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實,鋪就70年風雨征程路

2019-09-30     極客電影


七十年,在人類歷史上只是短暫一瞬,中國卻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

在「奇蹟」中,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群像」

1949年,熱血沸騰的新一代扛起新中國邁出第一步的重任;

「50後60後」成長軌跡與共和國重疊,風雨同舟;

「70後80後」親歷祖國的日益強大,跟隨國家走向世界;

「90後00後」有傳承、有奮鬥、更有創新,中國的未來活力無限,充滿希望。

平凡人,創造歷史;

平凡人的故事,特別好看。

9月30日即將開啟的「國慶檔」,三部最受關注的大片都把視線聚焦在普通中國人身上: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在大銀幕上呈現出七十年「中國奇蹟」背後真實的人和真實的故事。

三部IMAX影片將在9月30日上映


這些記憶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它就在那裡,提醒我們自己從何處來,將向何處去。

這些故事,是我們和國家之間最深刻的情感羈絆



1949│典禮幕後


「開國大典升旗時,你將站在毛主席身後,確保毛主席按動升旗按鈕萬無一失!」

黃渤飾演的工程師林致遠只是個小人物,但他卻接到了「讓新中國首次使用電動裝置升旗萬無一失」的大任務。


現場二十萬群眾看著,全國四萬萬同胞看著,壓力之大,如何萬無一失?

這就是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管虎執導的單元《前夜》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故事的結局,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背後那段凝結了承諾與信念的故事,同樣值得傳頌。


6070年代│定義中國高度度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新中國建立初期,它的歸屬問題存在爭議。

劃界談判,中國提議把中尼兩國邊境線劃在珠峰峰頂;

尼泊爾反對的理由是:「尼泊爾人1953年就登頂了珠峰,而中國人沒上過珠峰,所以珠峰應該完全劃歸尼泊爾境內。」

此時,登頂珠峰成了國家使命。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屈銀華和藏族隊員貢布三人,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成為第一批登頂珠峰的中國人。

(右起)王富洲,屈銀華,貢布 圖源:中央新影


可惜的是,第一次歷史性的登頂沒能留下影像資料。

所以1975年,方五洲等「中國勇士」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1975年7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內容:《我國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八千八百四十八點一三米》

1975年登頂合影 圖源:中國登山隊


電影《攀登者》的劇本原型就是1975年這次登珠峰行動:

領隊方五洲由吳京飾演,章子怡、胡歌、張譯、井柏然等頂級演員陣容,讓這些「無名英雄」的面孔在大銀幕上熠熠生輝。


在IMAX銀幕上,觀眾將「沉浸」在雪域奇觀之中,與中國登山隊員一起飛躍冰峰和懸崖,感受登頂的興奮!


夢想、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自我犧牲精神……除了登山,這些可貴品質讓中國人創造出更大的奇蹟——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圖源:人民日報微博


新中國成立之初,只有研製出自己的原子彈,才能確保我們免受核壟斷大國威脅,獲得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物質極度匱乏、科技工業水平低下、國外技術封鎖……這些都不是最難捱的;

最難的是,因為這個項目的高度保密性,所有參與的科研人員必須隱姓埋名、遠離親人,過與世隔絕的生活。

來時風華正茂,走時白髮蒼蒼,不辭沉默鑄金甲,甘獻年華逐紫煙。

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張譯飾演年輕科研工作者高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三年「人間蒸發」;


他的女友方敏(任素汐飾)苦尋三年,兩人終於在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時刻「相遇」了……


國防科技戰線上許多年輕人,一旦許國,便只有相遇,沒有相聚。

無論登頂珠峰、還是成功研發「兩彈一星」;一代人的付出,重新定義了中國的「高度」


80年代│女排精神


體育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夢想。

中國女排,從1981年里程碑式的第一次世界盃奪冠、到收穫「世界大賽三連冠」、再2015年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奪冠……

30年了,直到今天女排魅力絲毫不減、「女排精神」歷久彌新

真的只是因為「輸贏」嗎?

