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許昌的他:20年前,我們曾深傷過他的心

2019-09-10     老家許昌


懷念許昌的他:20年前,我們曾深傷過他的心‖老家許昌

文‖楊金衛

楊潔先生,是原許昌教育學院中文系教師。我們一九九七年十月份有緣成為師生,由先生教我們中師一班文選課,至今已二十二年之久。

先生偏瘦,面黑矮小,當時四十歲左右,眼小,戴一副鏡片很厚的復古眼鏡。目光深邃,顴骨突起,面頰和下顎鬍鬚很濃,常刮之下呈現黛青色。先生常穿白褲,上面格子短襯衣,乾乾淨淨。卻總是表情嚴肅,深沉少笑,偶爾講課得意時,也會爽朗一笑,但面部線條僵硬。

先生課堂聲音高亢,語速不快,抑揚頓挫。講古詩詞時尤其明顯,字體書寫剛勁有力,板書很工整,總喜歡在課前把一些與講課內容有關的名言警句,認真書寫在黑板最顯眼的位置。


他常常叮囑我們:多記多背古詩詞,夜靜常讀書,並做好筆記和心得。先生自己平日也是這麼做的。

先生的課往往結合生活,圍繞課文縱連橫結許多相關的著作和實際例子,內容深刻,甚至超越了當時我們僅有的認知。課堂形式不大豐富,比較單一和呆板。有時作品和現實結合比較時,先生會大發感慨,表現出對諸多社會現象的不滿,對不正之風和人情冷漠等憤慨滿懷。

先生有古文人的氣節,似乎與今日之風格格不入。曾聽說先生的一段經歷:年輕時候,他考入市政府辦公室,搞文案和宣傳工作,後來卻融不進官場,主動要求回原單位教學。細細想來,與他個性的刻板固執不無關聯。

先生無太多世俗毛病,煙酒不沾,也不參與單位的是非紛爭。不聞窗外事,只讀聖賢書。他自己表述:每月工資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到新華書店購書,生活日常要求倒很簡單。

周末有同學去先生家玩兒,回來說:家裡樸素得讓人吃驚,連吃飯坐的還是農村的小木凳,書確是滿牆滿櫃。

先生像個隱士,放下了外物,卻醉心於自己的精神世界。看書,教書,寫作,思考……除此之外,偶爾打一會兒籃球,或晚上跳一下交誼舞,日子簡簡單單,安安靜靜。

先生有一事不解,說與學生們評議:有一鄉下同歲哥們兒,多年不見,來尋先生蹭飯。家人真誠相待,割了豬肉包餃子款待客人。那哥們兒過後非但不領情,還在鄉下老家左鄰右舍面前一個勁兒說先生壞話:一個大學教師,多年不見,招待連煙酒都沒有……說到動情處,他瞪大了眼,揮動起手臂。這件事在先生心裡系了結,久久不能釋懷。

還有一次,我們再次帶給先生傷感,是深深的內心傷害。先生的課,先生的風格,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接納。畢竟只是一群十五六歲的中師生,他們欽慕的是輕鬆活躍的歐巴。

大概在新年前,有學生秘密找了校領導,希望換人,讓先生下課。校領導很是重視,親自聽了先生的課,沒有表態,也沒換掉先生。

那段時間裡他倍受打擊,很是傷懷,連連搖頭嘆息。和我們講起了他曾經的成就:在全省青年大學教師優質課大賽中,我曾拿過前三十名,我拿過前三十名。

這句話先生重複了兩遍,一臉的委屈和無奈。很久一段時間,他都有些無所適從。年少輕狂的我們啊,真渾!無知者無罪,惟願先生能夠諒解。

先生也是一位十歲男孩的父親,每次提到孩子,總會無限動情。深切地說家裡小孩:真不容易,早上得老早起床,每次都不忍心叫醒。我會親自給孩子煮好雞蛋……但有時先生對兒子卻又不近人情,晚上作業必看,只要有一字不規整,必撕掉重寫,哪怕再晚。先生說他自己都不忍心,但還是一次次做了,含著淚也要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態度。愛之深,對兒子,對我們,其實都一樣。

先生有段時間身體不大好,臉色很差,講課音調也低了許多。他給我們解釋:家裡老人有病,自己徹夜未睡,早上也僅僅吃了倆西紅柿。先生在求得學生的諒解,而當時的我們一臉的無知與麻木。


千禧年,畢了業,也做了教師。不知何故,鬼使神差地竟選擇了語文。走過許多彎路,嘗過不少心酸,會不時想到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才發現在教學的很多地方,比如板書,還有語調,和當年先生有幾分相似。甚至和先生一樣只想靜靜看本書,不願參與單位的名利和紛爭……方知受先生的影響之大。

後來的我們,結婚,生子,工作,生活,未曾去拜訪先生。再後來,大概是零五年,同學見面,飯後茶餘,得知先生走了,因為疾病。一時無語無味,一聲長嘆,久久沉默。

至今,先生已去十多年,心中時時懷念先生。

楊潔先生,我們的老師,地下安好!

【作者簡介】楊金衛,作協會員,中學語文教師,詩文愛好者。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5oaHW0BJleJMoPMoO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