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電廠發電機的「心臟外科醫生」

2020-05-06     海報新聞客戶端

5月3日,踏著晨光,華能威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檢修部電機班全體成員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最近,廠里的5號發電機進入大修期,為了趕在「迎峰度夏」前完成工作任務,電機班的9名成員從4月5日起就開啟了加班加點的「無休」模式。

早上7點半,電機班班長丁洪亮和他的搭檔叢林提前一小時就來到單位,麻利地換上工作服,手持聽針和測溫儀,為廠里的設備進行每日巡檢。為全廠2000多台電動機和4台發電機進行檢查,是電機班每天上崗後的第一項工作。

將長長的聽針一端放在前軸承上,一端放在耳畔,電動機流暢、規律的運轉聲傳來,專注地聽了幾秒鐘後,有著26年工作經驗的丁洪亮就判斷出:機器處於正常狀態。再用測溫儀測了一下機體溫度,也在正常範圍內,兩人將相關數據一一記錄好,向下一台電動機出發。

「給人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我們給機器看病也要通過聽、看、摸、測等方式來判斷。通過聽軸承的聲音、測軸承的溫度、看它的通風效果、摸它的振動等步驟,判斷機器是否健康運行。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走到距離機器幾步遠的地方就能聽出運轉是否有問題,這是日積月累形成的經驗。」丁洪亮說,這些狀態和數據每天都要記錄一次,前後進行對比,如果數據有變化,就要及時分析原因。

將所有的電動機巡查完,丁洪亮已走了兩個小時。巡檢結束後,丁洪亮和同事們的步子卻並未慢下來,進入大修期後,電機班的成員也開啟了加速模式。班組分成了兩隊,一隊負責電動機的維修,另一隊則負責5號發電機的維修,而這也是這段時間班組的頭等大事。

來到5號發電機檢修現場,眼前的場景十分震撼,一台重達500多噸的發電機安靜地躺在現場,幾名工作人員就像外科醫生,正圍著它進行「手術」治療。經過大半個月的努力,拆解工作已經完成,150多公斤重的轉子已被抽離出來,在旁邊的空地上擺著數不清的大小零件,粗略估計達到幾千個。兩名工作人員鑽進發電機定子膛內,正在進行通風道齒條鬆緊度的檢查。

丁洪亮介紹,這次5號發電機的大修是一個隱患排查項目,同時,要根據已發現機器存在的設計缺陷進行優化改造,每五六年進行一次。這也是廠里近期的重點項目,班組成員晝夜不停兩班倒,也需要45天至50天左右才能完成。直到工期結束,班組成員都不能休假。不過,對電機班的成員來說,這早已成了習慣。

「干我們這一行,『五一』『十一』不休假,不過大傢伙都習慣了,我們就是幹這一行的,做的都是分內的工作,電機班的兄弟姐妹真是沒的說!」說起一起工作了多年的同事們,丁洪亮自豪地說。為了在入夏和入冬前做好相關「保電」工作,每年「五一」「十一」假期,他們都要加班加點進行設備檢測維修工作。尤其是在「五一」假期,因為夏天用電量大,機房裡的溫度很快就能達到40℃以上,檢修工作更要提速。班組成員只有9名,人手並不充裕,關鍵時刻,沒有一人掉隊。

「這台機器開機後,每小時能發60萬度電呢。」丁洪亮說,無論過程有多累多苦,經過大夥的努力,發電機開機發電的那一刻,都讓他們覺得充滿自豪。

關鍵時刻能衝上前,平日裡,電機班也是廠里有名的先鋒隊。近年來,電機班的成員致力於設計優化創新,他們的發電機轉子接地裝置改造等項目,為企業生產安全、節約成本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今年,華能威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檢修部電機班被授予2020年度山東省工人先鋒號的榮譽,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丁洪亮說,未來,他們要繼續積極實施「老帶新」計劃,培養更多年輕員工,將電機班的優良作風一直傳承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t1N6XEBnkjnB-0zdC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