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想付專利費,於是搞了個複雜無比的齒輪怪物

2019-10-25     輕兵器

又到了法國武器時間

今天要給讀者老爺介紹的是法國聖·埃蒂安M1907機槍,在大名鼎鼎的哈奇開斯重機槍,最初是個替補隊員一文里曾經提到過一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聖·埃蒂安M1907機槍簡直是一種無比複雜、反人類的齒輪怪物。當然一味地埋汰編排法國人也是不客觀的,這種機槍之所以設計成這樣,是因為被導氣式武器初創時期那個槍口集氣式導氣原理給帶歪了。

1897年,哈奇開斯公司推出了他們的第一種氣冷式機槍哈奇開斯M1897,後經過一些改進變成了哈奇開斯M1900機槍,這種機槍法國軍隊採購過一些,交給殖民地軍隊使用。當時法軍並不想全面裝備哈奇開斯機槍,因為哈奇開斯公司是一家民營公司,如果全面列裝一來要付大筆專利費,二來法國認為國營兵工廠便於國家統一管理,有利於戰時動員生產(應當說這些理由不是沒有道理,站得住腳),所以法軍認為,還是應當由國營兵工廠研發一種機槍。1905年,位於法國皮托( Puteaux )的國家兵工廠設計了一種皮托M1905機槍。在當時導氣式自動原理尚屬初創時期,究竟哪條技術途徑最合理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有陣子就非常流行一種槍口集氣罩式導氣原理。這種原理的發明者叫蘇林·邦(Soren·Bang),是一個丹麥發明家,他發明的這種導氣裝置不用在槍管上開導氣孔,僅在槍口安裝一個可前後活動集氣筒,槍械擊發後,集氣筒被槍口噴出的火藥燃氣向前吹,通過連杆帶動自動機工作。由於該原理利用的是槍口排出的廢氣,又省去了槍管開孔,看似效率很高,所以早期導氣式武器有不少被帶偏,用了這個槍口集氣原理,其中也包括這個皮托M1905機槍。

皮托M1905機槍,注意其槍口特殊的形狀,這是裝了槍口集氣罩。

但前沖的槍口集氣罩和連杆怎麼讓槍機反向向後運動呢?解決的方法非常硬核,通過齒輪和齒杆。打開M1905機槍右側的機匣蓋可看到底部的活塞杆上有齒條,活塞杆向後運動時,齒條帶動一個大齒輪順時針旋轉,齒輪上的一個凸輪通過一塊帶曲線槽的傳動片推槍機前進,推彈上膛;槍彈擊發後,火藥燃氣進入活塞氣室,推活塞前沖,活塞杆向前運動,齒條又帶動大齒輪逆時針旋轉,齒輪上的凸輪通過傳動片帶動槍機後坐,完成退殼拋殼動作,來回來回往復。這個場景想像一下都帶感,充滿了蒸汽朋克味道

