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組織機構:明成祖對《永樂大典》編纂者的優待

2019-12-31     國家人文歷史

文 | 陳昂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永樂年間組織編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書,保存了大量中國14世紀以前的文學、藝術、史地、哲學、宗教和應用科學等方面的豐富資料,氣魄雄偉、內容宏富,比法國狄德羅、達蘭貝主編的百科全書和《大英百科全書》都要早三百餘年。它不僅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這麼大的一部著作,參加人員又是如此之多,假若沒有嚴密的組織和細緻的分工,顯然不易把工作做好。在決定重修之後,纂修上的主要問題是擴大收書範圍,也就是如何把「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全都包羅在這一部大型類書裡面。

明成祖對編纂者在工作上、生活上也提供了不少優裕條件。編輯人員獲准到皇家圖書館閱讀圖書,使他們「盡讀禁中之書」,「學識益進」。為了上班行走方便,明成祖把他們安置在距文淵閣不遠的崇里坊等地居住,並由光祿寺負責伙食「朝暮酒饌」,供以茗果,每日晚餐後允許出遊少息。為了編纂工作夜以繼日地進行,特發給「膏火之費」「仍免朝謁」,諸如此等,無疑保證了修纂工作的順利進行。

這麼大的一部著作,參加人員又是如此之多,假若沒有嚴密的組織和細緻的分工,顯然不易把工作做好。在決定重修之後,纂修上的主要問題是擴大收書範圍,也就是如何把「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全都包羅在這一部大型類書裡面。

「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上展出的明代《永樂大典》

前所未有的要求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組織機構。《永樂大典》修纂時的組織機構的最高負責人是監修(三人,由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侍讀解縉擔任),其下為副監修(亦三人,為刑部侍郞劉季篪、翰林院修撰兼右春坊右贊善梁潛、通政司右通政李至剛)。監修以下設有都總裁、總裁、副總裁,其次為纂修、編寫人、繕錄、繪圖及圈點生等。整個編輯機構分工由監修、總裁總其大成,都總裁一人由陳濟擔任,負責調節和溝通監修與總裁、副總裁之間的情況。副總裁除參與總的計劃工作外,還兼管一個部門的實際任務,領導若干纂修人員,從事搜集和加工本部門的圖書資料,其職務與其專長相結合。如果副總裁所主管的部門範圍較廣的話,再分成若干小組,修纂人員按照所分工的範圍搜集資料,然後將所有資料由編寫人依韻目編排和連綴起來,再由校對人員負責核實資料,最後進行繕寫。此外,還設有「催纂」五人,監視編輯工作的進度。整個編纂機構雖然龐大但並不臃腫,人手眾多卻沒有造成雜亂。由於組織嚴密,分工細緻,保證了整個工作的順利展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DFBXW8BMH2_cNUgwX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