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離婚更難了!
12月3日,關於「離婚冷靜期」的新條款出爐,引發了全民的瘋狂討論。
據民政部發布的文件顯示: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
新調整後一個完整的離婚登記程序,包括5個步驟:申請受理冷靜期30天審查登記(發證)
離婚冷靜期設定為30天,冷靜期後,需要在30天內雙方再次共同到場領取結婚證,逾期不領則視為撤回離婚申請。
微博上的一位知名法律博主,對「離婚冷靜期」做出了幾條通俗的解讀:
未來,律師手裡的「離婚官司」可能會增多,然而法律,歷來保護的是婚姻中的「強者」,或者說保護的是「有錢的一方」,那相對弱勢的一方,在離婚這條路上,或許會遇到更多的困境。
以前一對夫妻想離婚,在預約好的時間一起去辦離婚證就可以了,現在可不行。30天冷靜期內,任何一方可撤回申請,申請失效;30天冷靜期後,必須雙方共同親自申請離婚證,如果有一方不去,那就等於白忙活一場。
簡單來說,只要有一方不想離,那這婚基本離不成了,除非向法院起訴離婚。不過,上法院起訴,好像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離成……比如,李國慶俞渝兩口子。
關於「離婚難」,李國慶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了,之前剛出台「30天冷靜期」的政策時,李國慶就曾坦言:「30天你怕什麼,你看我這個離婚,2年零5個月了還沒離成。」
1
曾遭全網反對的條文
怎麼最終成法了
網友們對於離婚30天冷靜期的反應,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 既然決定離婚肯定是已經深思熟慮,還要什麼冷靜期!
- 變相加強了「結婚冷靜期」。
- 離婚冷靜期內發生的人身損害案件誰來承擔?
根據民政部統計,從1987年到2017年,我國離婚率由0.55%上漲至3.2%,自2003年起,離婚率連續16年上漲。
民政部1987-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而另一邊的結婚率,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持續下降。
其實早在今年五月,民法典草案擬引入離婚冷靜期時,就引發了一番風雨:
有一個網友評論稱:結婚必須兩個人一起,離婚憑什麼一個人就能撤銷啊。
2
會衝動離婚的人很少
「法律」只保護強者
這30天的離婚冷靜期+後30天的領證期,真的可以挽救一段瀕危的婚姻嗎?
如果說設立離婚冷靜期是為了降低離婚率,通過法律手段反對輕率離婚的同時,也保障了離婚自由,但仔細想想離婚冷靜期只是給那些衝動離婚的人一劑後悔藥,真正衝動離婚的人能有多少?
就像這位江蘇省公安局的警察所說,在TA接觸過各種不成功的婚姻中,絕大多數離婚的夫妻在能衝破父母這一關,就已經耗盡力氣,會衝動離婚的人真的很少。
也有很多網友提出要是家暴、出軌的情況該怎麼辦?
新增的30天離婚冷靜期只適用於協議離婚,而家暴適用於訴訟離婚。
在由最高人民法院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繼承編理解與適用》中,關於訴訟離婚中的冷靜期制度有這麼幾句話:
- 訴訟離婚冷靜期制度並非法定製度。
- 如認定存在嚴重的家暴情形……法院不再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
但是婚姻中的負面因素可不僅僅是出軌、家暴和黃賭毒啊!
小到爭吵,大到冷暴力,以及在底線上反覆橫跳的行為,這些是最難取證的,並不好上法庭,可它們對婚姻的破壞力卻是極大的。
離婚冷靜期的出現,直接成了婚姻的最後一張底牌:只要有人不想離,只要沒鬧上法庭,那就不怕離,這不得把想要離婚的逼瘋了!
不管是這回出台的離婚冷靜期,還是婚姻法,保護的都是婚姻中的「強者」。法律並不保護「無腦」的女性,也無法保護「沒錢」的女性,或者說無論男女,只保護「強」的那一方。
就連「離婚的權利」也同樣,就如同深陷「離婚難」的李國慶和俞渝,婚姻中「強」的一方,必然掌握著「離婚的權利」,或「不想離婚的權利」。
3
那些真正想離婚的
一分鐘都不想多待下去
拋開出軌、家暴這些極端因素來看,打敗婚姻的究竟是什麼?
中國新聞周刊曾徵集過「年輕一代離婚的100個理由」,在搜集到的答案中,有很多奇葩的理由,不約而同地都指向「生活瑣事」:
- 老婆不允許我打遊戲、抽煙喝酒,她不能理解我們男人的興趣和快樂。
- 老公在家就只會打遊戲,婚前我明明是個小公主,婚後我又賺錢又養家還要帶孩子。
- 洗衣洗碗做飯打掃分工不明確,憑啥做了飯還得洗碗,下班回來還得做家務?
- 過年回男方家非逼著跪下給長輩磕頭,我這輩子只在清明節磕過頭OK?
- 老婆太會花錢,雙11囤的貨至今沒用完,口紅又買了好幾十隻。
打敗婚姻的,往往是生活中的細節。
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統計,2018年全省離婚糾紛案共49804起,其中占比最大34.21%的離婚糾紛,是因生活瑣碎而造成,除此之外,分居、感情基礎薄弱、家暴、性格不合、缺乏溝通等等,都是造成離婚的因素:
生活瑣事34.21%
分居30.16%
感情基礎薄弱8.63%
家庭暴力8.44%
賭博6.06%
性格差異5.17%
……
小失望會漸漸累積變成大失望,不要小看這些不起眼的日常瑣事,很有可能就是這些事情,讓婚姻逐漸走向崩潰。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復工潮來臨之時,就出現了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全國各地離婚預約爆滿、排隊離婚、來辦離婚的人多過結婚的……
沒想到在疫情居家隔離之後,第一個恢復並出現報復性增長的數據,竟然是離婚率。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拉長了人們在家的時間,夫妻相處時間增加,但萬萬沒想到,這「24小時相處模式」不是如膠似漆,而成了婚姻的照妖鏡。
「長時間、近距離、沒事幹……缺點都在放大鏡下。」
「大概是許多夫妻在家呆了一個月,終於看清彼此,選擇不再將就。」
離不離從來不取決於疫情,而是日復一日累積下的矛盾和抱怨,疫情只是一個催化劑。
如果再加上家暴、出軌等不良因素,我們就能發現:
那些真正想離婚的,真的一分鐘都不想待下去。
離婚冷靜期,或許是出於大數據統計的結果:你們都是因為生活瑣事分的多啊,讓你們忍一忍,看能不能忍過去……
在生活中,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婚姻;在法律上,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離婚程序。
「冷靜」二字,更多考驗的是兩人對婚姻、對人生的態度。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比起「離婚冷靜期」,他們更需要的是一本「婚姻經營寶典」,雙方共同努力,來提高婚姻質量,那些婚姻長久幸福的人,一定都有著大智若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