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專家認為,春節一周期間是「大隔離、大消毒」發揮作用的最佳窗口期,也是武漢以外地區遏制疫情蔓延的關鍵時期。接下來,我們將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分類指導、精準施策、依法科學防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表示,從臨床流行病學資料來看初步掌握病毒的感染初期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現在進入到人傳人的時期,從臨床發生的病例來看,有一部分重症病例,也有一部分輕症病例,病毒已經開始在人間進行傳播,根據近期的臨床資料來看,病毒的傳播力似乎有所增強,病毒的毒性和病例需要更多的臨床資料我們再加以分析。
馬曉偉表示,從現在看疫情傳播的速度比較快,對防控工作帶來了一些挑戰和壓力,專家預判現在疫情進入一個比較嚴重複雜的時期,就武漢來講,防控工作採取措施應該說對控制疫情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全國面上工作來看,疫情的擴散還是早期的散發階段,全國採取了更加有利的措施,所以我們覺得我們應該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以更快的速度來結束這次疫情的防控工作,取得這次防控工作的最後勝利。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具有傳染性 這同非典有很大的不同。疫情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馬曉偉說,目前疫情形勢比較嚴峻複雜,處於防控的關鍵時期。從傳播的範圍看,目前疫情在武漢呈現出了爆發,全國範圍多點散發,主要的疫情爆發地區還是在湖北武漢,全國除西藏以外30個省份也都有了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周邊國家也發現了病例,港澳台地區也發現。
從傳播的特點上來看,病人早期體溫不高,或正常,輕症病例較多,病毒的傳染性有增強趨勢,行走的傳染源大大增加了防控的難度。
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十分有限,傳染源還沒有找到傳播致病的機理以及變異的風險還不清楚,換句話說,一種新發的傳染病,病毒發生變化在一段時期內還會有一些新的情況出現,病毒的不同年齡人群的危害程度也還在變化。
馬曉偉表示,根據非典時期的經驗,從發現到爆發流行經過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初期的有些輕症病人從觀察情況來看,潛伏期大約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潛伏期為一天發病,最長的潛伏期是14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同非典有很大的不同。
馬曉偉說,從疫情發展的速度來看,疫情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有一些病例的增長也是一個可能出現的現象。隨著武漢地區採取人員管控的措施,全國各地提出了關於突發衛生實踐一級相應的舉措,防控工作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在一段時間內防控的措施陸續產生作用發揮效果,疫情的流行強度將會下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表示,目前將湖北武漢的防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協調安排中央醫藥儲備向武漢緊急調用物資,調運防護服、口罩、手套、護目鏡等物資。中央財政下撥10億元支持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統籌調度全國醫療資源,已經向湖北派出7支900多人的醫療救治隊馳援武漢,後續輪換隊伍已經完成出發準備。軍隊方面派出了450人的醫療隊伍,已經就位。同時有8支1000多人的後備梯隊隨時待命。
馬曉偉介紹,今明兩天將再派出12支1600多人的隊伍。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資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協調,確保及時足額到位。
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從23日以來,我們收到了武漢方面四批物資的需求清單,大致是四大類,二十多個品種,大部分的物資供應,應該說能夠滿足需要,但是像防護服、口罩、這一類的物資現在十分突出。他表示,中國是生產大國,但是因為春節放假,生產能力發揮不出來,中國春節都放假了,復工復產達到了40%,像防護服這樣的產品仍然難以滿足需求。
湖北省提供的需求清單大致是每天十萬件醫用的防護服。
一個月300萬件,中國符合中國標準的產能,實際上許可的只有40家企業,分布在14個省,總的生產能力每天實際上只有三萬套的生產能力,那麼現在復工40%只能達到一部分的產量,所以這個矛盾就非常突出,另外中國也有一部分出口的生產能力,大約是每天五萬套的生產能力,這個是供歐美供海外的,沒有中國標準的許可,這個轉換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他表示,下一步將千方百計保證需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農村衛生工作是這次防疫工作當前的一個重點。在工作中要加大防控力度。主要加強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實際上要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的意識,防病的意識和防病的能力。要加強這次疫情防控的科普宣傳,編制各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的資料。通過向鄉村一封信,多種形式加強健康宣教,減少大型公眾聚集性活動,尤其是出現了症狀以後要及時就醫。也希望媒體的同志、朋友們和我們一起呼籲返鄉的人員,大家防病的意識要提高,回到家裡以後要自覺自愿的進行密切觀察,有了問題要及時的進行就診,要支持政府各項防控措施落實。
第二方面,就是對返鄉人員、流動的人員,尤其是對武漢回鄉的人員來開展追蹤和醫學觀察,對武漢進入本地的人員要實行健康的提醒,健康的篩查,了解是否有發熱,有無咳嗽,胸悶等不適的症狀來建健康登記卡,鄉鎮衛生院、村醫進行有效的管理,進行日篩查和日報告,加強人員的健康監督管理。
第三個方面就是要做好病人和疑似病例的診斷治療和篩查,就是要求縣級的醫療機構要加強分診,設置發熱門診,並為病人提供防護用品,患者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熱者到鄉村衛生院就診,發熱的患者到發熱門診就診。
同時要加強農村各級醫療機構感染控制,加強人員培訓。近期我們加大農村醫療衛生機構這些人員培訓的力度,全國已經開展了兩輪防控的培訓,我們通過視頻,通過技術指南,臨床的防護要求等,培訓到縣區級了,明顯來提升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服務能力,同時要求縣區級要把基層鄉村兩級培訓落實到位。在加強培訓的過程中要落實基層篩查醫學追蹤,尤其是對外地返鄉人員的健康管理的責任,切實把防控的各項措施在農村基層能夠落實、落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