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景致,什麼樣的底蘊,讓人們停下了匆匆的腳步,一掃城市的紛擾?一個小山村,從藉藉無名到媒體關注,從默默無聞到鄉建「網紅」,需要多長時間?靈空山鎮五龍川村「專家小鎮」的回答是——兩年!
靈空山鎮,以盛產煤炭和擁有旅遊勝境靈空山而聞名遐邇,毗鄰七里峪風景區、石膏山、沁河源風景區,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靈空歸來不看松」之譽,是全縣工業強鎮。近年來,靈空山鎮依託豐富厚重的文化旅遊優勢,加快產業轉型發展,致力於把文旅產業打造成全鎮支柱性產業,著力打造特色康養小鎮,使沉寂已久的土地再次煥發生機。而五龍川村「專家小鎮」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五龍川村原是五龍川鄉政府所在地,區域內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底色、生態空間,也是蘊含著生機和財富的旅遊沃土。
「咱村有4個村民小組,186戶504人,村裡也沒有企業,過去就是個苦寒的地方,人口嚴重流失,留在村裡的不足百把人,別的村發展得風風火火,雖與靈空山景區近在咫尺,村民們卻眼睜睜看著遊客『轉完景區,扭頭回家』。鄉親們的收入年年都是老和尚的帽子——平不塌。」 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泥濘不堪的土路,這些猶如一張張黑白照片,銘刻在村黨支部書記李虎明的記憶深處。
「去年,鎮里啟動康養小鎮建設,咱村著力打造『專家小鎮』,作為中轉服務區,讓遊人在村裡購物、聚餐、聚會、觀展,可是把鄉親們樂壞了!自改造以來,咱金書記、徐縣長是隔三差五就來村裡轉,現場辦公指導咱搞建設,可是下功夫了……」李虎明說。
「靈空山鎮是一片正在開發的處女地,近年來我們承接舉辦了鄉村復興論壇·沁源峰會、『綠色沁源杯』山西省無線電測向定向錦標賽及GPS定向越野賽等多項活動,上海財經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晉中學院等7批次350餘人高校暑期實踐研學活動……康養全國看沁源,康養沁源在靈空,我們有信心干好這項工作!」駐村的鎮黨委書記郭俊斌說道。
打造「專家小鎮」對於五龍川村來說極具特殊意義,是改變過去生存方式,憑藉與靈空山等各個主要景區的獨特地理位置,尋求靠山謀生另一種「吃法」的開始,也是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助推脫貧攻堅的好路子。目前,靈空山至霍州、黑峪至仁道正在修路,沁源至古縣323省道改造也要馬上開工,去年年底正式開工的黎霍高速出口也在柏子村,「專家小鎮」建設全面提速正當時。
為此,靈空山鎮五龍川村下大工夫,花大力氣,動員村民,選擇長期無人居住的且具備開發價值的24座房屋,將使用權、改造權流轉為村集體所有,分四個階段付給村民租金,現已有6座房屋完工。同時還建設了褐馬雞保護中心、專家工作站、靈空山康養社區服務中心、自然博物館、專家餐廳、沁源工匠坊等,吸引了眾多鄉村規劃設計、書法攝影、文化藝術創作、動植物研究、中醫藥養生和其他高層次人才開展創作、科研和創業活動。
「目前還有20多戶有簽約意願,下一步『專家小院』將達到50餘座以上,在提供專家搞研學的同時,村民們還把它用於民宿。作為精品民宿,室外環境優美,室內設施齊全,原始的鄉村建設風貌和現代化設施配套相得益彰……」李虎明介紹說。
由中國鄉建院、太原理工大學等規劃設計團隊操刀設計的「專家小鎮」是貫徹縣委「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推進文旅興縣所實施的一個鄉建項目,建成後將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觀光旅遊區域化、農家樂集中化、實現觀光旅遊、避暑度假、療養一體化發展。
漫步小鎮,濃濃的中國風撲面而來。你的鄰居可能是藝術家,可能是文人墨客,雖身份各異,卻都是情暖人心的鄰里街坊。
中國田英章書法研究院院長段新風就是其中入住者之一。在自然村關家山潛心研究書法,將整村打造中國漢字公園,讓原本無人問津的自然村有了「韻味兒」,再次煥發了活力。
