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三個縣均為所在地級市唯一單字縣,歷史上也都曾為州

2019-10-07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陝西省,位於我國西北內陸、黃河中游,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其中關中平原是我國最早的「天府之國」,省會西安古稱「長安」,是西周、秦、西漢、唐等政權的首都,為我國「四大古都」之首。

陝西歷史悠久,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眾多的文化名城、古縣,暫且不說西安、咸陽、延安、漢中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陝西所轄77個縣(含縣級市)中就有許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千年古縣,這些縣中的八個單字縣均為千年古縣,其中有三個更是不僅歷史悠久且歷史上曾為州,還都為所在地級市唯一的單字縣。

乾縣,位於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平原南側,為地級咸陽市轄縣。乾縣歷史悠久,相傳曾為皇帝祭天之所,稱好畤,西周時為王畿之地,東周及春秋戰國屬秦,秦孝公時置好畤縣,秦、兩漢及魏晉南北朝時雖時置時廢但多為好畤縣。唐朝時期分好畤、醴泉、始平、武功、永壽等五縣置奉天縣,後設州,因乾陵所在而稱乾州。

乾州設立後屬京兆府,北宋及金時曾廢並稱改稱醴州,明朝及清朝初期均屬西安府,清雍正時乾州升為直隸州,民國初州廢為乾縣。建國後,乾縣曾為陝甘寧邊區彬縣分區、陝西省寶雞專區、咸陽專區、咸陽地區、咸陽市等所轄,也曾為省直轄縣。

佳縣,位於陝西省東北部,地處黃河中游西岸,與山西臨縣隔黃河相望,是陝西榆林市轄縣。先秦時期,佳縣地先後屬晉、趙、秦等國,秦時為上郡地,西漢初置圜陰縣,有兩千多年建縣史。由於佳縣地處中原與游牧民族爭鋒之地,自西漢建縣後建制變化頻繁,自漢至金先後有圜陰縣、方陰縣、革融縣、開疆縣、中鄉縣、真鄉縣、真州、晉寧軍、晉寧州等建制,金朝設葭州後建制才較為穩定。明朝及清朝初期,葭州屬延安府,清雍正時升為直隸州,民國初廢州為葭縣,1964年因「葭」過於生僻而改稱佳縣。建國後,佳縣(葭縣)曾屬綏德分區、榆林專區、榆林地區等,現為榆林市轄縣。

富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與甘肅相鄰,為延安轄縣,不僅歷史悠久且物產豐富,僅國保單位就多達六處,更是有「塞上小江南」之稱。富縣,古稱鄜州、鄜縣,秦時就已置雕陰縣,此後曾有長城縣、利仁縣、三川縣、洛交縣等建制,隋時於洛交縣設鄜城郡,唐武德年間設鄜州。自唐至清,鄜州均為一個較為穩定的建制,明朝時鄜州屬延安府,雍正年間升為直隸州,民國初廢州為鄜縣,1964年因「鄜」較為生僻而改稱富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U3pqW0BMH2_cNUgB7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