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很多人關節炎又犯了,可是關節炎是凍出來的嗎?
大多數關節炎都與關節使用壽命有關,人的關節只有15年的最好狀態而15歲~30歲全身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動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骨齡通過峰值後,關節不斷磨損,直至出現病變。
1
身體8大關節的保護和鍛鍊方法
關節軟骨從20歲開始退化,因此趁年輕採取多種措施減少對關節的損害,保護關節有利於防止骨關節磨損。
髖關節
一般到45歲以上,男女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髖關節問題。要護好髖關節,增強它周邊的肌肉、韌帶和肌腱力量非常重要。
每天向後甩腿10次,或者經常左右搖擺,可以鍛鍊髖關節。
膝關節
在全身關節中,膝關節是第二易磨損,而肥胖是膝關節損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平時應多做抬腿運動,有助增強大腿肌肉。另外,膝關節不好的人,撿重物時,一定要避免靠膝部支撐;最好也不要滑雪,這容易導致膝蓋磨損。
頸椎
脊柱最上面的3塊很靈活,可一旦損傷,就會變得非常僵硬。
將下巴儘量下壓貼近胸部,然後抬頭看天花板。動作緩慢,連做5次,再同樣緩慢地將頭部左右下壓10次,這樣有利於鍛鍊頸關節。
踝關節
愛穿平底鞋的女性,很容易得踝關節炎。此外,弓形足和扁平足的人,每走一步,踝關節的壓力都會隨之增大。
平時早晚各一次,保持坐姿,腳尖上下運動10次,然後再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腳尖。
肩關節
肩關節是全身比較輕鬆的一個關節,且磨損幾率較小,當肩關節出現問題時,起初的症狀為洗頭等動作困難,然後是肩膀僵硬。
雙手舉過頭頂拉伸,可提高肩部靈活度;走路時擺臂也有很大幫助。為防止弓腰駝背增加肩關節磨損,每天可將肩部大幅度向後轉動10次。
肘關節
舉重物會導致肘關節損傷,做伸臂和旋轉動作時,也會拉傷肘關節附近的韌帶。「網球肘」或「高爾夫肘」,這是反覆用力做肘部運動造成的。
使用電腦時,滑鼠最好離身體近點,以免拉伸肘關節韌帶。每天彎曲伸直手臂10次,可以讓肌腱和韌帶保持柔軟。
腕關節和手關節
手關節比腕關節更容易發生磨損,尤其是長時間做手工活,比如織毛衣的女性,發病率非常高,常常會覺得大拇指根部疼痛。
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長時間讓手保持同一姿勢,經常做抓握動作,或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頭,左右上下活動手腕。活動越多樣化,對腕關節和手關節越有利。
2
日常4招保護關節
1、合理飲食結構,注意適量補鈣
學會科學飲食,注意鈣質攝入。尤其中老年人在膳食中應注意多食含鈣食物,如牛奶及豆製品,鈣含量豐富,利用率又高,應注意補充。蝦皮、芝麻醬、海帶、核桃、瓜子、土豆等,可增加鈣質攝入。
2、預防關節病要關注骨骼的健康
骨質疏鬆的嚴重後果就是骨折,當然也包括各個關節部位。要從兒童期就開始吃富含鈣、低鹽和適量的蛋白質飲食,例如牛奶,注重曬太陽和身體鍛鍊。
3、注意防止關節受潮、受涼
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老年人不宜提重物,不宜爬高、搬重物,以免造成關節損傷。
4、肥胖會加重關節負擔
體重過重,會使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炎。肥胖還可通過其他代謝併發症間接影響關節,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症等等。
3
祛炎治痛要趁早
入秋之際小心風濕。初入秋,一方面暑濕蒸騰,另一方面又寒意襲人,極易發生外寒內濕的關節痛症,早晨起來關節僵硬、關節腫痛得連刷牙都困難、上下樓痛苦不堪……
專家建議:「治療為主,護理為輔」。
請點擊文章右上方的紅色「關注」按鈕關注我!
八百方健康說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旨在成為您身邊的健康管家。
如果您需要幫助,請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聯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