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打工一年多,我掌握了養鴿子的技術,現在正想辦法籌措資金,希望早日建起自己的養鴿場,順利脫貧。」江南區江西鎮同寧村貧困戶許國鋒笑著說,在村裡「鴿書記」許國增的帶領下,他覺得自己脫貧有希望。
在精準脫貧工作中,南寧市按照「扶貧先扶智」「授人以漁」的思路,培育了許多像許國增這樣的致富帶頭人,以典型示範帶動群眾,有效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瞄準肉鴿養殖 啃下技術「硬骨頭」
被貧困戶親切地稱為「鴿書記」的許國增是同寧村的團支部書記。他養鴿致富的經歷,村民都看在眼裡,也心生嚮往。
「他和我們一樣最初也是在外打工,後來有了積蓄回鄉創業養鴿子,沒幾年他家就建起了房子、買了車子,村裡好多人都心動了。」許國鋒說。
其實,許國增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就在肉鴿養殖有些起色的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禽流感讓他養殖的1800對種鴿死了差不多一半,經濟損失達15萬元,養鴿場瀕臨倒閉。每每回憶起那次經歷,許國增都唏噓不已。「我認識到,要想做大做好做強產業,就要掌握技術。通過不斷學習,現在我的養鴿場已經掌握了獨家食料配方和養殖技術。」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許國增免費得到了疫苗,並堅持每個季度都給場內的乳鴿打一次疫苗,同時帶領工作團隊刻苦鑽研、積極探索,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養鴿場從原先的人工喂養模式逐漸轉變為孵化半自動化、喂料全自動化養殖模式。
肩扛脫貧重任 免費傳授養殖技術
養鴿場的成功創辦和經營,讓許國增一時間成了村裡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看著村裡眾多的貧困戶,當上村乾的許國增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也點燃了自己創業帶富的激情。
說干就干,許國增向上級團委彙報後,依託團支部,通過從廣東邀請專業人員到同寧村為青年養殖戶講課、帶養殖戶到外地養殖場交流學習、定期組織養殖戶召開技術分享座談會等方式,擴大肉鴿養殖規模。「肉鴿養殖見效快,一對肉鴿一次下蛋2枚,孵化後25天就可以出欄,現在我的鴿場每5天出欄一批,一年純利潤高達30萬元。只要管理得好,脫貧肯定沒問題。」許國增說。
許國增不僅給村民和貧困戶傳授技術,還想方設法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他組織發動村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養鴿場清理鴿糞、打掃衛生,增加收入。「在鴿場打工,一年下來有近2萬元的收入,而且可以近距離學習養殖技術,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馬上請教,許國增總是手把手地教,現在我的養殖技術學習得差不多了,也想早日擁有自己的養鴿場。」許國鋒說。
籌備成立合作社 抱團發展產業鏈
2018年5月,許國增高票當選江南區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聯誼會第一屆會長。他深知脫貧攻堅是場持久戰,在與眾多致富帶頭人交流後,他對帶動村民脫貧有了新的規劃。
「聯誼會裡大家都把自己的專長擺出來,有搞種養的,有專門做銷售包裝的,還有做電商的,交流後大家很快就有了資源整合的想法。」許國增介紹,目前他正在努力申請成立同寧村肉鴿養殖合作社,以新型經營主體的形式帶動大家脫貧。村裡30多戶養鴿戶目前已有20多戶表示要加入合作社,合力發展。
許國增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後,社員可以一起批發飼料,一起做防疫服務,以「團購」的形式降低養殖成本。他還打算建立同寧肉鴿品牌,集中對外銷售,這樣在銷售市場上能贏得更多議價空間。
「後期,我們還可以研究鴿子蛋和肉鴿菜肴的開發銷售。抱團發展不僅可以節約成本,大家也能更快地脫貧致富。」許國增說。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發布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來源:文/南寧日報 圖/綜合整理
編輯:南寧市農業信息中心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來源「南寧農業」今日頭條號,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