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游
三
明
為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拉動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推動旅遊市場復甦,我市推出一批「微游三明」精品線路,倡導 「微旅遊、慢生活」。為三明市民和廣大遊客推薦一批「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的鄉村休閒遊精品。
今天我們繼續推出
微游三明·沙縣篇
1
線路一 多彩夏茂食賞游
線路規劃
縣城東街村長阜村紅邊茶文化產業園龍峰溪漂流俞邦村
線路亮點
東街村
三明市首批「中央紅軍村」,現存革命歷史舊遺址文昌宮、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文昌宮始建於明代,1928年夏茂建立中共沙縣特別支部,使沙縣成為福建省最早建立黨組織的縣份之一,文昌宮成為了中共沙縣特別支部活動的主要場所。2002年,夏茂鎮在文昌宮碧霄殿東側建凌雲閣,介紹夏茂歷代名流及革命先烈事跡,張廷發將軍題詞「人傑地靈」在文昌宮收藏。
詳細地址:沙縣夏茂鎮東街村
長阜村
距夏茂集鎮3公里,2019年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三明市鄉村振興示範村,2020年三明市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時,曾在長阜村調研新農村建設工作。村內山青水秀,溪水長流,果林與紅邊茶文化產業園毗鄰,打造實施茶園—果林步道項目,綜合開展茶果採摘、體驗、觀光業務。
詳細地址:沙縣夏茂鎮長阜村
紅邊茶文化產業園
園區有茶樹品種園和沙縣紅邊茶文化館兩處核心區域,是集茶葉品種研發及沙縣紅邊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自然生態休閒樂園。園區以沙縣茶歷史為伊始,逐一介紹沙縣乃至三明各類茶種,從茶史、茶詩、茶人、茶俗、茶貿易延伸至三明茶產業的發展現狀與產業規模,圖文並茂地展現沙縣乃至整個三明茶葉產業發展軌跡,是茶文化愛好者必游之地。
詳細地址:沙縣夏茂鎮長阜村
龍峰溪漂流
位於沙縣夏茂鎮松林村,一般於6月至9月開放,漂流總時長約90分鐘,全程河段約3公里,總落差68米,河道時窄時寬,既有急流險灘,又有平湖深潭,是不可多得的優質漂流河段。在蜿蜒曲折的河道中,或搏浪闖灘,或戲水嬉鬧,可縱情放懷,挑戰自然。
攝影 黃三定
詳細地址:沙縣夏茂鎮松林村
俞邦村
俞邦小吃源遠流長,有「漢民族飲食文化的活石」與「著名客家小吃」之稱。俞邦村人率先走出山門,形成「沙縣小吃」品牌,打入全國市場,被譽為「沙縣小吃第一村」。俞邦村旅遊資源豐富,可以游廊橋、拜尚書,深呼吸、看樟樹,酌清泉、品小吃,吃牛宴、喝冬酒,體驗獨具特色小吃源鄉之旅。
攝影 林雄
詳細地址:沙縣夏茂鎮俞邦村
1
線路二 古堡文化體驗游
線路規劃
縣城如意湖濕地公園三姑村水美土堡群
線路亮點
如意湖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占地總面積45.84公頃,分為生態凈化區、生態保育區、生態科普區三個區域,具有生態觀光、戶外拓展、娛樂休閒等多種功能,濕地公園利用現有農田、水系等條件,以自然手法聚合資源,構建山地式的森林水鄉,是極具代表性的新生代生態旅遊休閒勝地。
攝影 葉嘉勇
詳細地址:三明沙縣生態新城
三姑村獅子峰
三姑村地處沙縣西南,主村西側獅子峰海拔高達1008米,為沙縣城區最高峰。獅子峰系遠古火山爆發而形成,因山形猶如仰天長嘯的雄獅而得名,全山植被豐富,竹林遍布,堪稱遠離塵器的天然氧吧。
詳細地址:沙縣鳳崗街道三姑村
水美土堡群
