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廣州市一間有些簡陋的出租屋內,64歲的李康(化名)精神好了不少。很難想像,兩個多月前,獨自生活的他還因為罹患癌症而數次企圖自殺。
當李康身陷絕境之時,在一旁陪護照顧的,是他的前妻——李實文。
家住長沙市天心區的李實文已經64歲,曾是個熱心的社區幹事,也是一名技藝嫻熟的湘繡女畫師。自2017年與李康離婚後,兩人便幾乎斷了聯繫。直到2019年11月,李實文從女兒口中得知前夫李康被診斷出罹患舌根癌,孤立無援,一番思想鬥爭後,她決定重新聯繫上李康,並給他幫助和照顧。
李康求診之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為了讓前夫得到更好的治療,李實文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陪著李康走南闖北,最終在廣州完成化療。
回憶起這段時間的尋醫之路,李實文感慨:「我們雖然做不成夫妻,但還是親人。」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秋盈
前夫罹患癌症
「媽媽,爸爸生病了!」2019年11月的一天,李實文突然接到獨生女的一通電話,聲音顯得十分焦急。
「哦,那好,我有時間去看看他。」李實文有些不以為意。
「不是看看的問題,爸爸病得很嚴重,媽媽你能不能幫我照顧一下?」女兒急得要哭出聲,這讓李實文嚇了一跳。
原來,李實文的前夫李康近些天來先是口腔潰瘍,之後又反覆發炎,到醫院一查,診斷結果竟然是舌根癌,需要馬上做手術。
可誰來照顧這個獨自生活的男人?
這本該是李實文與李康的獨生女兒該承擔的義務。可女兒在瀏陽市一家銀行工作,家裡還有一個10歲的孩子,若要長時間去醫院陪護父親,恐怕工作生活難兩全。
女兒的電話讓李實文開始糾結——一方面,親朋好友相勸:「你好不容易擺脫了不幸婚姻的束縛,何必又去攬包袱?」另一方面,想到這個共同生活了30多年的男人,她又於心不忍。
就這樣,李實文決定去看望照顧瀕臨絕境的李康。
疫情期千里尋醫
當李實文第一次來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病房時,李康大吃一驚。「他沒想到,我會在這個時候來看他。」 李實文說。
2019年12月9日,是李康第一次手術的日子。原定3個小時的手術,足足做了7個小時。當李康從手術室被推出,李實文的眼淚嘩地一下流了下來。
「他的鼻孔里插了管子,身上也插著管子。半邊嘴是開的,可以看到牙齒,身上還有血,直接就進了重症監護室。」李實文回憶,從那天起,她便24小時陪護在李康身邊。
在重症監護室,李康只能吃流食,吃喝拉撒要人照顧。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每天都在叫嚷著「死了算了」,連前來探望他的同學都在私下裡悄悄對李實文講:「你家這個男人脾氣不好,真的不好照顧。」
因陪護壓力大,女兒曾請了一位護工幫忙,但4個晚上2000元的費用讓李實文很心疼。「還是全部讓我來管吧!」她對女兒說。
幾天後,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李康還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並且癌細胞擴散得很快,必須到專門的腫瘤醫院儘快化療。
一家人商量後,決定去廣州求醫。
1月6日,李實文和李康坐上了開往廣州的高鐵。那時他們壓根沒想到,艱難的異地尋醫路,竟然還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發。
天黑後再去看病
「我每天看新聞都嚇得要死,不敢出門,但是又必須出門。」回憶起2月初的情景,李實文心有餘悸。
那段時間,人們提起醫院都退避三舍,除非萬不得已,沒人想去醫院。李實文也害怕,「醫院人那麼多,誰知道有沒有病毒呢?要是我們兩個都感染了新冠肺炎,那女兒怎麼辦」?
