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我跟家人溝通出了點問題,想找人訴訴苦,結果被朋友先倒了苦水。一聊才知道,原來大家都遇到了不少溝通的問題。
雖然說溝通是人類最基礎的能力,但毫不誇張地說,至少90%的人都不會溝通,我也是其中之一。
這兩天我認真讀了《好好說話》這本書,顛覆了我很多自以為是的溝通方法,對我很有啟發。
我從書中總結出了幾個相當有用的方法,適用溝通的常見場景,看完可以快速上手。為了節省大家時間,我也不廢話了,直接上乾貨。
與不熟的人聊天
總是沒話題怎麼辦?
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要與不熟悉的人溝通,比如參加會議、拜訪客戶、遇見新同事、結交新朋友等等。
寒暄兩句之後,常常面面相覷無話可說。
聊深一點吧,莫名其妙;不說話吧,太沒禮貌。想找點不深不淺的話題,就會碰到下面一系列靈魂拷問:
「你哪年生的?來幾年了?」
「你結婚了嗎?有孩子嗎?」
「你老公幹嘛的?在哪裡上班?」
這些問題簡直屬於「上一輩子的問題」。在上一輩里,彼此打探年齡、家庭背景等等,都是很正常甚至善意的表現,但現在行不通。
在這個越來越重視隱私的時代,年齡、家庭背景、過往等等,都屬於個人隱私,不該在不熟的時候主動問起。
那應該怎麼開啟一段輕鬆愉快至少持續5分鐘的聊天呢?
聊名字。
除了互報姓名,還要聊名字的由來、背後的寓意、與名字有關的趣聞。
這裡面有兩個邏輯:
1、每個人都對自己最有興趣,也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名字是公開的,不觸及隱私。聊名字既顯示了對對方的重視,又不會冒犯對方,讓對方戒備。
2、每個人的名字都有寓意。有的名字排族譜、含典故,有的名字分長幼、講風水。名字背後,都有故事。
聊名字,一是可以引起對方好感和興趣,二是名字里有話題,能引申出更大的話題來。
——你叫文七是不是因為你喜歡「七」呀?
——是呀是呀。「七」是我學的第一個英文單詞,我覺得很有緣分!
——我也特別喜歡這個數字,我小名就叫「小七」。
——這麼巧!那咱倆肯定能聊得來。
——嗯,我也覺得是。你喜不喜歡貝克漢姆?他家小公主超可愛,也叫小七…
...以下省略關於貝家小七的八卦約10萬字。
從聊名字開始,就可以繼續聊興趣、聊八卦、聊人生,慢慢擴大範圍,從此不怕沒話聊,而是怕一聊停不下來,話題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三圈。
感覺被誤解,怎麼表達更好?
魯迅先生說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大家都是獨立的個人,本不相通,難免誤解。
在與人交流中,你肯定有過這樣的感覺:
「你怎麼能不理解我呢?」
「你怎麼會這麼想?」
「這不明擺著的嗎?你怎麼還會質疑我?」
「你肯定是不體諒人,故意攻擊我,跟我過不去。」
這時候, 你已經陷入了「兩個版本」陷阱——
「我們每個人在面對同一件事時,內心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角度的版本。
在我們所編寫的版本中,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
而所有外在的、來自他人的反彈與質疑,對我們來說都是缺乏體諒的、胡說八道的,甚至是挑釁的。」(節選自《好好說話》)
人與人溝通時總是產生矛盾,就是因為常常陷入「兩個版本」的陷阱。如何避免?
01 先打一劑「感受預防針」,下一步再表達你的感受,澄清誤解。
被誤解心裡就會有小情緒,你肯定想要懟回去。
先別急,高手懟之前,會給對方打個預防針:「我知道這也許不是事實,但是你確實給我一種感覺,讓我覺得不被認可。」
感受預防針——預先給對方一個暗示:我接下來講的是我的感受,也許不是客觀事實。
這麼鋪墊有兩個好處:
第一,強調「不一定是事實」,不會讓對方覺得被冒犯攻擊,引起對方的過度防衛。
第二,既然不一定是事實,就能給對方留下解釋的空間。
02 表達感受時,把焦點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而不是對對方的評判上。
可以比較一下這兩種表達方式的不同:
×「你干涉了我的自由,讓我很難做。」
√「我感覺自己受到了束縛,很難做。」
前者讓人聽起來不舒服,後者就好很多。這是因為前者是對對方的評判,有指責成分;後者純屬自身的表達,沒有評判對方。
下次覺得自己被誤解時,我們可以先想想有沒有陷入兩個版本的陷阱。
溝通時,先給對方一個心理鋪墊,再說清楚自己的想法,這樣對方更容易接納你的感受,消除誤解。
被領導/客戶罵,怎麼應對才好?
