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借貸合同被判做無效?法官發現原告為職業放貸人

2019-12-30   仁壽縣人民檢察院


揚子晚報網12月29日訊(通訊員 清揚 記者 萬凌雲)一份訴至法院的借貸合同,最終卻被法院判做無效。29日,記者從丹陽法院獲悉案件詳情,而法院將這份借貸合同判做無效的依據,則是查明原告系一名「職業放貸人」。

院方介紹,2018年4月,趙寧向胡干借款並出具還款協議一張,言明截止當日尚欠胡干借款本金15000元,並承諾2019年底前還清。後因趙寧未能還款,胡干向丹陽法院起訴。

訴狀中,胡干要求法院判令被告趙寧立即歸還借款15000元,並承擔自2018年4月26日起至實際還款之日止按年利率24%計算的利息。同時,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在訴訟過程中,原告胡干變更部分訴訟請求,要求被告趙寧立即歸還借款15000元並按年利率6%,承擔自2018年4月26日起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利息。

事後,經法庭通過查詢關聯案件系統查明,胡干及其配偶包昉自2018年至目前,已累計提起民間借貸訴訟案件達數十件。

法庭經審理認為,原告是職業放貸人,其及其關聯關係人的放貸行為,違反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十九條「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的規定,故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借貸合同關係應屬無效。

合同無效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予返還。本案中,被告作為借款人,應當返還原告借款本金並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給付資金占用使用費。

據此,丹陽法院近日作出判決:被告趙寧應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胡干借款本金15000元,並承擔自2019年1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占用使用費。駁回原告胡乾的其他訴訟請求。

主審法官表示,當前在民間借貸領域,部分民事主體以向不特定人放貸為職業或主業。並且,在借貸關係中以設定高利息,惡意製造借款人違約等手段,意圖利用法院訴訟程序將非法利益合法化。

而職業放貸人在放貸、收貸過程中,往往又會涉及「套路貸」、暴力催收或涉黑涉惡,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不僅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損害司法權威。

而出借人是否是職業放貸人,在單個案件中往往很難發現。在本案中,通過查詢關聯案件,發現原告及其關聯關係人存在大量民間借貸案件,從而認定原告是職業放貸人。故此,對其主張的高額利息不予保護,對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偵查。

(文中人物為化名)

來源:揚子晚報網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