借用郎平的話:

不是說贏得冠軍才叫女排精神,而是知道有時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一路走得搖搖晃晃,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然眼中堅定。


無論形式多嚴峻,保持奮鬥的姿態拼到底——「自強者」才能贏得命運的眷顧,這才是女排精神的內核。

80年代,中國這條巨龍開始騰飛,「女排精神」就像是一股超級力量,激勵國人在體育場外實現絕地逆轉和持續「連勝」

《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導演徐錚連同吳京、馬伊琍和劉濤等電影人,選擇用一個生活在上海小弄巷裡小男孩的視角,復現了當年女排奪冠時舉國沸騰的時刻。


新千年│新氣象


「千禧年」一前一後,中國完成了兩件大事——1997年「香港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

1997年7月1日,0分0秒,璀璨的「東方之珠」——香港回歸祖國,中國人一秒鐘都不願多等。

升國旗奏國歌,軍樂團指揮的指揮棒抬起來1秒,落下去1秒;

所以若想準時升中國國旗,英國國旗必須在6月30日11時59分58秒降下來。

就是為了爭取這2秒鐘,時任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的安文彬率領交接儀式籌備小組,與英方代表進行了16輪談判。


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準時奏響,五星紅旗0分0秒在香港準時升起。

《我和我的祖國》之《回歸》,薛曉路導演就還原了這段不為人知的感動故事。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另一段讓中國人驕傲的全民回憶。

祖國富強,大家萬眾一心,通過「奧運」這個窗口,全世界都感受到了這個民族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國》之《北京你好》,啟用了一對全新組合為觀眾呈現這段記憶。


(「瘋狂」導演)寧浩+(「國寶級」戲骨)葛優。

葛優扮演操著一口京片子的「北京的哥」,他在08年奧運會期間獲得了一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也遇到一個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孩子。

我們期待被「葛大爺」逗笑,但看預告就知道,我們更有可能被他逗哭……


今天│天空中的夢想


航空航天,是20世紀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進程中最具影響的科學技術領域。

它是最頂級的科研方向,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技術能力的標杆。

「空天報國」這句誓言,在今天這個科技時代有深遠的意義。

通過幾十年努力,從飛機到太空飛行器,中國航空航天水平已經步入世界前列。

陳凱歌導演的《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展現的就是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著陸的場面。


帶著太空夢的太空飛行器,如同「白晝的流星」般回到中國土地上;

陳凱歌在影片中1:1還原神州十一號著陸


給黃土地、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帶回的是夢想和精神力量,支撐祖國走向富強。


國慶檔大銀幕上,你還能看到中國空軍飛行員的故事。

由文牧野執導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故事背景是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和2017年7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朱日和閱兵」兩場大閱兵。


在閱兵儀式上氣貫長虹、讓人心潮澎湃的戰鬥機方陣背後,是「備飛」飛行員無怨無悔的默默付出。

宋佳飾演的女飛行員身著戎裝,駕駛戰鬥機直衝雲霄。


片中文牧野導演啟用了真實的「殲-10」拍攝,喜歡飛機的朋友可以特別留意一下。


接下來再說說我們熟悉的民航。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重慶飛往拉薩過程中,駕駛艙前擋風玻璃突然破裂、客艙失壓;

在緊急危險狀態下,機長劉傳健和全體機組成員一起,與多部門通力合作,成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確保了機上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的生命安全。

此次備降成功著實不易,堪稱「民航史上的一次奇蹟」

川航機長劉傳健 圖源:新華社

國慶檔電影《中國機長》,就根據這次真實的特情事件改編。


影片全面記錄了地面、空中客艙、飛機飛行過程的場面,特效精良,讓人緊張到窒息;

眾星雲集IMAX版《中國機長》


不止視效,飛機飛行的壓迫感通過環繞立體聲展現,在IMAX影院體驗更驚心動魄



七十年,平凡人的這些「中國記憶」讓我們與祖國母親的的情感紐帶更緊密

——祖國強,我們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只有每個人都變成更好的自己、祖國才會更強盛

不同代際的中國人,都能從國慶三部獻禮片中找到自己心愛的故事,除了收穫感動,還能汲取繼續進步的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hGVhG0BMH2_cNUgqq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