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義無反顧,是一盞溫暖的燈!

2020-02-20     蚌埠發布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多少人向著艱險堅定逆行有多少雙手托起了美好希望你們的義無反顧成了寒夜裡一盞溫暖的燈

既是夫妻,也是「戰友」

「現在數字已經控制住了,你一定要有信心,做好防護,記得吃維生素,家裡不用你擔心,我和孩子都很好。」2月18日晚上十點多鐘,蚌埠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主治醫師高繼龍和妻子夏紅進行了簡單地視頻通話,除了叮囑外,更多的是加油打氣。

常年走街串巷做義診的高繼龍是「安徽好人」。農曆大年初五,高繼龍受單位指派,離開家前往指定地點,在一線崗位協助市紀委監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至今已22天沒回過家。2月2日,高繼龍的愛人夏紅隨部隊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雖然分隔兩地,但是他們都在心裡默默為對方加油鼓勁、為疫情防控默默奉獻。

「既然從事了這份職業,這時就要衝到一線。我們兩人既是夫妻,也是『戰友』,理所應當互相鼓勵。」高繼龍告訴記者,疫情來臨時,他和妻子制定了「戰時家庭計劃」,儘快安頓好後方,只要上級指令一下達,立刻奔赴一線。「我們雖然不是一個單位,但都是醫護人員,抗疫的前沿陣地需要我們,一級響應就是我們的命令。」兩人的女兒今年9歲,這段時間一直和姥姥住在家裡,最近只有通過視頻和爸爸媽媽相見。

高繼龍每天都在封閉點忙碌著,要做好所有人員的消毒、防疫、體檢等工作,幾乎沒有一刻空閒。夜深人靜閒下來,他就格外想孩子和妻子。孩子是每天晚上都要視頻通話,但遠在武漢的妻子,他卻不敢輕易按下「視頻通話」鍵。

「夏紅到達武漢後,由於部隊紀律嚴格,再加上工作任務很重,能和我們視頻的次數很有限,只能偶爾收到她幾條報平安的照片、微信。幾次視頻都是她下了晚班後我們連線了幾分鐘,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強度太大,我和孩子都不主動和她聯繫,希望她能儘量把時間用來休息。」高繼龍指著一張央視新聞的截圖:南京的飛機場上,一列英姿颯爽的軍人正從要走上飛機。「看,這個個子高高的女兵就是夏紅。」雖然穿著軍裝、戴著口罩,但高繼龍還是一眼就能認出妻子。

家中的孩子也格外懂事,雖然非常想媽媽,但一次都沒有當著媽媽的面哭過。在日記里還寫道:「媽媽,您辛苦了!你的臉都被隔離服勒出了一道道疤痕,卻還爭分奪秒地救治病人。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謝謝你們。」

退役不褪色 戰「疫」勇擔當

作為龍子湖區助人為樂好人,李文勝從部隊回到地方工作軍人本色始終未改。在疫情面前,他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疫情發生後,得知情況後的他,第一時間便向蚌埠市紅十字會捐獻1000元。在了解到所在的龍子湖區大橋社區疫情防護工作人手緊張時,他又主動找到社區加入到志願者服務隊伍中,來到大橋社區的防疫點進行輪班執勤,對來往人員進行認真登記,引導大家做好自我防護,早發現、早防預、早治療。

長期在艦艇部隊服役落下老寒腿的他,晚上難以入眠,妻子曾勸他休息一天再去。但是他說:「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更是一名黨員,在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就要衝到第一線,打好這場防疫仗。」

李文勝還是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從疫情發生以來,李文勝每天用自己的手機記錄下身邊的點點滴滴,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種新媒體進行宣傳,引導群眾勤洗手、戴口罩、不聚會、不聚餐,切實增強群眾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同時,他積極聯繫愛心企業向龍子湖區公安及行政執法部門一線人員捐贈546件價值4萬元的飲品,為奮戰一線的同志送去溫暖。

戰鬥在抗「疫」保供最前沿

在全市上下眾志成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有這麼一群可愛的人,她們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全市人民一日三餐保駕護航,為百姓民生起居做好服務。她們就是省三八紅旗集體——蚌埠合家福超市阿福志願服務隊的「娘子軍」們!

