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震和倪妮主演的《三生三世宸汐緣》靜悄悄開播了。
除了兩位實力主演,一眾配角之中,除了張芷溪、海鈴等年輕演員,還有黃海冰、李東學這樣的「老帥哥」。
黃海冰扮演的「天君」第一集便已出場,雲衣錦繡、金冠廣袖,氣度清華之中,帶著他特有的幾分溫潤之氣。
只是,這個角色雖然地位尊貴,但也不過是個「男N號」。
而曾經的黃海冰,演遍「金古梁」三位武俠大師的作品,扮相俊美、氣質出眾,博得了「古裝王子」的雅號。
黃海冰是山東鄆城人,卻出生在上海。
網絡上關於他幼年、少年時的資料很難找,他在拍攝《新書劍恩仇錄》之前的經歷近於空白。但也從側面說明,他的那些年一帆風順、浪靜風平。
真要說有什麼「苦惱」的話,可能就是長得好,引來的關注目光太多吧。
黃海冰曾在微博放過自己的童年照,照片中的他看起來不過三五歲,戴著兒童軍帽,眉目清秀、面龐精緻,卻又並不會讓人誤認成女孩兒。
因為家庭原因,黃海冰自幼在部隊大院長大。這些成長印記一直刻在他的生命之中,成為他日後所說的「紅色情結」。
考大學時,黃海冰選擇了中央戲劇學院。
據說當時他被錄取後,老師們還曾興奮地奔走相告「我們招到了一個周潤發……」
182的身高,劍眉星目、鼻樑高挺、唇紅齒白,笑起來的時候自成發光體,不是「折射陽光」,因為他本身就是光源。
這樣出眾的外形,讓他第一部戲就是男主。
《書劍恩仇錄》中,金庸如此描寫陳家洛的外貌——身穿白色長衫,臉如冠玉,似是個貴介子弟。
金庸筆下的諸多男主中,「陳家洛」是很不討好的一個。
雖然他一身兼具「書劍」之氣,為人行事也磊落光明,但他卻不適合做一個領導者,身上的書生氣和優柔軟弱,註定他是一個失敗者。
但對於不計較這個人設的觀眾來說,白衣玉面、俊雅斯文的陳總舵主的溫潤、多情,足以讓人為他著迷。
因為「個子高、形象好、條件好」,沒有表演經驗,恰似白紙、璞玉可隨意描寫、雕琢的黃海冰,就被選中出演了「陳家洛」。
本身是帥哥,角色是溫情美男,所以,走紅是情理之中的事。
黃海冰後來在接受採訪時說「影迷寄到學校傳達室的信一捆一捆的,得找同學幫忙往班上拎」,真正的「收信收到手軟」。
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黃海冰出演了《隋唐演義》。
他跟「隋唐」這個主題好似特別有緣,前後出演了3個版本的「隋唐傳」,角色從「銀槍俏羅成」到「秦叔寶」,再到「薛仁貴」。
時間的推移中,他與角色,都在向成熟轉變。
後來很多人提到他,總會說他錯過了「爾康」,不然一夜之間走遍全國的就不會是周傑。
讓黃海冰推掉「爾康」的那部戲叫《日落紫禁城》,很巧,我看過。
雖然在名氣上,《日落紫禁城》遠遜於《還珠格格》,但是要論製作水準、演員陣容,《日落紫禁城》卻要遠超《還珠格格》。
郭寶昌、斯琴高娃、劉若英、朱旭、蔣雯麗……不管提到哪一位,都足以讓當時的黃海冰將天平傾側到這一邊。
錯過了一個爆紅的機會固然是遺憾,但是對於黃海冰來說,跟名導、老戲骨們合作,卻更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畢竟,他那時雖然已經薄有名氣,但依然是個剛出校門的新人。
事實證明,老天不會辜負認真的人。
雖然沒有出演《還珠格格》,但黃海冰很快遇到了《武林外史》,與那個「拈花一笑的白衣少俠」宿命相逢。
若是讓看過古龍原著的讀者來看《武林外史》,劇版怕是又會被批「魔改」。但改編後的劇版守住了人物的精髓,又讓它有了被原諒的理由。
書中的沈浪豁達寬容、仁義無雙,年輕時是百年難遇的武林奇才, 又是後人口中的「天下第一名俠」。
這個角色堪稱完美無瑕,卻只會令人敬慕,不會讓人嫉妒。
黃海冰的「沈浪」,因為故事細節的變動,行事已經與書中大不相同,但他輕輕挑唇微笑時的樣子,還是與「不笑時也帶著三分笑意,說不出的令人喜歡」的書版「沈浪」相融在一起。
雖然在劇中,編導讓他在朱七七、白飛飛之間左右游移,卻絲毫沒有損毀這個人物的形象。
「沈浪」之後,黃海冰又跨越到梁羽生的武俠世界中,成了才調高華、瀟洒不羈的張丹楓。
這個角色,與「沈浪」其實有著幾分相似,都是名士風流、聰慧無雙又情深如一。
其實盤點一下黃海冰早期塑造過的經典角色,幾乎無一不是俊美深情、才華出眾的完美型人物。
他們成就了黃海冰的螢屏形象,但也挑動了黃海冰想要改變的心念。
他去嘗試其他類型的角色,其他年代背景的影視劇,只是,再沒有遇到過能讓他的事業繼續攀高的作品。
曾經紅極一時的「古裝王子」,也進入了事業低谷期。
近些年,人們看到他在不同劇集中出演各種配角,惋惜他的形象不如昔日,嘆息他成了過氣明星。
但是黃海冰本人,其實未必如此想。
他很明白在這個圈子,就是「一會兒起來,一會兒下去」,而自己也早已過了為紅與不紅著急的年齡。
接受媒體採訪時,黃海冰坦言,其實找他的商業劇不少,但是他更傾向於自己喜歡的作品,因為「年老之後回過頭來看,會覺得特別有意義。」
生活的意義,或許在每個人的心裡都不同。
所以,當我們在為黃海冰惋惜、嘆息的時候,他其實早就找到了最合適自己的狀態,去踏出自己的腳步和節奏。
不過,還是希望我們的影視圈能夠多用心去創作、製造一些好作品,讓那些「過氣」卻具有實力的演員,能有好戲、好角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