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7日訊發生交通事故時,是先救人,還是先報警?先挪車不妨礙交通,還是原地等候處理?小事故中,往往是司機拍照留存證據後,將事故車輛挪開,有的司機也會離開現場。那麼,有哪些情況司機是不能離開現場的?
4月26日,記者邀請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事故處理大隊副大隊長劉岩為廣大司機做詳細講解。
小事故留證據後可挪車
上周末,王女士外出逛街,駕車回家時,因一時的疏忽大意,與別人的車撞了一下。
王女士是新手,第一次遇到交通事故,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對方司機檢查後發現,兩輛車僅是輕微小剮蹭,並沒有造成人員受傷。對方司機表示,先拍照留存證據,然後挪車,不要耽誤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
可王女士害怕自己的車挪動後,等民警來時該說不清楚了,還擔心保險不予理賠,說什麼也不肯挪開自己的車。
隨後,王女士報了警,並在原地等候民警。兩輛車停在道路上,直接導致車輛擁堵。由於民警及時趕到,這才恢復了正常交通。
民警告訴王女士,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拍照留存證據後,馬上將事故車輛挪開,然後等待事故處理。發生類似的交通事故時,一定不要影響道路交通。聽了民警的解釋,王女士才知道,對方司機的提議是正確的。因為自己的固執,給他人帶來了麻煩,影響了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王女士很不好意思。
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個新手,發生車禍後,什麼情況下應該停在現場等民警,什麼情況下應該先撤離,她都不是太懂。以後,將會好好學習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相關知識,避免再給其他車輛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傷人事故先救人再報警
交通事故發生後,司機應該怎樣去做?
劉岩告訴記者,交通事故發生後,救人是首位。救死扶傷是一種傳統美德,而對交通事故當事人而言,搶救受傷人員也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
劉岩介紹,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在導致人員傷亡的緊急情況下,當事人應當迅速、及時地搶救受傷人員,防止受傷人員傷勢惡化或受到二次傷害,甚至造成死亡。通過緊急施救,可以減輕交通事故中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
事故發生後,司機先標好停車位置,即各個車輪的位置、走向、制動印痕的起止點等,接著視情況進行選擇,通過攔截過往車輛或撥打120急救電話等方式,儘快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肇事車輛將受傷人員送到醫院。如果車上還有其他人員,應當留下保護現場。當事駕駛人在將受傷人員送到醫院後,應該立即返回事故現場。
車損事故先撤離再協商
在生活中,與造成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相比,車損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明顯高出很多,特別是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的小剮蹭。
如果不按照規定快速處理,「小事故」也會引發大堵塞,對道路交通秩序和行車安全構成較大危害。
劉岩告訴記者,機動車之間的交通事故,僅造成財產損失,沒有特殊情形的,當事人均可以自行協商處理。當事人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採取現場拍照或者標畫事故車輛現場位置等方式固定證據,然後立即撤離現場,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再協商處理賠償事宜。
7種情形不能離開現場
劉岩介紹,司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生只造成財產損失的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保護現場,並立即報警。
1.駕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或者駕駛的機動車與駕駛證載明的准駕車型不符的;2.駕駛人有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嫌疑的;3.駕駛人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嫌疑的;4.機動車無號牌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號牌的;5.當事人不能自行移動車輛的;
6.一方當事人離開現場的;7.有證據證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發生財產損失的交通事故,車輛可以移動,但存在無檢驗合格標誌或者無保險標誌的,或者碰撞建築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情況之一的,當事人應當組織車上人員疏散到路外安全地點。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採取現場拍照或者標畫事故車輛現場位置等方式固定證據,然後將車輛挪到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再進行報警。
此外,載運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品車輛,發生的財產損失事故的,當事人應當立即進行報警。
危險物品車輛駕駛人、押運人員,應當按照危險物品安全操作規程,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