱度與口碑的雙豐收。

但對於以《傳聞中的陳芊芊》為代表的一眾甜寵劇而言,它們所經歷的「變形計」,在衝破套路桎梏的路上,似乎並非想像中那樣順利。

被狠戳的性別意識

女帝至尊,女性為官,女人是最至高無上的權力者。相對而言,男性的地位則處於絕對的弱勢:他們聚集密度最大地方是仙樂飄飄的坊司和艱苦的礦場,前者用於滿足審美情趣,後者用來維持勞動結構。

《傳聞中的陳芊芊》一開篇,便為觀眾構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諾大的花垣城,自上而下、由內到外都嚴格恪守著的,是 女尊男卑的金科玉律。

一直以來,甜寵劇所承載的便是女性觀眾對於生活的神化和想像。尤其是曾火爆一時的大女主劇,那些或美麗睿智,或才華橫溢的大女主們,曾一度代表著女性觀眾的終極幻想。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作品誕生的前提仍是在父權主義社會之下。不論是《甄嬛傳》還是《延禧攻略》,不論是逐漸黑化的甄嬛還是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魏瓔珞,她們的故事皆建立在男性特權的庇佑和扶持之下。從離開真愛、放下夢想,到在被害與反擊中走向高位,過往種種皆是為了在封建父權社會謀一條生路。

在這種情況下,《傳聞中的陳芊芊》的誕生,仿佛章回小說般一劍封喉,隨著「霸道三公主強扭小奶狗」劇情的激情上演,苦苦追劇的觀眾,終於足以打出一個暢快飽嗝。 「一些女孩子經常聽到的話,就這樣通過台詞嘻嘻哈哈地說了出來,處處透著對糟粕思想的反諷,透露出一種由內而外的幽默感。」

對於如今性別意識向來能掀起軒然大波的網際網路環境而言,這不可謂不是一個新鮮體驗。而「真香」的觀眾們將這份快樂轉為實質的播放量與評分。自 518日上線騰訊視頻以來,這部小體量的輕喜劇作品,在屢次收穫微博萬轉同時,豆瓣評分也拿下了7.6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傳聞中的陳芊芊》這種情節的設定,也進一步稀釋了甜寵劇原本便分化明顯的男女受眾比例 。骨朵數據顯示,《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女性觀眾占比高達92.47% ,男性觀眾僅為7.53%。而在92.47%的女性觀眾中,又尤其以19-24歲為主,占比為50.75%,而這一數據,恰恰也與如今新一代年輕女性的觀念不謀而合。

陳芊芊真的賦予甜寵劇新生了嗎?

女尊元素的加入,為批量化生產下病態難掩的甜寵劇而言,不可謂不是一個新的機遇。

但與此同時,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它真的讓疲軟的甜寵劇改頭換面了嗎?

事實似乎並沒有這樣樂觀。

從目前的劇情發展來看,儘管《傳聞中的陳芊芊》在背景設定上賦予了它討好女性觀眾的天然優勢,但從具體的劇情發展來看,男女主的戀愛模式上其實並沒有走出甜寵劇的一貫套路。

從兩男搶一女,到惡毒女配屢次插手,再到一眾配角的鼎力相助,觀眾所熟知的甜寵劇套路一一上演。

另一方面,在角色的塑造上,《傳聞中的陳芊芊》也更類似於古早的瑪麗蘇模式。穿越至花垣城的陳芊芊,之所以能夠一路橫行霸道、無所顧忌,並非建立在自身魅力及能力的基礎上,而依舊是取決於封建王朝下她地位的尊崇。

換句話說,《傳聞中的陳芊芊》在劇情設定上,更類似於瑪麗蘇的進階版。

都說時尚是個圈,總會流行回來,這句話用在甜寵劇身上同樣說得通。十五年前,袁湘琴迷迷糊糊地與天才美少年江直樹展開了一段溫馨可愛的愛情故事。十五年後,同樣是原本不起眼的三公主陳芊芊在陰差陽錯之下,與玄虎城文韜武略、絕世無雙的少君韓爍相識相愛。

從本質上來講,兩部作品或許是一回事。依舊是熟悉的傻白甜搭配高配男主,依舊是你儂我儂,匆匆十五年過去了,當初追劇的一批觀眾已然長大,但甜寵劇似乎依舊留在原地。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無疑是中國最成功的IP運營模式。尤其是隨著所謂的泛娛樂時代到來,在注意力與存在感的爭奪大戰中,甜寵劇強大的百搭能力,使得原本與之無涉的內容也不得不向之示好。

但在這個充滿爭議的戰場上,當此類作品依舊以滿足女性幻想為主要目標,藉以「女尊」的名義,卻仍停留在灰姑娘與王子的變形故事中,其所討論的平權意義也已經被大大地稀釋了。

女性題材成長之路上的必經一環

當然,若因此就為《傳聞中的陳芊芊》打上對女權話題淺嘗輒止的套路化甜寵劇,也是不公平的。

從甜寵劇的範疇來說,以《傳聞中的陳芊芊》為代表的一眾作品距離逃離流水線式量產或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當我們跳出甜寵劇的範圍, 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探討,《傳聞中的陳芊芊》所存在的意義,或許便有所不同。

在電視劇領域,《傳聞中的陳芊芊》所強調的「女尊」尚屬新鮮,但在網絡文學中,女尊早已與言情、純愛等共同高居女性觀眾的抉擇榜單 TOP3。而從其具體內容來看,雖然表面上五花八門,但內核和本質都大同小異,即為現實中意識已經覺醒但卻又無法擺脫生活中的不公的女性讀者,賦予一場更為純粹的權力體驗。

凡是存在,皆有其必要性。女尊文的大道其性,已經初步證明了,無論是為女性題材提供土壤的社會文化環境,還是女性題材本身的內容形式和審美風格,隨著時間的流逝,支撐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尤其是通俗大眾文化的供給側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這一點,雖然在電視劇領域表現得尚不明顯,但從近些年來不斷進化的電視劇女性形象來看, 女性意識的覺醒,已經在逐漸成為影視作品創作的一種趨勢。

在宮斗劇中,從本順從於命運後不得已選擇反抗的甄嬛,到一路打怪快意手撕的魏瓔珞,再到選擇一條違背傳統宮鬥法則「必死之路」的如懿;在現代劇中,從高智商高情商的總攻安迪,到一路北漂與生活短兵相接的陳可,再到脫離原生家庭獨自創出一番天地的蘇明玉,雖然她們的角色設定仍存在著一些待填補的漏洞,但不可否認的是, 從具體時間線上來看,這些角色的變化,實則是帶有著一定的性別革命的突進意味的。

換句話說,對於任何一成熟品類的作品而言,它的誕生皆需要經過概念化到現實化的落地,從極端的女尊到理智的女權,過往的故事與人物形象,無疑是未來創作之路上堅固的基石。

從這一角度來看,《傳聞中的陳芊芊》距離優秀的甜寵劇路途遙遙,但對於女性題材作品的成長與矯正而言,卻又是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栗子

熱文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3VUnIBnkjnB-0zBoF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