姚獻芝,是蚌埠合家福購物廣場店的店長,一名阿福志願服務隊隊員。在與疫情抗戰時,姚獻芝為鼓舞士氣,主動到一線工作,凡事親力親為全力以赴。

在生鮮蔬果區,她將所有蔬菜分類進行打包、稱重、上檯面;在面點區,她將麵粉和面、蒸饃、裝袋、傳遞給顧客;為防止賣場交叉感染,她帶領隊員們做好限流管理、定時消毒登記排查、收銀台排隊、卸貨、食品上貨,線上線下送貨等工作;車輛不夠時,她還用自己的私家車為社區居民送貨上門。姚獻芝總說:「特殊時期,我們唯有做得更好,才能對得起消費者的這份信任」。因為她的熱情、暖心、善良,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評。

姚獻芝帶領的團隊也是巾幗不讓鬚眉!收銀員董榮玲本住在恆大御景灣小區,因出現確診病例被封,她毅然搬到南湖小區母親家居住,與家人和孩子分離14天,為的是不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缺席!疫情時期,客流量增大,董榮玲就與其他六個收銀員全部上長白班,為了確保每個時間段都有人收銀,她們就從上班到下班不喝一口水不上一趟廁所。作為三八紅旗集體中的一分子,她們克服困難,為廣大市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孟蕾,也是阿福志願服務隊中的一名隊員,她每天肩負著後勤的所有事宜,服務台的投訴、顧客進店量體溫、維護店內店外秩序,併線上接訂單為顧客配貨,為顧客免費發《蚌埠日報》,定時為賣場倉庫、稱台、收銀台、購物車、購物籃等進行消殺管理,真是一刻也未停歇。

主管吳娟也是如此,因購物廣場店沒有小刀手,她便帶領一名理貨員承包了砍肉分割肉品這份工作,在不熟練的刀工下,每天的營業額居然達到了三四萬元。

與她們並肩作戰的還有超市的促銷員們,雖然她們各自的廠家都下達了休假函,但是卻自願留下來,與大家一起看通道、上貨、拖地,並自發組織調整好各自班次,保證早班、晚班都有人在崗。連五六十歲的保潔阿姨也不甘示弱,每天堅守崗位、做好服務!

築牢第一道疫情防線

從防「疫」戰打響以來,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這樣一撥人,他們不是醫生,不是專家,也算不上抗「疫」一線的逆行者,但他們是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的堅守者、奮戰者。他們始終為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在後方默默執著堅守著,將「責任」二字扛在肩上,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就是守護疫情防控第一線的益點陽光公益協會。

加入社區聯防聯控。協會會長李兵了解到黃莊街道東方紅社區範圍大、出口多,人口密度大,不好管理,除了封閉的大門外還留有十個出入口,社區工作人員不足。協會立即派出8名會員固定到其中兩個門點執勤,另有2名會員幫助社區搞好管理及物資配送。他們身穿紅馬甲戴著口罩向轄區居民進行防疫知識的宣傳,充分彰顯了愛心、善意和責任擔當,成為聯防聯控的重要力量。

堅守防線志願者當前。在這次支援社區防疫工作中李兵同志幾乎每日都參加,不僅要在門點執勤,又要配送防疫物品,又要跑審批材料,往返於社區、街道、疫控中心和隔離點。蔡婷婷同志從到防疫一線那天起就將自己三歲的女兒交給了外婆,好幾天才能見上一面。趙繼軍同志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他主動在社區開通心理健康熱線,每天下班後接聽熱線,有時工作到深夜,對因疫情導致恐慌人員進行心理干預。會員趙浩然主動請纓,困難時期堅守崗位寸步不離。還有劉梅、葛多虎、吳靜、王冬、蔡婷婷、徐玉星、許志順,於君寶、談曉樓、劉蘇等等一批會員挺身而出。

寒潮來襲不改本色。2月15日強寒潮來襲,蚌埠突降大雪,溫度驟降十多度,北風呼嘯天氣異常寒冷,但是益點人一步未退。儘管天氣寒冷,宣傳工作又在戶外進行,但大家沒喊過一句苦和累。李兵說,協會有幾位「安徽好人」和「蚌埠好人」,疫情發生後,就應該發揮」好人」的優勢,通過熟面孔更直接的方式普及防疫知識,進而引導居民掌握科學的防疫知識,讓疫情早日得以控制。

人員物資加速馳援。截止到2月17日協會共派出128人次參與防疫工作,共捐贈食品124箱價值14880元,口罩1000副,韓國 KF94口罩10副,社會各界通過協會捐贈各種物資百餘件。每天幫著社區負責隔離到期人員前往定點隔離醫院和疾控中心辦理解除隔離材料來回穿梭,每四天一次為被隔離人員配送生活必備物資426份。

有一句歌詞:「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面對疫情,團結是最強的免疫力,蚌埠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全巿同心,一定能渡過難關。