「從2018年開始,靈空山鎮啟動了康養小鎮啟動區域第一川、五龍川、黑峪三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投資3000餘萬元,完成了三個村的排水管網改造、公廁新建、強弱電入地等工作。」 鎮包片領導、武裝部長郭志偉說,「研學+民宿」模式,將為村內提供穩固的客流量,打破淡季旅遊無客流的魔咒,也盤活了村內閒置資產,提高了村集體收入,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為靈空山康養小鎮建設的一部分,我們和中國鄉建院緊密聯合,對五龍川原有農房、既有環境、建築進行改造,對鄉村社區公共設施進行提升。一方面我們收集整理挖掘當地傳統工藝,努力讓當地傳統工匠介入,另一方面與台灣謝英俊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將現代鋼構的工業思想植入鄉村,將裝配式輕鋼結構融入鄉村建築。整個建設過程的設計理念,主張保留鄉村記憶、倡導生態建造、延續傳統工藝。」在村裡研學了一個多星期的太原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建築與城鄉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徐強說,鄉村振興是一個複雜而多維的事情,需要了解鄉村的各方團隊,共同締造。
看著村裡一點一滴的變化,村民們喜在心裡,樂在眉梢。60歲村民楊秋和感慨說:「我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咱村環境也越來越美,去年村裡還修建了褐馬雞保護與研究專家工作站,縣裡的政協副主席鄭曙林可是我們這兒的常客,經常來村裡指導褐馬雞保護工作,到咱村旅遊、看鳥的人也越來越多,大伙兒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村裡也有了新的精氣神……」
「『專家小鎮』只是個縮影,單2018、2019兩年,來沁源調研指導、授課講學、研學實踐、參與鄉村建設、產業發展規劃和指導重大賽事活動等方面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以上的專家就有114次298人。」縣文旅局局長、融媒體中心主任史曉亮帶隊實踐採風,專程拜訪徐強,就「專家小鎮」建設進行溝通交流。他告訴記者,像徐強教授這樣的頂級專家學者不僅給沁源帶來了先進的思想理念,幫助指導縣鄉村各級完善頂層設計,而且結合「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戰略的推進,精心實施了一大批精品示範項目,推動了全縣決策水平提升、幹部隊伍提能、轉型發展提質,為推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引擎。
靈空山鎮打造特色康養小鎮,同時也讓不少在外人士堅定了回鄉創業的信心。在北京工作的衛旭崗自己投資20萬改造自家房屋,打造民宿;杭州工作的苗尾川村村民陰旭東也回家改造閒置房屋,目前已經有10多位「沁才回巢」回鄉發展。除此之外,靈空山鎮還利用五龍川村的閒置土地種植藥用玫瑰和 50畝有機蔬菜,加快農業特色化、有機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步伐,真正讓遊客「住得下、留得住、吃得好、玩得好」。
正在村裡督查護林防火的包片指揮長,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文波介紹,近年來,縣委確立了「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文旅興縣,探索「文化旅遊+」「+文化旅遊」發展模式,致力打造高品質全域旅遊品牌,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實現全資源整合、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全業態發展,以池上宿集、隱居鄉里沁源項目為突破,打造精品民宿旅遊項目,讓村村有主題、村村有特色,村村念好「康養經」。
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在「專家小鎮」小住幾晚,邀三兩好友,品一壺清茶,坐看雲捲雲舒,靜聽花開花落,享一時之閒情,美哉,快哉……(來源:沁源融媒)
(責任編輯:張文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