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各項檢查的意義與作用,患者要明白需要做哪些檢查

2020-03-17     肝博士

肝臟的檢查方法有不少,臨床有很多患者面對如此多的檢查總會抱怨:「做完這個為什麼還要查那個?不都是看肝臟的嗎?就沒有一個檢查可以一步到位嗎?」

  其實,關於肝臟的檢查,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檢查的目的也都各不相同,所以針對不同的患者選擇的檢查也不相同。

一、B肝五項檢查

其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B肝病毒及感染的具體情況,區分大三陽、小三陽。用來判斷是否感染B肝或粗略估計病毒複製水平的初步檢查,對於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參考性不大。而肝功能則是衡量肝臟是否有肝細胞壞死、炎症存在的重要指標。

二、肝功能檢查

  1.谷丙轉氨酶(ALT),是診斷肝細胞實質損害的主要項目,反應肝細胞損害的程度,谷丙轉氨酶的高低能靈敏的反應病情變化。

  2.穀草轉氨酶(AST),在肝細胞與心肌細胞內均存在,當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穀草/谷丙的比值>1時,就是提示有肝實質的損害。

  3.鹼性磷酸酶(ALP),主要用於阻塞性黃疸、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膽汁淤積性肝炎等的檢查。

4.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臨床上主要用於診斷肝臟疾病和膽道梗阻,當肝臟發生炎症、壞死、中毒等損害時均可以引起黃疸。

  5總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 甲胎蛋白(AFP),AFP可以在大約80%的肝病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細胞腫瘤出現AFP的陽性率為50%,在其他腫瘤如胰腺癌、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中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

三、肝臟彩超

  通過B超檢查可以清晰的顯示肝臟的大小、形態、肝包膜、實質回聲及均勻程度、肝臟血管走行情況、與周圍器官的關係等。通過B超可以診斷肝臟的瀰漫性病變,例如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損傷、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還能明確肝臟是否有占位性病變,但一般不能明確其性質。

四、肝臟CT或增強CT

  如果B超已經知道肝臟占位性病變,想要了解其性質,那麼就需要做CT來檢查了。肝臟CT的適應症是肝臟占位性病變,尤其是惡性腫瘤,大多數是通過肝臟CT進一步檢查。

五、肝臟穿刺活檢

  病理診斷,作為肝占位診斷的「金標準」,不僅可以判斷肝占位類型、分化程度,更有助於指導治療和預後評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9iX73ABfwtFQPkdaq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