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始於二戰時期,美國這款防空飛彈,強到逼迫蘇聯研製洲際飛彈

2020-02-02     谷火平

1950年代初期,正值美蘇冷戰不斷升級,實力強大的蘇聯軍方卻倍感憂愁,雖然在他們眼裡蘇聯的鋼鐵洪流能夠迅速推進到大西洋沿岸,但蘇聯缺乏一款能夠直接威脅到遠在北美洲的美國本土的武器。常規的轟炸機如果要前往大西洋西岸已經不太現實,因為美國已經開始列裝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地對空飛彈——"奈基"飛彈,也被稱為"耐克"飛彈。


也正是因為美國研發防空飛彈的進度領先蘇聯,蘇聯無法突破美國的防空火力,所以蘇聯才開始在科羅廖夫的帶領下研發洲際彈道飛彈,改變了美蘇對峙的進程。

世界上第一款洲際彈道飛彈——R-7彈道飛彈

所謂"奈基"飛彈,是美國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在1945年正式提出的防空飛彈方案,但事實上該計劃最早始於1944年,二戰末期已經出現了噴氣式飛機,這種飛機無論是飛行高度還是飛行速度都遠非常規螺旋槳飛機可比,高射炮已經難以應對。所以在此背景下,美國開始提出對抗未來噴氣式飛機的防空系統,"奈基計劃"由此而生。

"奈基"飛彈的主要對抗目標是敵方的轟炸機,考慮到轟炸機巡航速度並不會太快,所以設定速度閾值在0.65馬赫就已經足夠。但是如果要擊落在20千米高空的轟炸機,可不僅僅要求飛彈飛行速度快就行,如果不配合雷達、模擬計算機和彈道預測機,就算飛彈超音速飛行也無法輕易擊中,所以"奈基"飛彈的研發重點其實是它的火控系統。

"奈基"飛彈配合使用三種雷達,分別是負責搜索敵方目標的低功率搜索雷達、負責持續追蹤敵方目標的目標追蹤雷達,以及負責引導飛彈,利用脈衝調製鎖定敵方並全自動攔截的飛彈追蹤雷達。這三個雷達都需要和計算機配合,通過目標的飛行速度和距離位置,計算機將很快計算出攔截點並發射飛彈進行攔截。

"奈基"飛彈的控制系統

早期的飛彈由於燃料推進是硬傷,通常無法解決的就是射程問題,"奈基"飛彈也不例外,由道格拉斯公司負責製造的飛彈彈體使用二級火箭推進,分別是固體(第一級)和液體(第二級),飛彈最高速度能達到1.3馬赫,但射程僅40千米。即使飛彈採用先進的三段串聯式設計,但仍然無法掩蓋射程低下的毛病,在冷戰中前期"奈基"飛彈都被部署在距離防禦區十分近的位置,或者是"鐵幕"邊境最前線。

一枚MIM-14"奈基-大力神"型地對空飛彈

"奈基"飛彈分為奈基-A和奈基-B,前者發展成MIM-3"奈基-阿基克斯"型地對空飛彈,但這款飛彈存在接戰成效不佳的毛病,經常錯失目標,曾經被以為是彈道預測計算機出現問題的美國軍方對MIM-3進行過修正,但仍未解決問題,所以最後被撤銷部署。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使用的所有MIM-3"奈基-阿基克斯"都被換成B型號,也就是MIM-14"奈基-大力神"型地對空飛彈。

MIM-14相比於MIM-3,無論是射程還是射擊精度都獲得了大幅提高,最高飛行速度已經接近4馬赫,使用更加可靠的固態電子元件的飛彈甚至能夠選裝核彈頭,最大射程160千米,已經可以滿足常規使用需求。1960年,美國陸軍防空司令部旗下已經擁有88個MIM-14飛彈連,此外美國本土之外的各盟國也都大規模開始裝備這款防空飛彈,以應對蘇聯威脅,包括西德、希臘、義大利、日本、韓國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m_cDnABjYh_GJGVKl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