每個職場人,總會遭遇幾場被上司/客戶批評的洗禮。
多年前我剛加入新單位時,座位還沒捂熱,當時我在A部門工作,一大早B部門的老大就跑來我工位,劈頭蓋臉一通罵:
「你工作怎麼不幹?你有沒有重視起來?你做成這樣怎麼跟客戶交代?」
我被這諸葛連弩三連發扎得一臉血,立馬不甘示弱的反擊:
「你說我工作沒做?我十一假期都在加班你加班了嗎?要不我把工位搬到你那去你監督我干?」
反擊一時爽,我清醒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後來我被該老大穿了好幾年的小鞋,腳到現在還腫著。
人在被噴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不是這樣的!你聽我說!
可是這麼做特別容易讓戰火升級。
因為對方在噴的時候,一見你反駁,他會更上火,你越反駁,他越來勁。
原本他只是攻擊你工作不力,結果可能就嘴把不住門,直接問候全家了。
有些人會說:「我比較慫,領導罵我我聽著,客戶跳腳我站著。他罵完了,我就擦擦臉上唾沫星子,繼續工作。」
這個方法比我硬碰硬強,但一言不發也會顯得笨拙無用,讓對方氣不打一處來。
真正的高手,能夠扭轉被動挨罵的局面,變成自己主動表達的戰場,怎麼做?
在面對暴怒時,先給自己做一個心理隔離,再利用同理心,疏導對方情緒,攔截對方的攻擊。
第一步:心理隔離,把自己的情緒隔離開來,避免跟著暴怒。
第二步:利用同理心,通過重述對方說的問題,讓對方知道我們已經聽懂並且理解了他的情緒,從而達到疏導的目的。
第三步:疏導對方情緒後,就可以冷靜尋找解決方案,免受無妄之災了。
如果時光回到那年,我一定歪著頭,做出一副很關切的樣子,對那位老大說:
「P總,你這麼生氣我很理解。讓客戶不滿意確實是我們的問題,換做別人也會很生氣。不過現在時間緊迫,我們還是趕緊討論一下如何解決問題吧。」
如何道歉才更容易被接受?
現實中我們難免會犯錯誤,犯了錯誤就要道歉,不過道歉也需要技巧。不懂技巧的道歉,難以讓對方領情,可能表面笑嘻嘻,心裡mmp。
一般人道歉容易踩兩個誤區:
1、試圖淡化自己的錯誤。
2、試圖撇清自己的責任。
娛樂圈裡這樣的道歉層出不窮,最有名的就是包貝爾結婚伴娘被鬧後的道歉聲明,堪稱失敗範本,結果讓人更加不滿,道歉適得其反。
這時候,我們可以學學螞蟻搬大象的故事。
從前有一隻小螞蟻,想要搬大象,它搬不動,就被人責怪。
如果它說:「搬不動不是我的錯,換成別的螞蟻也搬不動。」
這道理固然沒錯,但是聽的人就不是那麼舒服,總覺得它在推卸責任。
但如果它說:「對不起,搬不動大象都是我的錯,是我個人能力不足不夠努力,我很愧疚。」
大家會怎麼想?肯定都會反過來安慰小螞蟻:「哎呀不是你的問題啦,你不要自責啦!」
道歉的時候,我們就是那隻螞蟻,大象是我們的責任。
螞蟻搬大象,就是在道歉的時候,儘可能的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甚至攬到誇張的地步。
這樣本來想指責你的人,反而還會不好意思地勸你:不怪你的,沒那麼嚴重啦。
對方聽不進去你的話怎麼辦?
無論是跟同事工作理念不合,還是跟對象想法不和,在溝通中對方都不可能聽我們長篇大論講好久。
尤其是遇到對方情緒不穩時,我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對方不給我們時間說話,我們就急於在短時間內說完自己的想法,也不管對方聽不聽得進去。
一般這種情況,別人確實根本聽不進去。連珠炮亂射出去,擊不中任何目標。
高手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會先思考——如何讓對方願意花時間聽我講話?
