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於淼 楊傳英)「向一堂課要效益」是2019年大慶職業學院推進的重點工作,也是學院教學改革的主題。王院長在今年職代會報告中強調:向一堂課要效益,強化主渠道育人。樹牢「向一堂課要效益」意識,落實「向一堂課要效益」部署,加大「向一堂課要效益」督導,開展「向一堂課要效益」技能大賽。讓學生通過課堂主渠道學會做人做事,學到真知真功。今年以來,全院教師貫徹落實職代會工作部署,通過持續不懈的探索和實踐,在提升課程的效益和含金量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改善。
那麼,真實的情況如何呢?一堂課是否取得了應有的效益,是否給了學生以本領和真知,是否給了教師以啟示和滿意?
帶著這些問題,在年終歲尾之時,院長王志恆帶領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劉平、教務處處長萬家臣、機電工程系主任王恆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書記張建軍、副主任顏憲源、教育培訓督導室主任黃國慶、副主任於淼、黨政辦公室王恆斌等同志,來到北校區1號教學樓402教室,隨機選聽了一堂課。這堂課是思政部宋芳芳老師為機電工程係數控301班講授的《英語應用能力訓練》課程。
王院長一行全程認真地聽了這堂思政部老師給專業系部學生講授的課。在90分鐘的時間裡,曾有在美國孔子學院工作經歷的宋老師用一口純正的美式英語,講授了一堂有關入住酒店的課程。她用靈活的場景訓練,引導學生們展開情景模擬對話;用自己在美國的親身經歷,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用該院畢業生趙江雷通過學好英語進入世界知名企業貝克休斯公司的事例,啟發學生們對於認真學習的思考。宋老師始終以嚴謹認真的治學駕馭著課堂,以熱情親和的教態感染著學生。在課間休息時,王院長就英語教材、學生情況與宋老師進行了認真的交流。
與以往聽課方式不同的是,在這堂課結束後,大家並未離去,而是來到教師樓機電工程系會議室,在這裡,王院長組織大家在一起討論了近兩個小時,討論內容涉及到四個方面。
一是對宋芳芳老師的課進行了集體評議和反饋
會上,聽課人員積極發言,分別評課。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堂成功的課,一堂有效益的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學環節齊全,知識表述清晰,內容安排合理;二是教態自然熱情,課堂氣氛活躍,課堂的掌控力強,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案例素材豐富,教具運用得當,互動安排自然,突出了語言技能的訓練;四是教師熟知每一名學生,體現了課程思政和教書育人,自然融入了愛國主義和奮鬥精神的培育。同時,大家還一分為二地指出了宋老師在PPT的有效使用和課後作業的布置分量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二是再次引發了對「向一堂課要效益」的思考
「向一堂課要效益」究竟是什麼?怎樣才算是「向一堂課要效益」?不同的課程又有哪些影響效果的不同因素?圍繞這些問題,大家從自己的工作視角出發,各抒己見,暢談看法,提出意見。同時,大家建議黃國慶主任率領的教育培訓督導室也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學督導的效益和效果。課後,督導人員可採用集體評議後的「反饋單」的形式反饋給任課教師。
王院長在發言中指出:「向一堂課要效益」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系統工程,影響課程效益的因素很多,比如課堂環境、教學環節、教材教具、師生互動、課堂練習、課後作業等等。但檢驗一堂課是否有效益的關鍵還是要看學生是否學到真東西、老師是否真滿意、督導是否真通過。「向一堂課要效益」要在觀念上統一,要在細節上做實。要有課堂氣氛的營造,首先給學生創造一個乾淨、明亮、溫馨的學習環境;教師要有守正創新的意識,既要充分利用好PPT,解決傳統教學解決不了的問題,也絕不能過分依賴PPT,更不能用PPT代替板書;教師的責任心很重要,要做到熟悉每一名學生,根據學情備課,以便溝通和訓練;要注重教學環節和課堂儀式,要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體現課堂的莊重感;課後作業的布置要提高含金量,真正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加壓及課後訓練。對此,教務處和各系部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教學研討的針對性,多開展教學設計研究,讓教研活動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出實實在在的成果。
三是對課程思政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教育部對高校提出的一項重大要求,也是教書育人的一項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如何貫徹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所開課程中有效滲透思政內容,有效實施思政教育,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深刻思考的問題。專業千差萬別,教師經歷不同,在課程思政的具體實踐中,有很多不同的途徑、契機和方法,但每個教師都要精心設計、自然滲透、因勢利導。對此,思政部可率先在通識類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方面的大膽嘗試,要起到示範引領作用。要構建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三位一體教學目標,使學生具有愛國情懷、鐵人意志、職業素養。
四是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英語教學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究竟占什麼樣的地位?是強化還是削弱?是滿足於一般的講授還是要和專業有機結合?對此,大家以機電工程係為例,針對機電工程系當前瞄準中國製造2025、現代工業智造而開展的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現狀展開討論,共同認為不僅要開好英語通識課,還應結合專業所需開設科技英語或專業英語。各教學系部也可以考慮聘用外語水平高的專業教師開設通識類的科技英語課程。機電工程系王恆貴主任當場表示:希望加大英語的教學力度,開設科技英語課程,以此切實提高機電工程系人才培養的質量。
這次由王院長帶領下的集體聽課,宏微並重、效應深遠,值得我們深思。在學院發展的特殊關鍵時期,聆聽一堂課,討論深內涵,引發新思考,這充分體現了學院領導對課堂教學的重視和帶頭聽課的務實作風。各級領導都應該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當成學院的重要核心工作來抓。這一聽課+反饋+座談研討的新形式,引發了我們對聽好一堂課的思考:一堂課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堂課,從教學環節、課堂細節到核心內容、課程思政,每一項反映的都是提升育人質量的切入所在,必須舉一反三,高度重視,予以剖析、深思、引申、歸納。
「向一堂課要效益」,我們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