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航天實力深不可測,兩衛星或將改變太空飛行器全球排名,中國呢?
從進入了太空時代以來,各國的太空飛行器都是日新月異,現在不搞創新且不怎麼努力的國家,註定會在航天領域輸他國一籌。近年來,亞洲的航天事業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強,日本的探測器隼鳥二號登陸在了3億公里之外的龍宮小行星,而同為亞洲區域的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也開始進軍月球了,每當他國的航天事業引人注目之時,便少不了大家會拿自己國家去和別的國家比拼實力的操作。
好比,「某某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很厲害,都去到遙遠的某某地方了,我們的為什麼還沒別國的厲害?」、「某某國家的探測器都可以在某個行星上登陸了,我們國家的呢?」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
航天是一個涉及了諸多門類的技術活兒,它分為了運載工具、應用衛星、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四大類,並不是某個門類做到了世界第一就能代表航天技術能到達世界第一的。日本和印度是由於國家能力的限制,只能將很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某個專門的航天門類之中,而我們國家卻能做到四大門類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目前全球就只有兩個國家有這個實力。
明年我國計劃對月球和火星兩顆星球進行兩個大動作,一個是對月球的採樣任務,這是在阿波羅任務之後的人類開展的最大規模的探測任務,另一個就是實現繞落巡火星目標的探測器,所需要的技術含量也是世所罕見的。
但是我國所做出的大動作還不止於此,我國計劃在後年發射一個小行星探測器,它將通過許多困難險阻,最後抵達距離地球3.5億公里的小行星帶,並對133P彗星展開探測,這將是一次為期十多年的太空之旅。
看到其他網友的各種攀比評論後,有位網友就感嘆了中國的不容易,製作飛機要和製作飛機的大國比、做晶片要和做晶片的大國比、做器械要和做器械的大國比、做核電要和做核電的大國比……大有以一個國家的力量去抗衡其他全部國家的高端產業的情形,在航天領域我們未嘗不是如此呢。
當然,這也是我們大家對祖國的殷殷期待,因為在我們看來:遲早有一天,我們的產業將會各方面的趕超全球產業大國。
小夥伴們,對此你們有什麼想要表述的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