當好群眾的「守護神」

「監測組去小區防疫監測站檢查進出人員體溫,巡邏組繼續進行「小喇叭」宣傳,排查組繼續入戶走訪記錄重點人員情況,防護組配合物業鏟雪並做好小區環境的防疫消殺……」2月16日一早,高新區科苑社區居委會服務大廳內,社區書記李靜正在給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員們安排工作。緊張而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

科苑社區管轄著高新區轄區內6個老舊小區、3個新小區和1棟教師樓,92棟居民樓覆蓋了1萬餘名群眾。李靜在接到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的任務指令後,迅速組織社區幹部召開「兩委」會議研究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結合社區實際組建4個專項工作組。社區全體工作人員積極響應號召,不到一個小時就全員到崗在位。從大年初一至今,她和30名社區工作人員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

面對老舊小區居民眾多,小區需封閉管理的現狀,社區疫情防控在人力上捉襟見肘。李靜利用科苑社區黨員群、好人群和業主群發布招募志願者的通知,充分動員黨員同志、身邊好人、樓道長們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一聲號令千軍動」,十多名黨員寫下「請戰書」主動參與門前站崗,短短一個下午就招募了近50名志願者。

李靜忙碌的身影始終在小區里穿梭,為了讓防疫工作事半功倍,她和志願者們創造了「一個防控體系、一張排查網、一張出入卡、一封居民信、一個小喇叭和一個二維碼」的「六個一」疫情防控工作法,織起細密的疫情防控網,統籌兼顧抓好電話摸底排查、走訪宣傳引導、科普防護知識、進出體溫監測、衛生環境消殺等多方面工作。針對防控中不能理解、拒不配合的居民,李靜總能不厭其煩地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希望能給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近一個月以來,她顧不上家裡的孩子,無法兌現一家人旅遊的約定,義無反顧把「家」暫時安在了社區附近的賓館,每天站崗結束回到賓館和丈夫、孩子視頻通話成為她一天中最開心的事。疫情防控期間,她每晚都能收到丈夫的微信:「做好個人防護,我們等你回來。」李靜看著這句話,情不自禁流下幸福的淚水,她相信這場戰「疫」的勝利一定就在不遠方。

在高新區,有著許多像李靜一樣的社區工作人員「逆行」上崗,冒著嚴寒值守在崗位上,推動防控舉措落實落細、落地見效。「雖然每天的工作量不小,但與醫護工作者的危險程度和辛苦相比,又算得了什麼?」這是李靜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句話和科苑社區居委會服務大廳對面牆上那條醒目的紅色橫幅「萬眾一心 堅定信心 科學防控 戰勝疫情」一樣,都彰顯著社區工作者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堅守「疫」線的黨員志願者

蚌山區同樂園社區書記、黨員志願者何艷艷一直戰鬥在抗「疫」一線。2月15日蚌埠市普降瑞雪,何艷艷不畏嚴寒,穿梭在疫情防控監測點、卡口;頂風冒雪,對出入的居民進行體溫檢測、排查、消毒,切斷疫情傳播途徑。哪個值守點人員緊缺,她頂上;哪名志願者家中有事,她上前。

2月5日16點30分,社區接到居民電話,一名居家隔離人員線上購買了生活必需品,卻無法到小區門口收取快遞,特向社區求助。何艷艷得知後,主動當起了「快遞員」,穿上防護服,為該隔離居民「送貨上門」。當何艷艷提著大饃和食品出現在這位居民家門口時,居民隔著門感動地說:「何大姐,別人都恨不得繞道遠遠的走,你卻主動來給我送東西,謝謝你啊!」何艷艷說:「科學防疫沒啥好怕的,再說我是一名黨員志願者,有啥需求您儘管說!」

有的居民對限制出入、測量體溫等一些規定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說話不好聽。一名年紀大的居民沒戴口罩,面對社區人員勸導不予理會,還出口成「髒」。何艷艷作為一名黨員志願者沒有一絲怨氣,好言相勸,耐心說服,最後把自己口袋裡一個備用口罩送給了大爺,得到大爺的理解配合。

得知大舞台小區有一名確診病例,小區居民內心恐懼不安,工作人員在執行疫情防控工作中,時常遇到居民訴說心理、諮詢疫情相關知識等情況。何艷艷利用短暫的休息時間認真學習官方發布的防疫知識新聞,耐心為群眾解答疑惑,通俗易懂的講解消除居民的恐慌,安撫居民的恐懼心理,教會居民正確防疫。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綜合蚌埠女性 蚌埠文明網

記者:陳昂 陳瑤

編輯:司從建

校檢:謝祖武

監製:成 凱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NKDX3AB3uTiws8KK4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