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當前由於我國未專門出台兒童口罩強制性或推薦性標準,廣大企業難以依標生產,導致市面上的兒童口罩「五花八門」,為此,該省發布《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為全省兒童口罩生產提供了專業支撐與保障。(3月30日《中國消費者報》)
隨著疫情持續向好,全國不少省份中小學開始陸續開學,兒童口罩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標配」,廣東省率先在全國出台這項公共政策,不僅可以讓生產企業有標可依,也能扭轉兒童口罩「一罩難求」局面。
當然,廣東省出台的《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只是企業生產標準,規定本身具有倡導性,而沒有強制性。
長期以來,我國兒童口罩,由於缺乏專門的國家強制性標準,企業生產隨意性強,產品五花八門,口罩貼合度不夠,防護效果差,幾乎已成為通病,以至於讓多數家長「懵著買、懵著用」。
前些日子,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顯示,兒童選用符合國家標準GB2626-2006 KN95,並標註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然而,該標準並無兒童口罩標準。
實際上,社會各界對我國兒童口罩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呼聲已久。2018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曾下達《兒童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標準編制計劃,指定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組織該標準編制工作。值得欣慰的是,歷經兩載後,3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向全社會鄭重發布了關於徵求《兒童口罩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這意味著,兒童口罩強制性「國標」出籠,已變得指日可待。
所以,筆者建議,有關部門應組織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人員,結合我國國情,讓《兒童口罩技術規範》儘早面世於眾,譬如,以6歲為分界,分別劃分標尺寸,產品在包裝上標有"兒童專用"字樣,從而讓生產企業有「標」可依。在規定尺寸問題標準的同時,還要考慮面布材料,圖案設計要人性化,既能增加吸引力,又能減少孩子的排斥心理。(吳睿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