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另一位哥哥,打下半壁江山卻不爭名利,平安富貴了一輩子

2021-03-21     生活中演戲

原標題:李世民的另一位哥哥,打下半壁江山卻不爭名利,平安富貴了一輩子

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在凌煙閣立了「二十四功臣」畫像,讓凌煙閣成了一個世人皆知的地方。眾多大唐功臣中,長孫無忌、秦瓊、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但在凌煙閣排行第二的人卻常常被忽視,此人就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孝恭。

李孝恭和李世民不同父,畢竟李世民只有一個和他爭奪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的大哥李建成。這兩人的親戚關係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李孝恭的爺爺(李蔚)和李世民的爺爺(李)是親兄弟。作為李家的嫡派子孫,李孝恭非常受重視,主要原因是李孝恭弓馬嫻熟,武藝高超。

所以李淵在太原起兵後,李孝恭就成了一大主力。如果說李世民為大唐打下了北方,那麼李孝恭就是讓大唐收穫了南方。不得不說,李家能夠坐得江山與先祖脫不了關係,李家先祖李虎是北周的重臣貴族,子孫眾多,因此李淵爭天下的過程中,有許多本家的厲害幫手。

李孝恭是個很特別的人物,首先他立下了無數功勞,平定了巴蜀三十多個州,打敗朱粲、蕭銑,鎮服嶺南,江南一帶都讓李孝恭收拾得服服帖帖。他的戰功完全達到了「功高震主」級別,但李孝恭雖然短暫地被免了一次官,很快又東山再起,拜為涼州都督、晉州刺史。

他不是李淵的親兒子,只是侄子,受猜忌在所難免,更何況李家的宗室皇親里,除了李淵的兒子們外,就數李孝恭最出色。值得注意的是,李世民在排列「二十四功臣」時權衡了各種因素,李孝恭身為一個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支持李世民的人,居然排到了第二。

這當然是因為李孝恭的皇親身份。同樣(很大可能性來說)沒有支持李世民、保持中立的秦瓊,可是被排到了末位。其他人保持中立各有各的原因,而對於李孝恭來說,不管李建成當皇帝還是李世民當皇帝,他都是李唐的近派皇親,硬要摻和一腳的話,風險實在太高了。

這才是李孝恭最聰明的地方,雖然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再受李世民重用,但太宗仍然對他十分禮待,將他封為了河間郡王,讓他安享餘生。李孝恭是個武將,性格豪爽,待人接物卻非常謙和謹慎,因此李淵和李世民都優待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李孝恭「性奢豪,重遊宴」。

也就是說,雖然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李孝恭卻不爭名利,不因功自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享樂大業中,根據史書記載,李孝恭家裡養著數百名歌姬舞女,他從戰場上退下來後就過起了每天吃吃喝喝、聽人唱歌、看人跳舞的安閒日子,有賞賜就收下,沒有也不去討要。

正是李孝恭的這種處世智慧,讓他平安富貴了一輩子。從種種痕跡來看,李孝恭不像一個貪圖享樂的人,因為他還私底下嘆息過,說自己家的宅子太大了,要是能賣掉買所小些的夠住就好,不然自己死後,這些小兔崽子(他的兒子)萬一守不住,不過白白便宜別人罷了。可見,李孝恭對世情看得再明白不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XG7UXgB9EJ7ZLmJmO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