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70年風雨歷程
70年滄海桑田
新中國成立70年來,
仙桃歷經了解放初期的一窮二白,
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大建設,
改革開放的經濟騰飛,
1987年的撤縣建市,
從只有一條老街、
一個輪渡碼頭的小鎮,
成為一個建城規模
達到60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達到50萬的現代化城市。
今天,
小編帶您走進仙桃城市檔案館,
一同追尋仙桃這座水鄉田園城市的完美蝶變。
在仙桃城市建設檔案館,
陳列著1987年以來仙桃城市建設的全部檔案。
林林總總的檔案資料,
紀錄了仙桃城市建設的風雨滄桑。
從事城市檔案管理工作30多年的張代林
是城市建設檔案館的一名退休職工,
作為一名仙桃城市建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他對仙桃城市的蝶變過程記憶猶新。
▎仙桃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退休職工 張代林:上世紀90年代初,在仙桃城區只有一條沔陽大道和解放大道,城區基本都在仙下河以北,面積不到15平方公里。現在已經擴張到60平方公里,足足擴大了4倍。
改革開放之前,
仙桃城市發展一直局限於
仙下河以北做文章,
漢宜高速公路一度成為
仙桃城市發展的瓶頸。
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
作出了城市向南發展的重大部署。
在城市南移的過程中,
仙桃建設了橫跨漢宜高速公路的
劉口高架橋、和平路高架橋、
前通路高架橋等三座高架橋。
先後在南城新區新建了
沔街大道、仙南大道、
沔洲大道等主次幹道。
城南城北的各條主次幹道通過三座高架橋,
將新老城區連成一體,
與途經仙桃的漢宜高速、孝仙嘉高速公路
實現了無縫對接、互聯互通。
十年一路,一路一街。
在構建城市路網、拓展城市骨架的基礎上,
市委市政府著力挖掘城市內涵底蘊,
高標準建設沔陽公園等
一批綠色生態人文景觀,
加大各項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如今的仙桃城區,
道路交通四通八達,
公園廣場風景怡人,
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帶給市民全新的生活體驗。
▎市民 杜先生:我們仙桃的變化簡直是太快了,從生活方面來說,是蒸蒸日上,有一種非常滿足的幸福感 ,感謝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帶給我們的幸福。
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
一代又一代建設者推陳出新,
描繪著仙桃城市發展的壯美藍圖。
2019年,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方發力」的總體布局。
向東,推進高新區啟動區取得實質性進展;
向西,推進環排湖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
向南,推進十全湖生態修復項目;
向北,推進老城區漢江綜合整治。
「四方發力」,
讓仙桃呈現出更加
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
向著更新、更美、更高的目標,
仙桃,
這座水鄉田園城市正以矯健的步伐,
雄姿英發,鏗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