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邊有一個青化村,村名來源眾所紛紜

2019-09-05     古長安歷史

西安的西大門,就是毗鄰寶雞眉縣的青化鎮,是清朝時期周至縣馳名大鎮。青化鎮來源地鎮政府所在地青化村。這個村子的歷史極為久遠,根據本村出土的新石器遺物,足見此地緣故即有人居,解放後村子西崖鳳凰坡還有漢朝的「丁郎廟」,正因如此,本村之地也屢見史冊。《西安府志》記載:「泥峪渠經眉縣塔廟務平寨過譚家寨流至青化店湮。」史籍又載:金正大六年(1229),金將劉興養與元軍在青化作戰中陣亡。

關於「青化」村名之所來,繁雜不一:

第一種說法源於先周:周人姓姬,起源於今陝西境內。父系來自姬皇帝一脈的軒轅氏,母系來自炎帝一脈的有邰氏,周人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和元妃姜嫄的兒子后稷。公劉時期,周部落遷居到豳(彬縣)。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西 戎侵襲被迫遠徙岐山以南之周原。到了周太王姬亶時期,周人又遷移到今天周至縣。《周至縣誌》記載:「周亶王,入泥峪,鑿石門」。周人遷來此地,與本地土人融合,教化土人,教其青年農耕稼桑,此地得名「青化」。此種說法歷史久遠,不可考究,但現在寶雞眉縣有青化鄉,岐山縣有青化鎮。周至縣古名「盩厔縣」,其另一種說法就是周人歃血明誓的宗廟,豎旗厔師的地方。看來此說,並非空穴來風。

第二種說法來源於西漢:漢朝時期,此地為皇家上林苑所在。上林苑的西門在青龍關,此處有個大牌坊叫'清華苑』,是上林苑三十六座苑中最西邊的一個苑門了,此地隨得名「清華」後轉音為「青化」。

第三種說法還是源於上林苑:西漢時,漢武帝長期居住載上林苑長楊宮、五柞宮等宮殿區。當時漢武帝征服羌地,將古羌族身強力壯者編為長水校尉,駐紮在白鹿原鯨魚溝。當時藍田縣鼎湖宮和周至縣長楊宮、五柞宮的護衛都是羌人組織的「長水校尉」,後軍隊就地屯田繁衍落戶,因是羌人,青化當為「羌化」的轉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5nxGm0BJleJMoPMQh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