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聖,能和王羲之和張旭相提並論嗎?

2019-08-31   承明書畫院

林散之的書法雖然不可與王羲之、張旭相提並論,但也自有他的好妙之處。

實際上書法史上也很少把王羲之和張旭放在一起,王羲之是書聖,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只有「楷書之祖」鍾繇和他的兒子王獻之,

另外王羲之也主要擅長小草,不寫大草,如他的小草《十七帖》:



那麼誰和張旭經常放一塊討論呢,無疑就是也同樣以草書著稱,同樣也被稱為「草聖」的懷素。

是的「草聖」有兩個,張旭和懷素都曾經被稱為「草聖」,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

如圖:



也因為他們二者好飲酒並且喜歡酒後作書,所以也被稱為「顛張醉素」。

懷素比較著名的草書字帖就是《自敘帖》了,

如下圖:



大草的發展路線並不複雜,唐代的張旭和懷素以後就是宋代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了,

他的草書因為融入他自己的獨特的筆法而異於旁人,被載入史冊。

他的草書據說是黃庭堅觀察生活中的「船夫滑槳」所得,又融入他個人對於禪家的參悟,以意使筆,從容不迫,開創了草書的新局面。

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



黃庭堅以後雖然也有不少書法家寫草書,風格個性格調突出的也只有明末清初的王鐸才算的上。

王鐸的創新主要在於書寫的幅式和用筆上,善於書寫大字豎條幅草書,洋洋洒洒,一氣呵成。

王鐸在用筆上,更是有自己的創新,他的「漲墨」筆法的運用增強了草書整體的變化和視覺衝擊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創舉。

另外,王鐸在用筆上增加了草書中斷的提按頓挫,豐富了草書的筆法。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論到林散之了,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聖」是有道理的,

他在古人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人的工具在章法和用筆上又做出了開創性的創新。

他使用長鋒羊毫書寫草書,利用宣紙寫出了具有干、濕、濃、淡、焦的豐富用筆,拓寬了草書的表現力,豐富了草書筆法,

同時他善於使用水墨,將中國畫的水墨元素融入書法,加上他深厚的古代法帖的功力,開創出自己獨特的「林體」,自成一家。

林散之草書長條:



雖然不能和王羲之、張旭相提並論,也自有他的好妙和創新之處,影響了這個時代的草書發展,被稱為當代草聖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