位於沙縣水美村「嶺美干」盆地,由雙吉、雙興、雙元三座防禦性土堡呈「品」字形分布構成,土堡分別建於清道光、咸豐、同治時期,至今延續傳統居住功能。總占地面積約13400 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 10372 平方米,是三明地區唯一的土堡聚集建造的例證,是地區多元建築文化的結合體。堡外青山環抱,洋面開闊,堡體與周邊環境渾然一體,氣勢磅礴。2019年10月,水美土堡群獲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 陳成才
攝影 陳明山
攝影 鄧毅堅
詳細地址:沙縣鳳崗街道水美村
1
線路三 小吃之鄉古街游
線路規劃
縣城沙縣小吃文化城大洲村「最美沙縣」燈光秀七峰疊翠森林公園
線路亮點
沙縣小吃文化城
沙縣小吃文化城又名沙村,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福銀高速公路沙縣出口處。小吃城以沙縣傳統的明清建築風格為基調,遵循古樸、典雅的設計風格,展現沙縣16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和飲食文化古城風貌,彙集小吃餐飲、休閒娛樂、酒店住宿,旅遊購物等多項功能,是一個功能配套完善、內容豐富多彩的旅遊美食購物街區。
攝影 陳金標
攝影 曹建平
詳細地址:福銀高速公路沙縣出口處
大洲古街
大洲村古街位於沙縣的西門以西,街長約300米,沿河而建,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街區千年古樟、百年老屋、地道小吃一應俱全,尤以大洲古渡遊船最具特色,可夜遊沙溪,盡享十里平流。
詳細地址:鳳崗街道大洲村
最美沙縣燈光秀
燈光秀是沙縣夜景的點睛之筆,通過全長1公里左右的燈光組合,結合音樂節奏,為遊客呈現美輪美奐的奇妙景致。燈光秀以「最美沙縣」為創意主題,分為「難忘鄉音、多彩虯城、共話古城、最美沙縣」四個篇章,圍繞沙縣的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展現沙縣的詩畫意境和人文情懷。
攝影 洪楊
攝影 楊鐧平
攝影 楊鐧平
最佳觀賞點:李綱東路文昌閣
七峰疊翠虯龍橋
虯龍橋總長2.5公里,是一座現代鋼架結構的休閒棧橋,形態蜿蜒,宛若虯龍。棧橋將七峰疊翠森林公園濱江景觀帶與七峰山山體串聯起來,結合碧雲、桂花、凝翠西、凝翠東、真隱五座山峰,結合新落成的二期項目真隱塔遺址公園、特色濱水棧道、百花谷、桃花溪等景觀,擴展七峰疊翠公園現有空間,營造林水相依、具有濃厚人文情懷的特色遊覽路徑。
攝影 鄭江晶
攝影 江本健
攝影 鮑林玲
詳細地址:
七峰疊翠虯龍橋主入口:沙縣交警大隊旁
七峰疊翠凝翠閣入口:沙縣東大橋南面李綱廣場
1
線路四 休閒農業觀光游
線路規劃
縣城三明國家農業科技園茶豐峽村大基口村羅岩山上官農場
線路亮點
三明國家農業科技園
園區核心區域規劃建設面積3.2萬畝,園區以高優農作物種苗和花卉種植產業作為主要方向,以觀光、展示、採摘、販售為主體模式,打造全省技術領先、品種優新、業態完整的高融合綜合性農業產業園。
詳細地址:虯江街道柱源村
孝子坊
省級文保單位「孝子坊」古民居距縣城9公里,也稱「陳氏大厝」,建於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占地面積約8980平方米,分為內、外兩院,內院前牆中間設大門,兩側砌封火牆,並安邊門、天井,兩側設廂房,整座建築共有100餘間房間,是目前沙縣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
詳細地址:虯江街道茶豐峽村大水灣自然村
大基口村
位於沙縣南陽鄉西部的大基口村,為福建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特色村。該村景色優美、鄉風濃郁,堅持發展較為成熟的綜合型特色農家樂,以葡萄採摘休閒觀光園為主要特色,葡萄採摘季為8月-9月。村內提供以原汁原味的土雞、土鴨、兔肉等南陽鄉傳統美食,渲染回歸自然的農家之樂。
詳細地址:沙縣南陽鄉大基口村
羅岩山
南陽羅岩山總面積340公頃,山間峽谷溪流遍布、飛瀑流泉瀰漫,山水交融,美不勝收,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山中古剎羅岩廟始建於唐朝末年,為太保祖殿,信徒分布廣泛,每年約有省內外香客20餘萬前來朝覲。廟內現存清代單檐歇山頂三間五柱廟堂,並存有宋嘉定年間的古鐘。
