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參加過遼瀋戰役中
最慘烈的塔山阻擊戰
戰鬥7天6夜
全連120多人只剩下3人……
他曾榮立4次大功、4次小功
但這些往事,連兒女都不知道
直到今年核實老兵信息
他才將藏了65年的
軍功章、立功證拿出來
他就是94歲的老兵張貴斌!
戰鬥7天6夜,全連只剩3人
這張殘破不全的喜報,歷經了70多年。紙面雖已泛黃,但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證著一名戰鬥英雄浴火戰場的事跡。
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家住遼寧海城西柳小碼頭村的張貴斌參軍來到部隊。當時,他剛結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
1948年10月,塔山阻擊戰打響,此役是遼瀋戰役最慘烈的一戰。張貴斌和他的戰友們用血肉之軀,死死將國民黨救援錦州的部隊擋在塔山。
那時候的張貴斌一邊打仗一邊救傷員,7天6夜,他背了20多個傷員。天上扔著炸彈,他根本不在意,就一心想著把仗打勝。
退伍老兵 張貴斌:勝利以後,我們連120多人,就只剩下3個人了。
因在塔山阻擊戰中的英勇表現,剛剛參軍的張貴斌立一大功。之後,他跟隨部隊打武漢、打長沙。
南下攻打桂林時,張貴斌腿部受了重傷。他就用土糊上,纏上布條止血:「那時候也不覺得疼,還是背傷員、搶傷員。」
但因為傷勢嚴重,他不得不離開了部隊。
功勞壓箱底,回家鄉服務人民
作為戰鬥英雄,組織上先後安排張貴斌到廣州海關和漢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卻把機會留給戰友,選擇復員回鄉。
1954年,回到家鄉的張貴斌將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證都壓進箱底。兒女、單位、鄰居只知道他是一個打過仗的老兵。
張貴斌先後在村黨支部、西柳信用社任負責人,之後又到西柳供電所當會計,再後來到海城農電局器材庫工作。
在西柳供電所擔任會計期間,他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力求帳目清清楚楚。西柳供電所距農電局15公里,張貴斌經常拖著傷腿,騎自行車去局裡辦事,每一個往返都要三四個小時。寒來暑往,張貴斌從沒耽誤過工作。
到海城農電局器材庫工作後,張貴斌的主要工作是從火車站接運器材。一列車電桿電線變壓器,靠人拉肩扛裝上馬車,一干就是十天半個月。張貴斌與同事趕著馬車去車站接貨,經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張貴斌的帶動下,大傢伙從沒有過怨言。
「回家養病,省錢給更需要的人」
離休後的張貴斌,心裡想的仍是祖國和人民。作為離休幹部,按照規定,張貴斌的住院費可以全額報銷。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急著讓女兒辦理出院。
退伍老兵 張貴斌:我回家養,給國家省下那錢,給災區的學生、貧困戶們,給更多需要的人。
張貴斌的家庭並不富裕。他和老伴丁鳳珍現在住的房子僅有31平方米,是他離休後攢了7年工資買下的,家具簡單陳舊,甚至連個廚房都沒有。三個女兒一直在農村務工,兒子在鎮上的供電所當管理員。
「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
2017年,張貴斌所在的單位——國網鞍山供電公司做了退役軍人的專題節目,但張貴斌在節目中對戰功仍是隻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張貴斌的事跡才被家人和社會所了解。今年4月,張貴斌才第一次將深藏了65年的軍功章、立功證和喜報拿出來。
退伍老兵 張貴斌:我入黨70年了,對黨應當忠誠,這事情我就說了。
張貴斌說,是黨給了他知識,教會他做人,給了他現在的安穩生活,他永遠感謝黨和國家。現在他老了,不能給國家作更多的貢獻,就管好小家,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
在張貴斌看來,人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如果能做到,國家就會更加強大。
因為有你們
才有祖國的今天
向老兵致敬!
來源:央視軍事(ID:CCTV-7_Junshi),綜合:國防軍事頻道《正午國防軍事》、軍報記者、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