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月15日晚上,結束了一天的消毒工作,呂院華才看到丈夫前一天寫給她的「情書」。
呂院華是山東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一員,這是她來到武漢的第六天。
在她眼裡丈夫從不示弱,平時二人吵吵鬧鬧更是常有。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在20年夫妻生活中還是頭一次,呂院華看哭了。
丈夫寫給呂院華的「情書」。
2月9日凌晨6點,呂院華接到文登區人民醫院通知要組建醫療隊援助湖北,她沒有猶豫就報了名。10點,醫院同意呂院華去武漢。瞞著父母,跟丈夫和兒子說了一聲,簡單收拾了下行李,她就啟程了。
到達武漢機場是晚上七點多,空蕩的機場、空曠的街道,一路上大家都很安靜。
這座城市對她來說還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兒子在這讀大學,她來過很多次。這裡的很多路她都騎車走過,這裡的很多小店她都印象深刻。沒了記憶中的美麗繁華,也沒了川流不息的人潮,呂院華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進艙前,醫療隊員接受培訓。
呂院華被分配到一個武漢新建的「方艙醫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住在距離僅幾百米遠的酒店。
由於住得離醫院太近,醫療隊不能使用空調,也不能開窗戶。顧不上考慮生活的不方便,呂院華與同事們便投入到培訓當中。
剪掉長發的呂院華。
穿脫防護服是他們進行的最多的培訓,為了方便,女隊員們互相剪掉長發,很多男同志直接剃了光頭。
練習穿脫防護服。
為了保證安全,防護服、口罩、手套都需要穿戴兩層,穿一次大概需要40分鐘。「防護服必須穿戴規範才能避免暴露,保護好自己。」呂院華說,「脫的時候更費勁,外對外、里對里,一點也不能碰到不該碰的地方。從污染區、半污染區到清潔區,到哪個位置脫哪件衣服都有流程。」
呂院華被分配到6A組,在2月12日晚上10點進艙。儘管穿著紙尿褲,但從下午五點開始,她就不敢再吃喝了。8點就開始集合,幾百米的距離也需要乘坐大巴車走固定路線前往。「都是第一次進艙,很緊張,就跟去打仗一樣,在車上的時候沒人說話。」呂院華說。
進艙以後,呂院華就開始照看患者。為患者編床位、錄信息、測體溫和氧飽和、記錄病情變化、查看危重及時轉運治療等。半夜了,很多患者睡不著,呂院華就和他們說話,聽他們傾訴,解答他們的問題。「病人的心態都還可以,大部分都比較平靜。」呂院華說,忙碌的工作緩解了第一次進艙的緊張。
同事寫得進艙順口溜和回房間流程。
每組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長是6小時,跟接班人員交接完,呂院華出艙時已是凌晨四點多。脫完防護服回到酒店是上午7點,經過酒店門口、電梯門口兩次嚴格消毒,還需要至少洗澡半小時以上。8點回到房間,呂院華喝了15個小時以來的第一口水。
呂院華在志願者班進行後勤工作。
對酒店樓道消毒。
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的醫務工作是24小時輪轉,平均5天一個班,呂院華下一次進艙是2月17日下午4點。中間間隔的幾天她也沒閒著,報名參加了穿脫班和志願者班。「穿脫防護服需要有戰友在一旁監督、幫忙,志願者就是物資的分發、酒店的消毒等一些後勤工作。」呂院華說。
「因為我們這是新建的艙,物資是陸陸續續到的。除了我們也沒有工作人員,這些都得自己干。」呂院華說,「這兩天天氣不好,空調不能用屋裡挺冷的,洗的衣服一直幹不了。今天還到了一些電暖氣,衣服能幹得快點。」
當記者問她等疫情結束想做什麼時,電話那頭的呂院華沉默了幾秒說:「我想回家,抱抱我的父母、愛人、兒子,好好抱抱!抱抱所有關心我的親人、同事、朋友們!我想再來一次武漢,去多次想要去但沒去成的武大看看櫻花。我想去爬山,去采蘑菇,去峰山跑步,去逛商場,去人群中感受生活的氣息,去感謝大自然的賜予,去享受生活給予的一切。」
農村大眾報記者 戎寧 通訊員 張小寒 于丹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Zb2T3ABjYh_GJGVwc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