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公司職場之所以舉步維艱,混的並不好,就是對職場認識不清,定位不准而導致的,最為嚴重的錯誤就是把我們日常熟悉的組織模式,想當然的帶入到職場中來,從而導致了人生的悲劇,混到中年一無所得:
1、把組織當成學校
大多數人都是從學校畢業走向職場的,也就是慣性的把學校的思維方式帶入到了職場。把企業當成學校,把領導當成老師,覺得人與人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別人有義務教給你經驗和學問,這個是大錯特錯的,沒有人有義務教授你東西,大家不是同學,師生,是潛在利益的競爭者,只有在謀取共同利益的時候,才會有短暫的合作。你請教就要教你?等你學會了頂替人家?多請客吃飯,多送禮投資,說不定能夠得到點職場的技能。不然就是教你也是誤導你,就等著走彎路吧。
2、把組織當成家庭
前幾年組織的家文化建設轟轟烈烈,江湖氣息嚴重,大家都是兄弟相稱。究其原因,就是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比如《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大家都是結拜兄弟為連結形式,走向創業的。這種為重往往出現在創業公司,創業公司沒錢,就要拿情感說事。但是後遺症就是,等創業公司成功了,一大堆問題就來了,公司並不是你的家,沒有股份,你就是一個披著兄弟稱號的打工仔,等你不再有用,老闆就會直接給你經濟補償金,給辭退了。公司不是家,更別把老闆當兄弟,股份才是最實在的。
3、把組織當成國家
因為受到西方的管理學的影響,進入到組織後,尤其是大公司,首先就會給你談公司願景,談團隊使命,然後給你談事業成功,談人生理想,最後談勤奮努力,談組織奉獻。一番的洗腦之後,就會熱血豪情,就會覺得自己為這個時代,為世界,為國家,為民族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不惜犧牲自己的所有時間和精力為組織努力,不惜一身是病,犧牲家庭團聚,但是到了35歲之後,忽然就會被辭退,一時無法接受,其不知,你就是個打工的,幹活拿工資而已,哪有什麼情懷,很多人接受不了,跳樓結束生命。
談到這裡,很多人會問,那我們該把公司當成什麼,公司就是公司,職場就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地方。進來之後,別提什麼事業不事業,用自己的能力交換更多的資源,拿到更多的錢,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服務能力,或是權謀能力,這都是平等的都一樣,工作能力並不比溜須拍馬的服務能力更高尚,權謀能力也不比工作能力更陰暗,只要合理合法的交換到資源,這就是我們職場的目的。如果自己無法準確的定位自己的職場關係,可以說,還沒有上路,就已經失敗了。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