先要贏得對方的時間,才有機會解釋清楚我們的想法。
《戰國策》里講過一個故事:
齊國有個公子想在自己的封地建城,這容易讓國君猜疑,門客紛紛勸阻。
公子很煩,就把門客們都拒之門外,不給他們機會勸諫。
這時候有個門客說:「公子,我只講三個字,多一個字你就把我煮了!」
公子就讓他近前說話,門客走上前跟公子說道:「海大魚。」說完扭頭就走。
公子一聽這話懵了,趕忙把人喊住,讓他說清楚。
門客:「我不敢再說了。」
公子:「沒關係,我赦你無罪,說吧!」
門客這才答道:「公子沒聽說過海里的大魚嗎?漁網套不住它,魚鉤拉不住它。但它要是被水衝到岸上的話,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水,那螞蟻都能任意擺布它了。
齊國就是海,您就是海里的大魚。您有齊國的庇護,為什麼還要自己建城呢?失去了國君的信任,即使是把自己的城牆築到天一般高,終究無益。」
公子被說服了,下令停止了建城。
這是一個典型的爭取時間的策略,分三步:
一、製造意外。
門客通報說自己只說三個字,這讓公子覺得意外,他一聽就會心想:
「三個字就想說服老子?怎麼可能?我倒想知道你能說出什麼二五六來。」
門客從公子那裡爭取到了開口說三個字的時間。
二、引發好奇。
海大魚什麼意思?沒講清楚你不能走!
公子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了。
他反過來要求門客繼續說下去。門客又為自己爭取到了暢所欲言的時間。
三、回應主題。
這時,門客已經讓公子放下戒備,也有了充分的時間,就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完整表達出來,而公子也有耐心聽他說道理了。
先製造意外、引發好奇,再來回應主題,這樣可以擴大溝通機會,拉長溝通時間,讓對方聽到停不下來。
如何拒絕別人才不傷感情?
在群里聊天,我問好友:「你最近怎麼總加班到那麼晚?」
她撇撇嘴:「被同事塞了好多工作,不知道如何拒絕」
還沒等我吐槽,另外一個人立馬蹦出來說:「我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同事今天跟我借錢,我也不知道咋拒絕……」
兩個人在群里抱頭痛哭。
拒絕,怕對方覺得委屈。不拒絕,怕自己受委屈,要不先問一下再說?
於是許多人遇到別人求助,立馬會問:「什麼工作?」「你要借多少錢?」
×提出這樣的問題,就等於是說:我可以幫你,但是我得看你工作量/借多少錢。
這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你不跳都說不過去:不僅把「拒絕」這條路堵死了,還給人家討價還價的感覺。無論最後你幫不幫忙,對方都會不舒服。
那應該如何溝通呢?
別衝動問話,平靜一秒鐘,然後三步走:
1、從關心對方入手。
讓對方主動說出來需要你幫忙的原因。這樣你就可以預估工作量/借錢的數額大小,在心裡判斷要不要拒絕對方。
2、拒絕時,把自己擺在對方的心態上。
不引起對方心理不適,再用事實羅列理由,更有信服度;最後跟對方誠摯的表示歉意,感謝對方體諒。
3、可以適當提出替代方案。
給對方留出一個「我確實想幫你」的好印象。
比如說借錢。
A:我想跟你借點錢。
B:怎麼啦?有什麼事嗎?(從關切對方的角度出發)
A:我要買房,首付不夠,還差5萬。
B:房子現在太貴了。我半年前買房也借了一圈錢,到現在也沒還完呢。你壓力肯定也不小。(與對方站在同一戰線,同仇敵愾)
A:那你能不能先少借我一點呢?
B:我明白你的心情,我當時跟你一樣。但我現在真的一點錢都沒有。真的不好意思。(誠懇的表示抱歉)不過我認識幾個金融機構的朋友,可以從他們那裡低息貸款,挺划算的。要不我把名片推給你了解一下?(提供替代解決方案)
拒絕對方時,從關心對方的角度入手,利用同理心跟對方站在同一陣營里,再給對方提供一個折中方案。
這樣即使被拒絕,對方也很難產生心理不適,傷害彼此感情。
總結
我們從小被教育好好聽話,沒有溝通的機會;長大後被批評不好好說話,沒有溝通的能力,這作業真難。
好在還有高手的筆記可以看,總結一下:
1、避免尬聊,從聊名字開始。
2、消除誤解,打個預防針先。
3、被領導罵,我先塗個隔離。
4、做錯事了,學學螞蟻道歉。
5、說服他人,首先爭取時間。
6、拒絕對方,走心才不傷心。
溝通不是天賦的技能,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為溝通高手的路上不斷地學習總結。
希望上面這些我精選的溝通方法對你有用,讓你我在好好說話的路上,一起精進一大步。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學習王牌演講課程《十天練就金口才》快遞提高當眾講話,人際溝通,銷售演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