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出錯
最近我們的工作,經常出錯。
最要命的一點是,直播中價格設置出錯。
周六專場,張宏傑老師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出版社給的價格是29.9,運營小夥伴上架時候弄錯了,上成了19.9。
上架了一會兒才發現。
發現得算早了。
另一本錯得更厲害,上架《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時,原價45,出版社給了22.5,單本包郵,我們上成了19。
直播結束之後,才發現價格錯了。
我問大家,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助理說,發簡訊追回?
這個方式不行,我們做錯了,不應該讓用戶受累。
最後決定,發吧,就按照直播價格發出快遞。
負責人小j跟我說,媛姐,你扣我工資吧,確實是我看錯了。
我說,確實是大家做錯了。
但痛苦不會讓人進步,痛苦+反思才會。
準確地說,反思也不夠,痛苦+反思+行動才行。
光行動也不行,行動要可持續才行。
我們上架出錯了,不是道歉或罰錢,就能解決的。
罰錢和道歉,都會緩解對錯誤本身的內疚感。
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太相信人,要相信系統。
每個人都會犯錯,人還會偷懶和情緒化,系統則可以更理性。
我們應該重新梳理一本書上架的流程:
和出版社對接的同事,給出上架表格,由出版社和我們同事雙方確認。
負責上架的同事,找到樣書,對照樣書和表格的價格,做好上架。
上架之後、直播前,負責直播的同事確認上架連結沒問題,順便檢查價格。
這樣一個價格,至少經過了三遍手,
出錯機率就變得極低。
再出錯,就根據出錯環節繼續優化。
自我提升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做什麼才能最快實現自我提升。
我的答案就很清晰了:
創業,或者帶領至少3個人,一起做一件事。
結婚。至少和一個人。
創業和婚姻,能讓你更理解人,也更理解自己。
進而教會我們三件事。
第一,不是誰都跟你一樣。
一個人成熟的第一個階段,就是理解到人和人的差異性。
我們每天直播完,就到夜裡12:00了,小助手下班很晚。
第二天上班,一般都下午2點,才能到後台導出訂單,給快遞去發貨。
我想,換了我是這個崗位,我會在下播的時候就把訂單導出,給到快遞,或者第二天一起床就先導訂單。
如果到了下午再導出訂單,等到快遞返還物流信息,就到第二天了。
這個時代,人對網購訂單物流信息的更新速度,要求極高。
一整天沒動靜,他們就會著急,客服量會非常大。
但是畢竟,他不是我。
每個人都像是一棵樹,一棵樹和一棵樹的枝丫和葉子完全不同。
做管理,因為有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權力,很容易產生一種衝動:去改變對方。
讓他按照我說的所有,去做。
我之前在大企業實習的時候,一起去的一個實習生,就遇到了這樣的boss。
就連電腦桌面上文件的名字,上司都要她改成符合要求的。
這樣一來,下屬就沒有任何創造力和發揮餘地了。
婚姻也是如此。
為什麼很多婚姻最後成了痛苦的源泉?
因為一棵樹,要求另外一棵樹長得和她/他一樣。
飯前洗幾次手,襪子脫到哪裡,和人怎麼打招呼,怎麼表達愛。
很多時候,不是被管的人有問題,而是要求對方改變的人,太幼稚。
第二件事,管理和婚姻,並不是讓對方怎麼都行,要求很必要。
成熟的第二個階段:就是明白哪些要要求,哪些要妥協。
在我們公司有兩個部分是要求很高的。
一個是涉及到用戶體驗的部分。例如上傳物流,能快一點,就快一點。
如果這個同事做不到,就再增加人手做。
一個是涉及目標完成的工作。目標完不成,說啥也白說。
這兩點,是硬性,得先保證。
在感情中也是一樣,有什麼地方不舒服,有什麼事情是你的底線,需要提。
哪些提,哪些不提。
哪些能妥協,哪些不能。你得心裡有數。
第三件事,給彼此成長的時間。
不管是工作中的錯誤,還是婚姻中的坎坷,都是讓人成長得最快的東西。
但問題在於,有些人成長得極快,「聞弦歌而知雅意」。
而有些人,得慢慢來。
這種慢慢來不等於不反思、不行動,只不過是質變前的量變累積。
創業和婚姻,就好比兩人三足的遊戲。
團隊感很強,頻率不協調,得一起摔。
姑且把所經歷的一切,都當成經歷吧。
成長得快的,就先撐起能撐的事,給慢的人一點容錯空間。
事事求快,事事求完美,活得也太痛苦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tKWbXQBURTf-Dn5c1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