從右側打開的聖·埃蒂安M1907機槍機匣,皮托M1905機槍的自動機結構和它基本一樣,通過齒輪和齒杆讓活塞杆和槍機反向運動。

截圖來自《被遺忘的武器》,還是M1907,此時帶齒杆的活塞杆後退,齒輪順時針轉動把槍機前推閉鎖。

當活塞杆前進時,活塞杆上的齒杆帶動齒輪逆時針轉動,拉動槍機後退,槍機和活塞杆運動方向正好相反。

除了齒杆和齒輪帶動的槍機,皮托M1905還有個奇怪的設計:它有一個轉輪控制的緩衝調速機構,可在30-650發/分範圍內調整機槍的理論射速。

還是聖·埃蒂安M1907機槍,照片拍攝了頂部銘文,注意機匣左側有一個帶刻度的小轉輪,轉動這個轉輪就能調節機槍射速。

和很多槍口集氣式自動武器那樣,皮托M1905機槍的可靠性太差,生產了沒多少就停產了。既然槍口集氣原理不好用,法軍就對皮托M1905機槍做了一系列改進,摒棄了槍口集氣原理,借鑑哈奇開斯機槍的設計改為活塞式導氣原理,改進後的產品由聖·埃蒂安兵工廠生產,命名為聖·埃蒂安M1907機槍。問題是皮托M1905機槍在擊發時槍口集氣罩是向前沖的,前沖的集氣罩拉動連杆帶動自動機工作,如果改為向後運動的活塞,就意味著全槍結構全部推倒重來,等於研製一挺新機槍。為了儘可能不對原槍結構做太大改變,M1907機槍採用今天來看極其反人類的設計——擊發時活塞不是後坐,而是前沖,這樣齒杆和齒輪的運動方向就不變,可全盤沿用皮托M1905機槍的自動機設計,只是帶動齒杆和齒輪動作的零件由集氣罩改為前沖活塞。這種聖·埃蒂安M1907機槍也於1908年正式正式投產,被法軍列為制式機槍。

聖·埃蒂安M1907機槍二視圖,該槍的槍管外有一黃銅做的護筒,握把為機匣尾部一個D形黃銅握把,扳機在握把內。該槍使用M1915三腳架,突出特徵是有一個大型俯仰手輪,轉動手輪可調節螺杆,控制槍身俯仰,這種腳架還有個功能是兩個前腿可翻折,便於低姿架槍。另外該腳架也可高射架槍。

1939年「靜坐戰爭」期間的法軍,照片中這挺聖·埃蒂安M1907機槍就是高射架槍狀態,在三腳架上加裝高射支杆,機槍架在高射支杆頂端的旋轉槍座上。

聖·埃蒂安M1907機槍的導氣管特寫,此時活塞向後縮回,槍機位於前方。

拉動拉機柄向後,槍機後退,活塞杆反向前伸。

在供彈方面,聖·埃蒂安M1907機槍採用類似哈奇開斯機槍的剛性彈鈑供彈,但彈鈑結構與哈奇開斯的不同,不能通用,一個彈鈑容量為25發。該槍的輸彈機構也和哈奇開斯機槍不一樣,哈奇開斯是單程進彈,槍機在復進時直接將槍彈推出彈鈑抱彈爪,推進槍膛擊發;而聖·埃蒂安M1907機槍是雙程進彈,槍機下方有一個取彈鉤,在槍機後坐時取彈鉤抓住一發子彈的底緣將其向後拉出彈鈑,此時有一個托彈板抬起,將槍彈向上抬到對準槍膛的高度,隨後在槍機復進行程中將這發槍彈推進槍膛。彈鈑在裝填時子彈向下,也與哈奇開斯M1914機槍相反。

聖·埃蒂安M1907機槍使用的25發彈鈑,這種彈鈑與哈奇開斯機槍的彈鈑不通用。

聖·埃蒂安M1907機槍的槍管護筒下半部分拆除後能看到活塞杆和輸彈機構,活塞杆前後運動通過棘輪帶動撥彈輪轉動,將彈鈑從左到右逐發撥送取彈。

估計很多讀者老爺會被聖·埃蒂安M1907機槍巨大怪異的槍口裝置吸引,這個怪異的部件是個槍口消焰器,可從槍管上拆下,它的管腔呈喇叭形,下方前端敞開,火藥燃氣在喇叭形腔體內膨脹減壓,部分燃氣從下方敞開處排出,為了遮擋燃氣從下方排出的火光,特意在前方設計了一個盾形擋板。這種消焰器在早期的哈奇開斯M1914機槍上也有使用。

聖·埃蒂安M1907機槍槍口消焰器特寫

把這個消焰器反過來,可看到盾形擋板後面是敞開的,火藥燃氣在喇叭形膨脹腔內膨脹減壓後從敞口處向下噴出。

在1916年,法國對聖·埃蒂安M1907機槍做了一些改進,給導氣裝置增加可調導氣塞,能調整氣體通量;表尺從原先的立框表尺改為鼓式表尺;準星座也進行了修改,加裝了可補償槍管升溫形變的槓桿,這樣在連續射擊時準星也不會發生位移;供彈機構也做了改進,除了使用剛性彈鈑,也可兼容帆布彈帶,後者主要作為車載機槍時使用,改進後的機槍命名為聖·埃蒂安M1907T,原先生產的聖·埃蒂安M1907也回廠改造升級,所以目前存世的幾乎都是M1907T,未改進的原版槍極其罕見。

