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掉六國後,他是如何處置六國君王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1-02-26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秦始皇滅掉六國後,他是如何處置六國君王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公元前221年的時候,已經39的嬴政終於實現了秦國幾代國君傳承下來的夢想,那就是——一掃六合。這一年,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一年,也是標誌著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開端。是中國的歷史上,極具意義的一年。

在一場棋局之中,不可否認大多數人都會將目光集中在勝利者的身上。很少有人會將目光放置在失敗者的身上,就像是奧運會中的比賽大家關注的也都多是冠軍。但即使眾人不在意,歷史卻也如實的將失敗者記錄了下來。今天就為大家講述一下,身為失敗者六國命運。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七國。因為秦始皇在公元前236年滅掉趙國之後,趙王的兄長趙嘉等人率眾逃往了代地,又建立起來了一個代國。而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先易後難,遠交近攻的順序,因此這按序排列便是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代國-齊國。

在《史記》之中太史公司馬遷並沒有直接描寫出六國亡國的景象,但自《春申君列傳》之中楚國春申君黃歇所說的話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一二:

「本國殘,社稷壞,宗廟毀。刳腹絕腸,折頸折頤,首身份離,暴骸骨於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為髃虜者相及於路。鬼神孤傷,無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仆妾者,盈滿海內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

此言雖說是春申君為說服秦昭襄王警惕韓國魏國,不要攻打楚國的論辭。但其話語中所說的景象卻依舊還是觸目驚心,令人不忍卒讀。這時候還不是嬴政上位,秦國掃六合之勢還未發起,但六國的王國之情便已經躍然於之上了。

而這六國國民尚且是如此悽慘,那麼六國國君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六國國君的下場皆為悽慘,就連一直與秦國交好的齊國國君也不例外。根據記載,離著秦國最近的,也就最快被滅掉的便是韓國與趙國。更別與公元前233年與公元前228年被滅,是六國之中最弱國和最強國的組合。

而這兩國的國君韓王韓安與趙王趙遷的下場也都差不多,俱都是遭遇了流放,而最後皆是悽慘離世。不過不同的是,韓王韓安的是由於新政爆發叛亂韓安受牽連被處死的。而趙王則是傷春悲秋,鬱鬱而終。說不上哪一個的下場更悽慘一一些。

後公元前225年被滅的魏王魏假的下落則是一個謎,當年攻破魏國的將軍王賁為了儘快攻破魏國。於是引來黃河水倒灌魏國都城大梁,魏假無奈出來投降。但之後關於魏假的去向,卻一直都成了一個謎,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記載。也許因為他是主動投降的,秦始皇給了他自由也說不定呢?

而第四個被滅的楚王昌平君與第五個被滅國的燕王姬喜也許是意識到了什麼,紛紛在秦兵還未到之前就做了自己的安排。楚國昌平君是舉兵反秦,而燕王則是派出刺客(荊軻)刺殺秦王。但下場卻都是失敗被殺。

至於那個在趙國被滅以後帶領趙國餘眾前往代地成立代國的趙嘉,則是在前228年也被王賁給端了整個國。至於趙嘉的下落,則照樣是無人知曉,只不過自其弟弟趙遷的下場來看,他的結局也不見的有多好。

最後一個被滅的齊國國君田健則是有些奇葩,他在位時期一直都與秦國交好。甚至還自己親身到秦國拜訪過嬴政,後來趙國韓國被滅的時候他還在六國貴族之中力挺秦國。最後代國被滅之後他才感受到威脅,表示要和秦國絕交。

但公元前221年,王賁的大軍兵臨齊國邊境的時候,他又不戰而降。至於田健的下場,就是不給任何食物而將其流放,就這樣,他被活活的餓死了。但這齊國的百姓,反而是遭災最小的,因為他們在這亂世之中享受了足足四十多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