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巨變|雪山見證高原「天路」奇蹟

2020-05-30     微阿壩

原標題:交通巨變|雪山見證高原「天路」奇蹟

"天塹變通途

玉帶舞山間"

歷史書寫

阿壩交通的多年巨變...

雪山見證

阿壩高原的「天路」奇蹟...

初夏,走進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黨壩鄉格爾威村,平整的水泥路宛如一條條飄逸的哈達在山間環繞,國道、縣道、鄉道、村道,條條相接,一直通到村民家門口。

脫貧的路徑千萬條,但每一條都離不開交通條件的改善。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阿壩州持續發力交通大會戰,在高原藏區繪就一幅壯麗的脫貧畫卷。

打通對內對外聯繫的「大通道」。成蘭鐵路將讓火車開進阿壩州;紅原機場上空,一架架飛機縮短了阿壩州與外界的時空距離;汶馬高速建設加足馬力,年內從成都到馬爾康全程將高速暢通;川汶高速、都江堰至四姑娘山軌道交通等重點項目積極推進……從萬米高空到山澗河谷,完善的交通體系讓阿壩全域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暢通與大通道聯繫的「靜脈」和服務廣大農村的「毛細血管」。阿壩州已有1510條農村公路,總里程9788.133公里,實現全州606個脫貧村全部通硬化路。

在交通運輸部的定點幫扶下,壤塘縣國道227線九道拐段改造一新。(壤塘縣委宣傳部供圖)

架起群眾致富增收的「連心橋」。將交通大會戰與特色產業、生態旅遊等結合起來,「交通+特色產業」「交通+生態旅遊」「交通+農村電商」等發展模式得以不斷拓展,讓阿壩群眾共享交通發展成果。

埋頭苦幹、擔當作為、開拓創新!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化,阿壩州在進出州大通道建設、國省幹線改造、農村路網完善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累計投入資金203億元,建設硬化道路4568.67公里,全州公路總里程達13842公里,全面完成行業脫貧攻堅任務。

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止。從2019年至2021年,阿壩州分三年推進交通大會戰,啟動實施項目64個,總投資將達到2525億元。天塹變通途,玉帶舞山間。就讓雪山見證這一段高原「天路」奇蹟、這一曲脫貧攻堅頌歌!

路修通了,群眾出行更便利。(壤塘縣委宣傳部供圖)

鋪就「脫貧大道」

縱橫通衢暢八方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阿壩州通往成都的主要道路只有國道213線和國道317線,壤塘、阿壩等偏遠縣到成都單程就需 10個小時左右。交通滯後,一度成為制約阿壩州發展的最大「瓶頸」。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阿壩州路網結構不優、農村公路通達深度不夠等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補齊脫貧攻堅短板,阿壩州緊緊圍繞「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開放戰略格局,以深化交通大會戰為抓手,推動交通強州戰略全面實施。

外有助力。自2009年起,交通運輸部定點幫扶阿壩州小金、黑水、壤塘三縣,幫助阿壩州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在交通運輸部的指導下,《阿壩州綜合交通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阿壩州全域旅遊公路專項規劃》《阿壩州國省幹線公路「交通+旅遊」服務設施規劃》相繼出爐,全州高速公路、國省幹線、旅遊公路等建設重點明確,高點起步、快速發展。

金川縣海拔4000多米的鄉鎮通了路。劉傑 攝

真金白銀投入、真抓實幹攻堅。十年間,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16.4億元,幫助三個定點幫扶縣,實現道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暢」的巨大轉變,不僅深刻改變了貧困地區面貌,也有力推動了區域交流、帶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和諧穩定。交通運輸部駐四川藏區定點扶貧聯絡組榮獲「2019年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稱號。

內有動力。聚力脫貧攻堅,阿壩州交通運輸事業也迎來發展黃金期。2011年2月26日,成都至蘭州鐵路(阿壩州段)開工誓師大會在松潘縣黃勝關隧道舉行,成蘭鐵路的開工建設,改變了阿壩州無鐵路的歷史。2014年8月28日,一架來自成都的CA4219客機劃破長空,載著第一批客人平穩降落在紅原機場,標誌著阿壩州第二個旅遊支線機場——紅原機場正式通航。2019年5月17日,汶馬高速公路已建成的105公里路段試通車,馬爾康市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如今,阿壩全州公路通車總里程超1.38萬公里,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形成,交通運輸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作用更加凸顯,高原天塹變通途。

大手筆、大投入、大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拉近了阿壩州與現代文明的距離。

更加長遠的藍圖已經繪就。到2021年,阿壩州將力爭開工建設汶彭高速、馬爾康至康定高速等項目,基本形成川甘青三省結合部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到2035年,阿壩州力爭實現「縣縣通高速」,基本實現「縣縣通鐵路」「鄉鎮通國省道」。

