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BBC,我們能想到各種主題和製作優秀的紀錄片。
上至天文,下達地理。
但你知道麼,除了記錄片之外,BBC拍起政治類喜劇也溜的很。
今天推薦的這兩部作品,喜歡英劇的朋友一定要看——
《是,大臣》
Yes Minister
它是許多人心中最偉大的英劇。
沒有之一。
1980年便開始在英國BBC二套播出,距今已經有近40年了。但就在今天看來也是毫無過時之感,唯一的讚嘆只有:經典!太經典了!電視特效和科技或許一定要與時俱進,但精妙的台詞和經典的幽默永不過時。
據說在演這部戲的時候英國下院裡老是找不著人,大家都看電視去了。柴契爾夫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迷上了,甚至親自為它演了一個片段。後來,又拍續集,叫主人升官,成了《是,首相》。這部我們以後再說。
豆瓣好評常年名列第一,沒有一季是低於9.7分的。
人們常說「三個女人一台戲」,用在這裡應該是「三個男人一台戲」,再精確些,是「三個老男人一台戲」。
大臣(行政部長)哈克,本劇第一主角,報社主編出身的政客;前期缺乏政治經驗,常常被他的秘書長漢弗萊挖坑。同時哈克也是本劇的笑點擔當。
常任秘書漢弗萊,豐富的經驗,深厚的城府。他最善於把簡單的一句「NO」複雜化成一籮筐言辭含糊意義不明顛來倒去不知所云的廢話,一般來說,還沒等他說完,大臣就糊塗了。
公派秘書伯納德,言語不多,為人低調,有些熱衷於咬文嚼字,但實際上極為聰明,在兩個主子之間走鋼絲。當哈克和漢弗萊唇槍舌劍時,他時不時插上一兩句,常常令人絕倒……
主要情節就是圍繞著這三個人展開的。
每集一個主題,時長30分鐘。用充滿笑料的方式展現了英國政治界的潛規則。
說到權力鬥爭,很多人都愛看《紙牌屋》。
但這部《是,大臣》對政治的辛辣詮釋絕對是要吊打《紙牌屋》的。
完全不用擔心看不懂。劇中採用了「罐頭笑聲」:就是指在「觀眾應該笑」的片段插入事先錄音的笑聲。
所以,即使在劇中有些梗你不懂什麼意思,但依然會被氣氛感染。
即使不懂,也不妨礙你觀看。我基本上就是處於「樂不可支」的狀態中刷完一集又有一集。
大家都一樣
同時又能學到很多東西,講真!這部劇所有人都應該看一看,尤其是在職場和體制內的人!
《法國小館兒》
'Allo 'Allo!
《法國小館兒》是BBC在19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拍攝的一套著名電視喜劇系列片,從1982年到1992年在BBC電視台播放,一共九季85集。
在豆瓣上,最低評分9.0。
這部劇的背景是二戰時期,在納粹德國占領下的一個法國小村莊上,圍繞著一家小餐館發生的故事。
主角就是餐館老闆René,他身處漩渦中心,時刻危在旦夕,且各種麻煩纏身。
納粹占領軍搶劫了村子裡所有的有價值的藝術品,其中包括一幅號稱是名家范•克洛普的油畫。
當地德軍指揮官決定把這幅畫歸為己有,強迫Rene把畫藏在他的咖啡館裡。可是,納粹德國領袖希特勒也想得到這幅畫,便派了一個蓋世太保軍官前去尋找這幅畫。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個蓋世太保對這幅畫也有興趣...
與此同時,出現了若干這幅油畫的贗品。於是,一場場好戲和鬧劇就這樣展開了。
這部劇每一個人都渾身是笑點。
例如,老闆的岳母,雖然一整天啥也不幹,就光躺在床上,但渾身都是戲。
在聽說老闆被槍斃後,就撮合她女兒趕緊改嫁,即便看到老闆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也說其是鬼魂。
最後得知實情老闆真沒死後,滿臉遺憾。同時當老闆問妻子,為什麼要改嫁時,岳母替其回答「他的比你大」。
蓋世太保更好玩,各種反差萌。
一方面不苟言笑,渾身禁慾;另一方面蜜汁內衣選擇,讓人辣眼睛的同時又忍不住大笑。
另外,在這部電視劇里還有一個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它的語言。
該劇集裡不僅有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另外還有義大利人。如何解決語言問題呢?
電視劇的製作人想出了絕妙的方法 : 所有角色都說英語,但是都帶上濃重的本國口音。這些不同的角色,說著不同口音的英語,使得整部劇更加令人發笑和多姿多彩。
這兩部劇都是經典之作,建議收藏。
點贊是個好習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