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娛樂股先集體暴漲又大面積下跌,國慶檔讓股市先「瘋」了

2019-09-26     新文化商業

作者 | 雨茜

編輯 | Amy Wang

「此次國慶檔極有可能誕生多部十億級別票房的電影,短期來看,爆款電影背後的上市公司以及院線公司或將受益,中長期看,整個傳媒板塊也有望走出低迷。」 ——中國證券報



提前搶跑、股價上漲、豪華首映,這個「十一」註定不平凡。

作為獻禮祖國70周年的三部主旋律巨製《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還未上映,已經吊足了資本市場的期待情緒。而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評價,今年國慶檔堪稱「史上最強」,肯定會有一個好的市場表現。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攀登者》想看人數已經達到48.8萬人,預售總票房超過7800萬元;《中國機長》想看人數為46.8萬人,預售總票房超6800萬元;《我和我的祖國》想看人數為43.6萬人,預售總票房1.1億。國慶檔還有4天,僅三部電影的總預售票房已經接近3億元。

前兩日,整個傳媒板塊近140支股票迎來大面積飄紅上漲,但9月25日,逾90%股票開始下跌,甚至有股票跌幅超過5%。在結果揭曉前夕,股市草木皆兵,各有盤算,大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態勢。

近年來,商業化的主旋律市場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而資本市場上的影視股的預熱早已打響,對於處於低迷狀態中的影視公司來說,這一仗也許是一個翻轉逆襲的絕佳機會。但對於熱衷炒預期的影視股來說,仍需要講究介入的速度與時間,而在整個行業景氣度不佳的背景下,對影視股的投資仍需保持理性。



市場火熱 上市公司或將成為最大贏家

在A股市場上,已有不少影視股開始「蠢蠢欲動」。

9月16日,金逸影視漲停,中國電影、萬達電影漲幅超4%。此外,唐德影視、中視傳媒等個股漲幅也較為顯著。傳媒娛樂板塊自8月15日反彈以來,累計漲幅達16.42%。

9月23日午後,雖然當天大盤出現回調,但多隻影視股逆市走強。截至收盤,幸福藍海和文投控股直線拉升封板,上海電影大漲5.64%,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漲逾4%,北京文化和華策影視漲逾2%,其餘個股則紛紛隨之而漲。



而作為最受期待的三部影片,背後的上市公司則吸引了更大的關注,根據貓眼專業版信息顯示:

《中國機長》由博納影業主出品,阿里影業、萬達影視等聯合出品,主發行方仍然是博納影業。

《攀登者》主出品方為上海電影集團;聯合出品方包括北京文化、華誼兄弟、貓眼娛樂、萬達影視等;主發行方為上海電影;聯合發行方包括北京文化、貓眼娛樂等。



《我和我的祖國》主出品方包括博納影業、華夏電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方包括光線傳媒、萬達影視、貓眼娛樂、華誼兄弟等;主發行方為貓眼娛樂、光線傳媒、阿里影業等;聯合發行方包括中國電影等。

對於此次的國慶檔投資機會,申港證券認為,在出品發行方面,投資者可以關注作為《攀登者》主發行方,擁有可觀的凈票房分帳比例的上海電影,此外,推薦關注院線公司橫店影視、金逸影視,這些公司作為較純正的院線公司將受益於票房回暖。

不過,在申港證券看來,雖然眾多上市公司參與這三部影片的出品及發行環節,但更多是以聯合出品或聯合發行方的角色,所占份額未知但預計較小,對公司業績貢獻彈性不大。



傳媒板塊迎來短期上漲,背後誰在助力?

影視股的上漲並不是空穴來風,自2009年建國六十周年上映的《建國大業》《十月圍城》《風聲》等歷史題材國產大製作以來,十年間還誕生了如《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烈火英雄》等新式主旋律影片。這些電影不僅收入了高票房也贏得了觀眾們的口碑。



而由七位知名導演與近40名優秀的主流演員帶來的《我和我的祖國》、講述偉大民族故事的《攀登者》以及與觀眾零距離的當代英雄《中國機長》,這三部電影無論是在影片陣容、核心內容、內在精神上都深深感染著每一個人的愛國情懷。

簡單總結後,我們得出以下三點原因:

1. 近年來,不少優質的主旋律影片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觀眾的認可增強了市場的信心。

2. 此次國慶檔上映的三部影片製作精良,誠意滿滿。場面恢宏,眾星雲集的「內容+流量」模式很難不受到追捧與關注。

3. 主旋律電影受眾廣泛,從老人到小孩都可走入影院參與其中。且國慶檔的三部影片類型各異,可吸引不同喜好的人群觀看。



預熱將過,影視行業能否觸底回升?

儘管國慶長假的臨近,觀眾的觀影需求有望集中釋放。但對於影視上市公司中長期的走勢,各業界人士卻莫衷一是。

招商證券傳媒團隊指出,過去影視市場經歷了一輪「洗牌」,去除「泡沫」,清理了一批尾部中小參與者以及質量、規範存在問題的企業,整體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隨著政策的邊際放鬆,影視行業有望觸底回升。

天風證券則認為,電影市場在經歷了上半年的下跌後,市場的預期逐漸降低,而在電影《哪吒》的帶動下,市場的悲觀預期已經有所緩解,近期傳媒板塊作為估值較低的板塊,情緒已經有所回暖,隨著國慶檔的臨近,建議積極關注電影板塊。

中銀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從影視板塊半年報業績來看,部分項目拍攝進度和銷售進度延後,一方面帶來全年應收帳款減值和存貨跌價損失風險加大,另一方面,預計2019年四季度開始至2020年,影視公司及四大視頻平台儲備的商業劇有望迎來集中釋放,收入端在2020年有望迎來向上拐點。建議在2019年三季報前後加強關注。短期來看,繼續建議重點關注國慶檔電影給相關公司帶來的業績彈性。

但有券商向新文化商業(Ent-Biz)透露:在股票市場中更多時候,當投資者意識到投資機會時,往往也是資金逢高獲利了結時。例如9月25日的傳媒娛樂版塊140支股票池中有近90%下跌,甚至出現5%的暴跌趨勢。



「對於整個影視行業而言,經過了近年寒冬期後,今年下半年有望逐漸迎來回穩期,屆時的估值修復行情或許可以值得期待。但對於影視股的估值修復,一方面需要看行業景氣度的回升預期,另一方面則是要看政策收緊的後續空間,例如限薪令、限星令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票房收入水平。不過,當影視股確立了行業景氣度的回升拐點,影視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的行情,對影視行業的龍頭影視公司構成積極影響。」——證券市場紅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BtkcW0BJleJMoPMoG_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