聖·埃蒂安M1907T機槍的槍管護筒前端有帶刻度的轉輪,轉動轉輪即可調節氣體通量。

聖·埃蒂安M1907機槍作為法軍制式機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泥濘的西線戰場上表現平平,主要是結構過於複雜,又是齒條又是齒輪,而且該槍的導氣活塞簧布置在槍管下方,為了迴避槍管高溫特地裸露布置在槍管黃銅護筒外,容易被灰塵泥土污染髮生故障。儘管毛病不少,但一戰中的法軍消耗巨大,所以性能平平的M1907機槍仍在生產,與此同時法軍也採購了結構更簡潔合理的哈奇開斯M1914機槍。到1917年,法軍終於決定選擇性能更好的哈奇開斯M1914機槍代替聖·埃蒂安M1907作為制式機槍,聖·埃蒂安M1907逐漸從一線部隊中撤裝,但在二線守備部隊中留用了較長時間,甚至到二次大戰時法軍一些守備部隊仍有聖·埃蒂安M1907。除法軍外,希臘軍隊也裝備過一部分聖·埃蒂安M1907機槍。

一戰時期拍攝的照片,法軍碉堡內的聖·埃蒂安M1907機槍。

一戰時為防備德國轟炸機和飛艇空襲,在法軍在艾菲爾鐵塔上設置探照燈和對空警戒的機槍。

1918年一戰剛結束,幾名英國軍人在查看法國友軍的聖·埃蒂安M1907機槍。

這是一張事後上色照片,三名法軍士兵在塹壕里操作一挺聖·埃蒂安M1907機槍。

二戰法國戰敗投降後,德軍士兵在檢視一挺繳獲的聖·埃蒂安M1907機槍。

德軍繳獲後留用的聖·埃蒂安M1907機槍,似乎裝在裝甲車輛上作為車載機槍使用。

1940年的希臘軍隊,士兵正在操作聖·埃蒂安M1907機槍

最後稍稍跑個題,說一下為什麼法國很多早期槍械都那麼古怪。有一些讀者老爺乳髪乳得無比歡樂,什麼法國人腦子適合搞藝術不適合搞技術,法國人喜歡鑽牛角尖別出心裁,法國人一開始就準備投降……這些段子,當笑話聽一聽無妨,但不能當真。

首先,法國這些槍械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那麼古怪,是因為它們都是技術初創時期的產物。今天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你可以說為什麼不這樣這樣設計,為什麼不用那個那個技術……但如果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誰知道這些?誰預料得到未來技術的發展?今天認為最靠譜、最合理的設計,還不是當年點開各條科技樹一點點試錯,一條條否定,最後大浪淘沙剩下的?應當說法國在槍炮技術上頗有開創性,屢屢率風氣之先,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意味著要跳更多的坑,走更多的彎路,這是必然的,和法國人搞藝術沒有關係。

其次,一些明顯不合理的設計為什麼會沿用很長時間,也不能脫離具體的時代背景。比如8mm勒貝爾步槍彈,法國也知道錐度太大了,影響自動武器供彈;還比如今天說的聖·埃蒂安M1907機槍反向的活塞,導致自動機結構過於複雜……這些不合理固然存在,法國也很想改,但迫於一戰消耗戰的壓力,首先要滿足武器裝備的產量需求,而不是推到重來折騰最合理的新設計。尤其是槍彈,和很多軍宅想像的不同,一個國家的軍用制式槍彈是有很強的技術惰性的,不會今天說理想口徑是多少,明天又說理想口徑是多少。隨隨便便更換槍彈口徑帶來的生產斷檔、庫存斷檔成本是極其高昂的,遠大於理想口徑帶來的那些收益,在戰時更是不可接受。而且法國在一戰結束後的20年代就很緊迫地用7.5mm步槍彈取代8mm勒貝爾步槍彈,到二戰時7.5mm步槍彈已經占主流,說明法國並不傻。

說這些跑題內容,是希望大家在閱讀這些文章時能更多地關心這些早期槍械的技術特徵,而不是上來就無腦刷各種梗,秀優越感,這些梗天天刷,也很無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_fIBG4BMH2_cNUg3G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