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徵文佳作:向每一個義舉致敬
春節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在國內鬧得很兇,全國各地都有病例發生。疫情肆虐之下,各省各市被迫採取封閉式管理,連我們的寒假假期也不得不延長了,形勢異常嚴峻。
然而,面對疫情對生命的嚴重威脅,大批大批的醫護人員、志願者義無反顧地趕往抗疫前線,投身這場轟轟烈烈的阻擊戰中。23歲的甘如意是一名護士,在聽到疫情爆發的消息後,她用了4天3晚的時間,騎車、搭車,輾轉300多公里,拚命趕回抗疫一線。29歲的周傑楠是支援武漢的一支醫療隊的成員,為了避免病毒感染,出發前他和隊友們都去理了寸頭,而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他把「寸頭」作為給自己的一份特別的禮物。還有一位我的同齡人,只有15歲的趙珺延,他本可以在印尼度假玩耍,遠離危險的疫情。但當他得知疫情的消息後,激於一股愛國熱情,便與他印尼的舅舅一起購買了1.5萬隻口罩,用五個行李箱裝著,萬里迢迢硬是運回了國內支援抗疫。
令人痛心的是,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里,已有6人光榮殉職,他們不愧是人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其中就有舉國聞名的「吹哨人」李文亮。2月8日,一個令人痛心的日子,可恨的病魔奪走了李醫生的生命。但人們會記住「李文亮」這個名字,記住他捨生取義的光輝事跡,他和其他醫護人員、志願者們心懷大義、不顧個人安危的精神令人敬佩和讚美。
與此同時,在武漢市內,還有很多的普通人在堅守崗位繼續工作。在一片寂靜的大路上,依然能看到外賣小哥們的身影,他們不辭辛苦、不怕病魔,在疫情的暴風雨中勇往直前。還有不少工人師傅,為了使口罩能供應上,在自己的崗位上馬不停蹄地奮戰。還有很多社區工作者、環衛工人等等,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為抗疫作出自己的努力,這些都是捨生取義的表現,他們個個都是英雄!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到前兩天老師給我們講的《魚我所欲也》一文。在遙遠的戰國時期,孟子就思考過「生」與「義」的哲理,「捨生取義」一詞即由此而來。如今來看,這四個字在我們國人的身上得到了發揚光大。其實,「捨生取義」並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標準,我們每一次的見義勇為都是「捨生取義」的表現。讓我們向每一個義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