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肺纖維化與肺癌相伴難分、預後不良,國際指南有何處理意見

2019-10-21     呼吸界



一、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危害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定義:是一種主要累及肺臟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炎,HRCT/病理特徵性表現為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多發生於老年,病因不明,是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的常見類型。

1、IPF危害:不亞於腫瘤

IPF發病率和患病率分別為6.8~16.3/10萬和14~42.7/10萬,呈上升趨勢;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預後差,死亡率高52.4 vs 3.64 /千人年;造成比較大的社會經濟負擔,直接住院花費遠大於同期住院其他呼吸疾病。國內單中心研究資料同樣顯示近10多年來ILD住院病例呈明顯增高的趨勢,其中IPF是最常見的ILD,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61%、52%和39%。IPF的5年生存率低於一些常見惡性腫瘤,如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腎癌等,5年病死率高於常見惡性腫瘤,如:膀胱癌、腎癌等。

2、IPF與肺癌:臨床相伴難分

IPF患者中肺癌比例為 4.4%~48%,肺癌患者IPF的比例為 2~8%。

抗腫瘤藥物具有抗纖維化作用,但一些抗腫瘤治療又可以引起肺纖維化,如化療、放療、靶向、免疫治療。

IPF隨著病程延長,發生肺癌幾率增高,IPF 1年、5年、10年的肺癌累計發生率分別是3.3%、15.4%和54.7%。IPF診斷後發生肺癌的中位時間是30個月。一個研究利用韓國全國健康資料庫,回顧分析自2009年開始5年內肺癌發生情況,發現ILD患者,尤其IPF患者肺癌的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甚至慢阻肺患者。

二、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生肺癌的機制

1、危險因素:IPF與腫瘤共享

IPF與肺癌有共同的危險因素,老年、男性、環境暴露和吸煙。

2、病理生理學基礎:IPF與腫瘤相似

腫瘤是腫瘤細胞的異常增生。IPF是成纖維細胞的異常增生,被認為是局限於肺部的腫瘤增殖性失調疾病。

3、細胞生物學行為:IPF與腫瘤共享

腫瘤發生中涉及的遺傳變異,表觀遺傳改變,細胞無序增殖,組織浸潤,信號傳導途徑異常等也存在於IPF。如抑癌基因PTEN是脂質磷酸酶活性和蛋白磷酸酶活性的雙重特異性磷酸酶,PTEN突變、缺失、失活見於膠質母細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我們研究發現PTEN在IPF肺組織的成纖維細胞灶,尤其a-SMA 高表達的肌成纖維細胞內表達明顯降低甚至缺失,同時USP13表達呈一致性降低。我們還發現IPF患者外周血 CEA、CA199、CA125明顯升高。

4、IPF增加肺癌發生的風險

IPF使肺癌發生風險增加7.3~14.1倍。蜂窩肺區鱗狀上皮化生明顯。癌症容易發生在肺外周和下葉,IPF的疤痕區,與IPF肺纖維化病變一致。目前IPF 發生肺癌的機制認識概括如下:1)成纖維細胞「瘤化」, 2)肺癌的間質化, 3)腫瘤信號通路活化。

三、特發性肺纖維化肺癌的診斷

1、危險因素

老年、男性、吸煙是IPF 、腫瘤,更是IPF合併腫瘤危險因素。

2、IPF並肺癌的臨床特徵

我們研究發現較單純IPF,IPF合併肺癌更易出現胸痛、咯血和消瘦。胸部CT除了網格蜂窩影外,可見結節或腫塊及縱隔淋巴結腫大。如這個病例,男性,56歲,咳嗽喘憋2年,雙下肺可聞及Velcro囉音,胸部HRCT符合UIP,診斷IPF。1年後右下肺胸膜下蜂窩區出現結節,經CT引導肺穿刺病理診斷「腺癌」。

還有另外一例肺纖維化合併肺氣腫患者,右下肺蜂窩區腫塊伴空洞,病理診斷「肺鱗癌」。

3、IPF:肺癌的病理類型

IPF合併肺癌的病理類型和普通人群患肺癌的病理類型相似,男性中鱗狀細胞癌最多見,占47%;女性中腺癌最多見,占64%,其他支氣管肺泡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和復合癌也可見。

有項研究顯示了632例IPF患者中70例發生肺癌者的回顧分析結果:肺癌發生頻次 25.2例/1000患者年,82.9%的肺癌發生於肺外周,75.7%的肺癌臨近UIP區域,確診肺癌後1、3、5年全因病死率分別為53.5%、78.6%和92.9%。我們的病例資料分析顯示肺癌主要位於肺下葉和外周——肺纖維化程度較重的區域,肺癌病理類型主要是腺癌。CEA和CA125升高是IPF並肺癌的較好預測指標。

四、特發性肺纖維化肺癌的治療與預後

回顧分析研究顯示IPF合併肺癌的治療與肺癌類似,I期:手術治療占63.6%,最佳支持治療占36.4%;II期:手術治療28.6%,化療28.6%,最佳支持治療42.9%;III期:手術治療20%,化療40%,放療5%,最佳支持治療35%;IV期:手術治療4.8%,化療19%,最佳支持治療76.2%。IPF病程越長,肺癌的發生率越高,合併肺癌增加IPF的死亡風險近3倍。IPF合併腫瘤與IPF比較,1年存活為78% vs 92%,3年存活為52% vs 70%,中位存活:38.7m vs 68.9m。

因此,IPF合併肺癌的治療也引起了關注,法國、日本在IPF指南中提出了IPF合併肺癌的處理意見,概括為:

1)在確診IPF的患者人群,注意監測肺癌的發生;

2)建議吸煙患者戒煙,並告知戒煙相關輔助措施;

3)建議每年進行CT掃描,CT檢查可同時檢出肺癌,這尤其對腫瘤局限且肺功能允許手術的患者意義重大;

4)在既確診IPF又確診肺癌的患者,推薦將IPF納入治療決策之中;

5)關於手術治療,由於手術有基礎肺功能要求,也可能誘發AE-IPF,因此,需要進行個體化精細評估,權衡利弊後決策,目前也不清楚術前試用抗纖維化預防是否有用?

6)關於化療,化療可能誘發AE-IPF、呼吸衰竭,需要充分評估,遵循肺癌治療指南,採取個體化治療。

7)關於放療,由於可以引起放射性肺炎、纖維化和AE-IPF發生,原則上儘量避免放療。

8)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絡氨酸酶抑制劑和免疫治療均可誘發ILD,應權衡利弊,以精準醫學指導個體化治療,避免不適當的藥物暴露。

小結

IPF合併肺癌臨床不少見,疊加加重不良預後;CT動態隨訪有利於早期發現IPF合併肺癌,病理類型以鱗癌、腺癌為主,多位於下葉或外周,肺纖維化明顯部位,IPF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能有利於減少肺癌發生?進行肺癌確診與治療時,需要注意有引起IPF急性加重的風險,應該掌握個體化、綜合處理原則。關於IPF合併肺癌,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開展臨床和基礎研究。

作者介紹

代華平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三部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間質性肺疾病學組組長。


本文完

編輯:《呼吸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MvC7W0BMH2_cNUgma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