詳細地址:沙縣南陽鄉華村
上官農場
福建省第九批「水鄉漁村」,包含淡水養殖區、休閒垂釣區、觀光水果採摘體驗區、餐飲娛樂服務區和油茶種植區等多個功能區,主要養殖特種食用魚,肉質爽脆,市場認可率高。農場種植桃子、楊梅、酸棗、梨子等水果,同時在果園中放養生態土雞和土鴨。農場提供「綠野鄉居」民宿服務,客房整潔衛生、設施齊全。
詳細地址:沙縣南陽鄉竹山村崩坑尾
1
線路五 紅色生態探秘游
線路規劃
縣城七仙洞荷山紅軍遺址大佑山馬岩生態園
線路亮點
七仙洞
七仙洞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屬三明郊野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距今約250萬年,是集「神、奇、險、秀」為一身的迷宮式溶洞。全洞縱深5華里,分為上、中、下三層,風格各異,怪石林立,其中紡錘柱天、金鐘降龍、月亮灣、猴子望月、仙女沐浴池等景觀干姿百態、惟妙惟肖,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漫步於溶洞中,四季奔流於地下暗河的潺潺流水聲猶如滔滔不絕的天籟之音,令人心曠神怡。
攝影 黃文斌
攝影 黃文斌
詳細地址:沙縣富口鎮郭墩村
荷山紅軍遺址
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荷山村因地處盆地,周圍群山起伏環繞,形似「荷葉」,因而得名。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勢,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荷山成為連接閩西、閩中蘇區的重要戰略要地,是當年紅軍的一個主要兵站,革命歷史文化厚重並傳承至今。村內先後修有荷山區蘇維埃政府辦公場所、紅軍司令部、通訊部、通訊站、造幣所、紅軍醫院、紅軍井、紅軍墓、炮台等紅軍遺址,已形成環形紅色步道,常舉行紅色教育活動,是沙縣核心紅色教育基地。
詳細地址:沙縣富口鎮荷山村
大佑山
海拔1276.3米,由罕見的火山岩與喀什特並存的地貌構成,為三明郊野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大佑山集山、水、林、石於一體,植被茂盛,生態環境良好,景觀豐富多彩,地貌呈石柱狀四周岩壁陡峭,氣勢磅礴,遠望如擎天巨柱,有普照寺、忘憂石、聚星石、藏雲塢、歸雲洞等景觀,還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千年杜鵑樹,是三明地區功能最完整的綜合型地質觀光景區。
攝影 李景榮
詳細地址:沙縣富口鎮蓋竹村
聯繫人:
馬岩生態園
園區是以生態價值和自然資源為基礎,以花園式生態休閒場所為載體,集休閒養生、運動健身、會議培訓、創意文化、科普教育、旅遊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示範基地。園內鄉野美食頗具特色,適合家庭出行、同學聚會、職工療休養。馬岩生態園先後獲得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水鄉漁村」、「森林人家」、「休閒農業示範點」、「金國休閒農業」、「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及「福建省職工療休養示範基地」等稱號。
詳細地址:沙縣馬岩路6號
"
諮詢單位:沙縣文體和旅遊局
諮詢熱線:鄧玉明
聯繫人:0598-5823926
"
跨區域旅遊線路推薦:
線路一:沙縣水美村沙縣井後村沙縣三姑村梅列大源村
線路二:沙縣郭墩村沙縣蓋竹村沙縣山氽村梅列陳大
線路三:沙縣俞邦村龍峰溪漂流沙縣長阜村將樂常口村
來源:三明文旅、沙縣文體和旅遊局
新媒體編輯:傅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