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
近兩年,深檢君補充了很多新動力。這些年輕的新同事,從人生新起點出發,不斷綻放新光彩,讓深檢也變得更加鮮活蓬勃。他們有什麼所見、所聞、所感、所悟?讓我們一起圍觀他們的新體驗和新精彩……
2018年於我而言,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我離開了北京,告別了生活七年的青蔥校園,回到鄉音環繞的廣東,最終在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深圳市檢,在全新的環境下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剛分配到公訴部,我就有幸跟著檢察官辦理了一個專案,現在想來對該案進行審查起訴的那段時間,確實讓我獲益匪淺,亦尤其深刻難忘。由於專案涉案人數眾多,案情複雜,案卷材料數目龐大,該案分由三位檢察官承辦,五位助理協助,因而案件辦理中的分工合作就變得尤為重要。但也歸因於有效的分工合作,該案才得以順利地審查完畢。比如,該案所有的卷宗封皮上都有標籤和標註,根據不同承辦人負責的犯罪嫌疑人對卷宗進行分類,並以表格的形式登記匯總,便於各位檢察官閱卷以及助理的收案、送案;再如,專案組的成員們會定期碰頭開會,對各自負責部分的審理情況進行梳理和分享,以使成員對全案事實、證據及脈絡有清晰的了解,得窺全貌,並商定下一步的辦案計劃、目標以及分工,讓專案的辦理有條不紊、按部就班。
那時,我們時常整日整日地在看守所提審犯罪嫌疑人,幾乎感覺自己像換了工作單位和辦公場所。訊問犯罪嫌疑人是一審公訴案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最講究邏輯和技巧的程序之一。首先,提審是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認罪、認罪悔罪態度如何的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其次,案卷材料中未能反映的案件相關的細節問題,通過提審或可得以明釋;其三,提審是公訴機關對偵查活動監督權利的行使,也是對犯罪嫌疑人正當權利的保障。
在提審的過程中,我們通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態度,以及同案人的筆錄之間相互印證與補充,可以大致判斷出各人供述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剛開始,檢察官說「這傢伙說話不老實」的時候,我滿心崇拜而又倍感好奇,這到底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後來隨著提審的次數與人數的增加,再加上提前翻閱卷宗材料對案件事實有所了解,慢慢地也能從犯罪嫌疑人的說話方式、行為舉止及話語邏輯上看出一些端倪了。就該案的提審情況來看,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學歷不高,年紀尚輕,且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屬於犯罪行為並沒有清楚的認知,該個案有規律性的特徵所反映出來的機構監管問題、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保護等一系列法律和社會問題,均值得我們深究和反思。
另外,在專案辦理期間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這樣一個犯罪嫌疑人,她是個90後,剛大學畢業不久,非深戶,家在市外,因為工作單位涉嫌詐騙而捲入此案。她在深圳除了公司同事,沒有任何親戚朋友,涉案後家屬也並未為她聘請律師。經審查,部分嫌疑人涉案情節較輕,主觀惡性小,本著寬嚴相濟的原則,我院決定對他們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其中就包括她。仍然記得,到看守所釋放她的那天是周五,當天下午我們爭分奪秒地準備文書材料、通知律師和家屬,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然後就急忙帶著材料開車到看守所。晚上十時許,我們辦理完釋放手續,領著所有被釋放的犯罪嫌疑人走出看守所大門,看著他們一個一個被家屬或律師接走,剩下她孤零零一個人,無處可去,身無分文,連身份證都沒有。
這意味著她住不了賓館、打不了滴滴、也沒錢吃飯,只能流落街頭。考慮到她情況特殊,兩位檢察官一直等到所有被釋放的犯罪嫌疑人都被安全接走後,再開車把她送到附近的救助站,以確保她的人身安全,還自掏腰包給了她幾百元現金。那一刻,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的她終於放下了戒備和憂慮,臉上露出了感恩的笑容,嘴上一直說著謝謝。曾經我以為,威嚴莊重的公訴機關乃法理大於情理之地,但其實每一位檢察官以及在公訴機關工作的每一位同事,誰又不是血肉之軀?法外有情,或許正因為在工作中見到了太多社會的陰暗,才更懂得法律的威嚴震懾與蒼白無力,才更懂得公平正義與人性真善美的難能可貴吧。
檢察機關在我心中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我抱著學習的心態來到這裡,於實踐中不斷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在一摞摞卷宗中看到了社會百態、人性的黑暗面以及背後的辛酸無奈。這些卷宗反映的,不僅僅是個案的事實,也折射了社會的經濟與民生。只有身處其中,親歷實踐,我們才有資格與底氣以客觀而真實的角度,去評判一個人、一部法律、一個制度的優劣好壞。
所以作為一名政法學子,如果法律正義與事實正義必然有所差距,我希望能窮盡所學讓兩者無限接近,不斷努力去追求事實真相,才能不負當年畢業誓言:「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聖潔。」與君共勉!
(註:本微信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權方面的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妥善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CJDum4BMH2_cNUgb0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