彼時,李實文手腳的痛風也發作了,疼得再難受,她也不敢看醫生。但她知道,李康的病拖不得,醫院必須得去。
為了避開人群,李實文想了個辦法:「每天晚上再去醫院」——這是李實文自十幾年前,親姐姐在夜晚因車禍去世以後,首次選擇天黑出門。
為了方便父親就醫,女兒提前給他們租下了離醫院大約15分鐘路程的房子,但李康走得慢,不遠的路有時要花上近一個小時。李實文就陪著他慢慢在路上「蹭」,往往做完化療回來,已經是深夜。
一開始,李康有些「反感」前妻的膽小,本就口腔不適的他,幾次對著給他戴口罩的李實文大發脾氣:「你幹嘛?感染了就感染了,死就死了。」
「那我是不敢這麼想,我上面還有一個媽媽,底下還有一個女兒。」李實文生氣地回道。慢慢地,兩人也在鬥嘴中減輕了病魔帶來的恐懼。
疫情期間,進醫院都要檢查。「每次別人多問兩句,他就不高興,要跟別人吵起來。」李實文回憶起求醫的艱難時無奈地說。
按照最初的計劃,李康經過4次化療後就可以回家,但因為疫情,醫院牙科門診未開,他們足足在廣州多住了兩個月。
「最難的是剛開始的那段時間,他情緒低落,痛得生不如死想跳樓了斷,我幾乎需要24小時陪護在他身邊,給他勇氣。」李實文說,有時李康會無緣無故地往外流口水,她必須馬上幫著擦拭,一天能用10包以上的抽紙,床上用品也需要每天換下來用消毒藥水清洗,地板還要用84消毒。
半夜,李康會突然爬起來嘔吐,李實文只要一聽到就會趕去照看,然後再也無法入睡。
「照鏡子,感覺老了十歲。」李實文無奈地說。
萬幸地是,經過多次化療和細心照顧,李康的病情得到控制,精氣神也有了好轉。原來滿臉蠟黃,只能癱坐著的他,現在已經能自己出門買菜做飯了。
兩個人的關係也在悄然改變。「他最近還會給我買治痛風的藥,我不能吃海鮮、豆製品,他也很少做,以前這些事他絕對不會管的。」李實文說,從現在的康復情況來看,他們預計4月下旬就可以回到長沙。
沒了愛情,卻可做回親人
回憶起這段30年的婚姻,李實文還是覺得,「苦」的時候更多。
1982年,她和李康通過熟人介紹認識,相處7個月後領了結婚證。但婚後的日子,卻遠不如李實文的預期——丈夫動不動就發脾氣,婆婆也多有挑剔。結婚一年後,她誕下女兒,婆婆勃然大怒,要求把孩子抱到鄉下,去換一個男孩回來。李實文堅決不肯,婆媳每日大吵大鬧,直到她和李康搬了出去。
但即使沒了婆媳矛盾,日子依舊辛苦。「過去這些年,小孩子都是我帶著,我那時候工作也忙,一周休息一天,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做家務,甚至我們連工資都沒統一。」李實文說,她曾經數次有過離婚的想法,可考慮到女兒,她一直忍受著,直到女兒也成家立業,才敢結束婚姻。
不過,經歷了這一場變化,李實文的怨恨也在慢慢消退,她說:「沒了愛情,我們可以做回親人。」
實際上,李實文一直有個夢想。她出生湘繡世家,5歲時就跟著爸爸習畫、寫字,1978年曾經招工到長沙市湘繡廠,並和父親同時在湘繡設計室工作,還獲得了很多省市及國家級獎項。1994年,為了照顧家庭,她報考了公務員,進入天心區書院路街道辦事處工作。
「年輕的時候很想畫畫,可是太忙了,現在退休了,我一定要把畫畫這事兒重新撿起來。」李實文說,在照顧李康之前,她每天勤奮創作,曾有人看見她的畫要出高價購買。
如今,李實文只希望李康能夠早日康復,重新生活。而她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規劃——「好好調理身體,減緩痛風的毛病,努力畫畫,參加區老乾大學的活動,孝順母親。」
編輯:小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