今年底將全面通車的汶馬高速公路。海洋攝

疏通「毛細血管」

精準發力打通「最後一公里」

「以前全村人的出行基本就靠狹窄的泥巴路,現在走的是寬敞平坦的水泥路。」走進阿壩州壤塘縣蒲西鄉大伊里村,整潔、乾淨的農村公路兩側,一排排藏族民居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美麗,村民東青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壤塘,藏語中「財神居住的地方」,卻因交通的限制,一度成為阿壩州乃至四川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艱中之艱」。

盼望修路、盼望致富、盼望走出去。面對農村長期落後、農產品長期滯銷、農村資源長期得不到開發的境況,阿壩幹部群眾對通村路的渴望越來越強烈。

大交通不能忽略「毛細血管」。一條斷頭路、一段溜索橋,往往會制約整個村寨發展。回應百姓期待,近年來,阿壩州在打通「最後一公里」上精準發力,不留死角。

從無到有、從泥石路到水泥路、從「村村通」到「組組通」再到「戶戶通」,阿壩州農村公路實現質的飛躍。目前,全州共有1510條農村公路,總里程9788.133公里。其中,縣道12條206.05公里、鄉道215條1365.804公里、村道1231條7736.29公里、專用公路52條479.989公里,縣道、鄉道、村道已連線成網。

軍民共築鄉村致富路。(小金縣委宣傳部供圖)

打通「最後一公里」,村民抬腳就能坐上公交車。阿壩全州200多個鄉鎮、1000多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所有鄉鎮、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車。「不用再背著背簍走大半天,半小時就到山下的集市,好得很!」領著全村人一起開展生豬養殖、種花椒,馬爾康市黨壩鄉格爾威村黨支部書記蘭木爾甲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信心。

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阿壩州積極探索「路長制」「公益性崗位管養制」等機制,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在實現道路養護和群眾增收兩促進的同時,有力提升了群眾道路養護的責任意識。同時,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產業發展、全域旅遊等有機融合,全域建設「示範路」,積極爭創「示範縣」,建設好「暢、安、舒、美」的農村路,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水泥硬化路修到了牧民家門口。李剛 攝

助推產業振興

增收致富道路越走越寬闊

路通,則一通百通。建設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是阿壩州交通發展的重點。「路通了,下地幹活騎摩托車,方便多了。」如今,阿壩州小金縣老營鄉下馬廠村村民何志繡的葡萄地,一年能為他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在下馬廠村,1200畝葡萄集聚發展,讓這裡成為小金縣最大的葡萄基地。依託「交通+基地+公司+產業」的模式,去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10320元,大山深處的寨子成了「四川百強名村」。

不止是小金縣,在交通運輸部的定點幫扶下,阿壩州在全域書寫著一篇「交通+脫貧」深度融合的大文章。

黑水縣知木林鄉弼石村通村公路修到家門口。(黑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交通+旅遊。依託阿壩得天獨厚的旅遊文化資源,啟動實施草地風光路、熊貓大道、茶馬藏羌風情大道等精品旅遊公路建設,加快國省幹線公路「交通+旅遊」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帶動沿線群眾發展。

交通+農特產業。依託農村產業道路的提檔升級,貧困村群眾「以路帶產」,積極發展壯大生態蔬菜、釀酒葡萄、高山玫瑰、氂牛標準化養殖等產業,並配套建立電商服務站點,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交通網絡。

交通+就業。充分吸納本地農村富餘勞動力積極參與交通項目建設,並設置1300餘名道路養護員作為公益性崗位,為貧困戶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

從2009年定點幫扶深度貧困縣以來,交通運輸部先後派出22人到四川駐點,形成了州、縣、鄉、村全覆蓋的駐地扶貧隊伍。幫助阿壩積極對接協調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幫助貧困縣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為定點幫扶縣建成農村公路管理與服務平台,開展送教上門培訓,培訓各級各類專業幹部和技術人才,積極組織各方力量捐贈學習用品、醫療設備等,累計捐助資金和物資1114萬元……真心實意的幫扶,傳遞著一份深情,助力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

交通的突飛猛進,讓阿壩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走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子,圍繞「綠色」,一系列特色優勢產業蓬勃發展。國內首座高原高效生態型光伏電站在紅原建成;成阿、德阿等工業園區實現多贏;發展全域旅遊,按照「快進慢游」的思路,阿壩積極打造環金川小金丹巴「金三角」旅遊公路,推進熊貓大道、茶馬·藏羌風情大道等旅遊示範路建設;綠色生態的農產品走向全國……「我們理縣的桃坪-甘堡景區、浮雲牧場、米亞羅風景名勝區、鷓鴣山自然公園等景區,為貧困戶提供的就業崗位達28.5%,為全縣1200餘名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問題。」理縣相關負責人說。

8.42萬平方公里的川西北高原上,一條條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道路越過雪山、跨過草地;密如蛛絲的縣鄉村道將藏寨羌鄉串聯起來;越來越完善的鐵路和航空網絡,為阿壩插上融入世界的翅膀。

站上新起點,跨越正當時!

主編:梁敏

執行主編:趙凌 陳勇強

編輯:格西雪婷

視頻:陳玉昌

來源:四川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Ev6ZHIBiuFnsJQVfy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