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與春節

2019-07-10     冷先生講

彌勒佛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他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彌勒佛,他慈眉善目,笑口大張,手捻串珠,足不著履,渾圓肥厚的肚皮格外突出,笨重的身子斜倚著一隻大大的口袋,這位胖大和尚就是知名度很高的大肚彌勒佛。

所謂彌勒,是梵名的音譯簡稱,意思是慈悲,據說此佛常常給人快樂,幫人消除苦難,故以「慈」為始,他原名阿逸多,意為「無能勝」,與佛祖釋迦牟尼是同時代人,他出生在古印度南天竺波利村大婆羅門家庭,是個有錢有勢的公子哥。

後來,他看破紅塵,決意出家,成為如來佛的一名弟子,他規規矩矩侍立聽法,老老實實鑽研佛學,理解能力又強,很受如來的賞識,彌勒苦苦修煉,果然功成圓滿,先於如來入滅,他在離開人世之後,悠然上升於欲界六天中第四兜率天內院,這裡從此成為彌勒凈土,而他也正式晉級為彌勒菩薩。

民間傳說,夏王治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可好哩!可是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世上亂起來了,天有時候旱,有時候澇,有時刮大風,有時下大雨,人有的窮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財主,有的成了奴隸。

那時期,村裡有戶財主,家裡雇著幾個長工,一天,吃過晚飯,人們祭灶神,小覓漢見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爺跟前禱告說:「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給個病,可別要了命,」不想,這話剛好叫財主聽到了,等小覓漢走後,財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禱告說:「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閒時病,忙時不誤做營生。」

當時,灶王爺正在打瞌睡,沒有聽清楚;迷迷糊糊記得「陰、晴、雨、風、病、痛……」幾個字,便牢牢記在心上。

說話間,一年過去了,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佛都要上天,朝見玉皇大帝,灶王爺當然也去了,他比誰去得都早,因為他心裡一直惦記著財主和小覓漢禱告的事,見過玉帝,二話沒說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間陰陽錯亂,風雨成災,人們無法生存,應該趕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此話當真?」「當真,」「不假?」「不假,」於是,玉皇大帝連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當職,去管理民間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佛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接旨。

這時候,忽聽南天門外,一聲吆喝:「諸神退後,這差事我干啦!」抬頭看時,只見是一位光頭頂,胖乎乎,腆著個大肚子,眯縫著一雙眼,笑哈哈的尊神——彌勒佛,這彌勒佛心胸寬,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門外觀賞風景,也覺得無聊,正想給人們辦點好事,便自動擔當了這一重任。

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於是,人們便遵照他的意願,逢集上會辦年貨,實打實地忙開了,彌勒佛還具體規定: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同時,要把各路神佛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頭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齊,相互祝賀,盡情吃喝玩樂,同時,還要走親訪友,上墳祭祖……

這樣一來,人間真的太平無事了,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人間,一片歡樂景象,心裡自然高興,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蒙蒙亮,忽然傳來一陣吵吵聲,原來是姜太公的老婆(人們稱她為髒神,專管茅房,糞土),正在跟大肚子彌勒佛吵架呢。

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

這就是「破五」的來歷,不想,這幾聲炮傳到天宮,玉皇大帝正在那裡下棋,聽到炮響,以為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到人間察看,財神是天上主管金銀財寶的神,他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倉官下凡、倉官是專管倉庫的神,他看到家家戶戶堆滿了饅頭供香,也不願回天了,玉帝又派了幾位神佛下凡,仍然沒有迴音,說著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幾位神佛都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

當他看到人們穿得新嶄嶄的;吃著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幹,心裡十分生氣,便召來彌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間諸事,誰叫你盡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

彌勒佛笑嘻嘻地說:「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們的吃穿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一句話,說得玉帝閉口無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麼辦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所以,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打那以後,彌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門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裡,還留著他的塑像,人們說,這事不能全怪彌勒佛,他畢竟是想給人們辦好事,所以,人們照常為他上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ZCDmwBmyVoG_1ZqJT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