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硬實力、軟實力,還有戰鬥力!湖南的1973個司法所這樣助力法治建設

2019-11-22     今日女報

30年前,鄉鎮(街道)沒有司法所,為數不多的司法辦、鄉鎮法律服務所成為司法所的前身,他們是為群眾提供基本法律服務的主要力量;上個世紀90年代初,各地開始建設司法所,目前已實現對鄉鎮(街道)的全覆蓋。司法所是伴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進程逐步發展壯大的,先後經歷了設立司法助理員、初設司法辦公室、正式設立司法所和司法所逐步實現規範化四個階段,司法所職能由最初的法制宣傳、人民調解兩項職能發展至現在的10項職能……司法所是司法行政之根,厲行法治之基,助推基層法治建設的足跡清晰可見。

傾聽基層呼聲,摸清基層實情。近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正確領導下,有關部門更加重視和支持司法所工作,通過深入調研、聽取彙報、召開座談等方式,破解制約司法所工作發展的癥結。在不斷努力與推動下,司法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全省有30個司法所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範司法所」,50個司法所被評為「全國先進司法所」,表彰數量居全國前列。

許顯輝副省長深入司法所調研指導,並看望慰問司法所工作人員。

湖南省司法廳廳長范雲田(右一)陪同司法部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局局長羅厚如(左二)調研長沙市司法所工作。

省司法廳黨組書記肖迪明(前排右二)實地調研常德市司法所工作。

省司法廳副廳長傅莉娟(前排左一)調研司法所工作,查看工作檯帳。

湖南省司法所工作有哪些亮點?

一起來看看吧!

硬實力!打通「最後一公里」

「組織機構日益健全、基礎保障持續增強、管理運行更加高效,是司法所硬實力的體現。」湖南省司法廳廳長范運田介紹,目前,全省已建司法所1973個(含開發區),其中副科級司法所431個,所有鄉鎮(街道)100%建所,100%依託司法所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站,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湖南省司法廳副廳長傅莉娟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為改善司法所履職條件,近年來,全省爭取國家資金下達了73個司法所業務用房項目,地方各級財政建成司法所86個、修繕320個,所均達126平方米。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準確把握「公共服務」定位,推行「窗口化、櫃檯式」服務模式,推動服務資源向基層一線延伸,打造服務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
另外,在管理運行方面,對86個省模範司法所、571個省規範化司法所進行複查驗收,通過積極開展規範化建設管理年等活動,目前50%的司法所達到了省級規範化標準,大大提高了司法所業務工作質量和效率。

軟實力!創新管理,提升能力

「哪裡有矛盾,哪裡就需要我們。」長沙市開福區司法局湘雅路司法所工作人員謹記於心。短短兩年時間,該所為轄區內200餘家醫療機構受理糾紛案件70餘起,為群眾爭取賠償金額和求助資金420餘萬元。
 

「司法所有這樣的成績,與創新和挖潛編制管理的理念分不開。」傅莉娟介紹,近年來,司法廳積極開展編制清理和內部挖潛,協調省編辦將原政法幹部管理學院的258個政法專項編制分配到司法所,督促各地減少空編、專編專用,同時利用鄉鎮機構調整節餘的地方行政編和事業編,補充司法所工作人員,並通過專題培訓、以會代訓、技能比武等方式,積極開展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業務學習和信息網絡系統運用培訓,努力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員的履職水平。
更重要的是,各地還通過公務員招錄、選調、調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實司法所人員力量。目前,全省司法所專職人員5364人,所均2.7人,3人及以上所1007個、同比增加149個。

戰鬥力!六大角色助力法治建設

「我們全省5000餘名司法所工作人員認真踐行『忠誠、為民、崇法、擔當』的司法行政精神,常年奔波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弘揚法治精神,及時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精準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務。」說起司法所工作人員的職責,范運田用六大角色來總結——他們是化解矛盾糾紛的「調解員」,也是改造社區服刑人員的「管教員」;他們是滿足群眾法律需求的「服務員」,也是提升基層政府法治化水平的「參謀員」;他們是增強群眾法治素養的「宣傳員」,也是幫扶刑滿釋放人員的「協調員」。
據了解,近三年來,全省司法所年均協助基層黨委、政府處理矛盾糾紛3萬餘件,參與調解疑難複雜糾紛2.5萬件,年均安置幫教5萬名刑滿釋放人員,為黨委政府提供法律建議意見1.5萬條,辦理法律援助初審案件近1.6萬件,開展法治宣傳活動4.5萬次,解答法律諮詢15萬人次,增強了群眾法治素養,營造了良好法治氛圍。截至2019年9月,累計對15.4萬餘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監督管理、教育矯正。

數 說 亮 點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供圖:受訪者

編輯:小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e0alG4BMH2_cNUgS3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