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為奴十二年》,讓導演史蒂夫·麥奎因的名字享譽國際。
包括奧斯卡在內的重要獎項,它獲提名26次,獲獎8次。
可謂是當年無可爭議的領跑者。
許久不見,他攜力作再次回歸。
一改往日的苦大仇深,此次來了一次徹底的酣暢淋漓。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炫酷無比又盪氣迴腸。
《寡婦聯盟》
想看的小夥伴,關注微 信 公 眾 號:美劇鋪,後台回覆:寡婦聯盟,即可免費獲取
正如片名所講,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寡婦。
盜賊丈夫們葬身於警察的圍追堵截,她們扛起槍枝,「繼續」偷盜這項事業。
劇情聽起來很商業,很狗血是不是?
先別急著說NO。
因為導演簡直妙手回春,不僅沒有顯得輕佻,反而使得故事更有厚度,更有質感。
它並不是一部傳統的商業動作片。
故事以兩條線交叉敘述的方式展開——
第一條:寡婦們謀劃偷盜的過程;第二條:兩方政客在選舉上的明爭暗鬥。
犯罪團伙四人,在偷完兩百萬後,不幸被警察發現,在經過一番激烈追擊後,他們有人身負重傷,被堵在廢棄的工廠。
四人試圖坐上車,衝出重圍。
誰知,一開啟工廠的大門,就遭到掃射。
隨後,在電光火石中爆炸,「四人」悲催的團滅。
丈夫去世,意味著四個家庭的破滅,四個女人的悲傷。
而作為團伙老大的女人,寡婦一號還受到了生命威脅。
那被偷的兩百萬原本是議員A的競選資金,人死了錢又沒著落,他恐嚇寡婦一號在一個月之內還錢。
否則,就毀掉她現在擁有的一切。
寡婦一號藉助丈夫之前的司機,打開了保險箱,拿到一本筆記。
裡面記錄著偷盜團乾的每一票,內容詳細到路線、地點、藏錢接應地點,還有他們計劃好的下一票,價值五百萬。
當然了,此刻的寡婦一號沒想到要幹壞事,還在四處追債,想辦法。
可惜,世態炎涼。
最終她還是被逼上絕路,不得不瞄準那五百萬。
於是,她想到了丈夫團伙中的其她幾位遺孀,決定聯合她們,瓜分除去兩百萬後的三百萬。
後續加入行動的有三位——
一位是寡婦二號,她漂亮優雅,但只是個花瓶。
未成年時靠母親,後來靠男人,她沒有工作,在社會中毫無生存技能。
可想而知,現在她的天相當是塌了。
母親倒是給她出了個「好主意」,讓她像某網站上的美眉一樣,出賣色相。
畢竟,這些女孩每周出來工作一晚,報酬就抵得上她去便利店兼職一個月了呢
。
好在,寡婦二號這點態度還是有的。
我的人生不該是這樣。
儘管她在「危險線」上掙扎過,但還是那句話贏了:你只想要所有好的東西,一點兒壞的也不要。
寡婦三號和上面這位完全不同。
她自立自強,創業開店,不僅要撐起家庭,還要給賭徒丈夫填窟窿。
更殘忍的是,直到丈夫去世她才得知,自己的店早已被他用來抵押。
多年心血頃刻間化為烏有。
寡婦一號的提議對她來講,相當於一棵救命稻草。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好戲開場了。
誒?!
不對呀,貌似還差一位。
原來,寡婦四號的孩子才兩個月,她無心摻和,暫且忽略不計吧。
「戰爭」的號角吹響,倘若你期待一場激烈、帥氣的打鬥。
恐怕要失望了。
說實在的,實施計劃的過程真的不太酷 。
她們不僅不帥氣,反而笨手笨腳,狀況百出。
比如寡婦一號作為主導,分配好任務,她讓二號搞到一輛車。
結果,這個花瓶傻乎乎的去二手拍賣市場,用自己的身份證買了一輛。
關鍵是,還花了高價錢。
然而,總算拿到車了吧,她又開不走。
因為沒駕照。
最終還是得寡婦一號來收場。
不過,裝可憐賣萌她倒是能手。
在一號的「教訓」後,二號有所長進,知道不用自己的名義買槍。
為了讓路人幫她買,她可謂是獻上了奧斯卡般的演技。
寡婦二號是花瓶,表現成這樣我們不意外,關鍵是寡婦三號也不靠譜。
她盯著那張藏有五百萬的目標圖紙,眼睛都快成鬥雞眼了也沒看明白。
好不容易找到設計它的主人,結果那人不久前去世了。
一聽到這,她悲傷的情緒瞬間用上心頭。
她和設計師的丈夫抱頭痛哭,最後,還差點「搭」上自己。
但不管怎樣的,難題總算都一一解決了。
車有了,武器有了,圖紙也被破解,司機由寡婦三號的「女友」擔當。
萬事俱備,只等待行動的那天。
偷盜的過程影劇君在這就不一一交代了。
只告訴你,很順利,也很曲折,最後的反轉很意外!
錢拿到了,但有人受傷,關鍵是一個人還現身了。
那就是寡婦一號的丈夫哈里。
what?!
他不是死了嗎???
其實,早在行動之前,寡婦一號去寡婦四號家中找她的那天,這位大姐就已經知道,丈夫沒死。
不管是寵物狗對著那個房間門不停的喊叫;還是桌子上那個熟悉的瓶子。
種種跡象都表明,她的丈夫就在房間內,就在寡婦四號的家裡。
至於他為何沒死,又為何出現在寡婦四號家中?
圍繞在那二百萬和五百萬之間又有何企圖、秘密。
在這兒,給你留個問號。
相信,看下來你也發現了,導演意不在偷盜這件事。
影片搶劫的分量占比不大,導演一直在講述寡婦們的背景,以及穿插如火如荼的地區領導人選舉,這是場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較量。
這條線幾乎沒講,只為多給你留些懸念。
顯然,導演試圖在「動作犯罪爽片」的基礎上講些不一樣的東西。
他把女性自強、種族歧視、貧富差距、骯髒的政客交易等議題糅合在一起。
講真,又是一部野心之作。
正如一位網友的評價——
這是什麼神仙打架片,各個方面都炸得我心花怒放,爽!
當然,以女性為「復仇」的主人公,本身就會被廣泛解讀為女權主義。
確實,片中的幾位女主都有了成長。
就拿寡婦二號來說,到了片尾,她不再是只知道靠男人的花瓶,而是懂得自己的生活由自己把控。
只有自己才能主宰人生。
但是,也必須承認,野心大也有缺點。
故事被迫承擔了太多,主題不夠明確,各方面有些超負荷。
不過,衝著畫面和音樂近乎完美的美學,外加別致反轉的故事。
用它來打發個時間,絕對是夠了。
想看的小夥伴,關注微 信 公 眾 號:美劇鋪,後台回覆:寡婦聯盟,即可免費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