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米做一件事,可以去掉大米的濕氣,成了靈丹妙藥

對於大米,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就是充飢的一碗飯。可是千百年來,為什麼大米會成為主食?為什麼它會被譽為「五穀之首」?

中醫認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現代營養學顯示,稻米含有90%以上人體所須的營養元素。

大米炒一下變靈藥


除了蒸飯、煮粥,把大米炒一下,還是一味藥,健脾祛濕,對消化不良、腹瀉、便秘均有效果。

既能快速止腹瀉,還能清腸刮毒,大人用了有瘦身的功效,小孩用了有健脾開胃止瀉的功效。不僅孕婦能用,寶寶也能用,可見這味藥多安全。

為什麼要把大米炒一下呢?其實這個炒的過程,也就是中藥炮製過程。

因為稻穀生長在水裡,偏涼性,且水濕之氣太重,人吃多不易消化,這也是一些長期吃米飯的如南方人,易得腳氣病、濕氣病的原因。

在炒至焦黃以後,焦香入脾,而且焦香的東西有燥濕、化濕的功能,對緩解體內濕邪也有幫助。

學中醫的朋友都知道,中醫里經常用焦香的東西來健脾、化濕,如由濕邪引起的慢性胃炎,有一味藥叫焦三鮮,就是用三種藥,即把麥芽、神曲、山楂三者儘量炒焦,不要太焦,用這三味藥開胃、健脾、活血化瘀。




而大米本來吸濕能力就強,在炒過後,會更加乾燥,變焦黃的部分已經是微微炭化,而炭不光可以吸濕還可以吸附極微小顆粒。炒米下肚,把腸道里多餘的水分和粘膩吸附掉,順利排出體外,就猶如請了一個清潔工徹底打掃了一遍。

所以家裡常備些炒米,或者炒過的米做的米粉,在家人脾弱拉肚子或吃多脹氣時,泡開水當茶飲,或煮成粥或磨成米糊為供,慢慢脾胃就可以養回來。




炒焦米方法

1、取適量大米(大米的量根據個人情況,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星期的量),大米簡單沖洗,瀝干水分,平鋪成一層在盤子上,晾乾嗎,可以晾一晚上,基本能幹得差不多。如果買的大米足夠乾淨可以不用淘洗。

2、鍋燒熱倒入大米(可以放一點點油,防止粘鍋,如果本身就是不粘鍋,就不需要了)。

3、先大火翻炒2分鐘,再轉小火翻炒,一定要不停的翻炒,防止炒焦,必要時可以把鍋拿起來輕晃也有助於米均勻受熱。

4、炒制焦黃色關火,散發香味即可,不要著急盛出焦米,利用鍋的餘溫,讓焦米繼續加熱一會,放涼後用密封罐盛好。




瘦身減肚子這樣吃

焦米是一種非常好的減肥食譜,特別「刮腸、刮油」,常喝焦米茶還可以把附在胃裡、腸子裡的脂肪吸走,排出體外。

焦米茶:

取約30克焦米沖泡,一定要剛剛燒開的沸水,泡了後最好用保溫杯燜一會兒,喝焦米水,焦米也可以吃掉,堅持食用,有健脾、減肚子的功效。

焦米茶的話成年人可以天天喝,能吃米飯的人都可以喝,尤其是脾胃功能弱的人。無論是因為積食便秘還是腹瀉,都可以用焦米茶來調理。

熬粥時也可以加入一半的焦米,更容易消化,非常適合脾胃弱的幼兒和老人。



寶寶健脾止腹瀉這樣吃

用焦米湯代替補液劑口服,對治療腹瀉有明顯的效果,8個月以上添加輔食的寶寶都可以用焦米湯止瀉。

如果腹瀉不至於到停輔食的程度,可以用焦米湯煮米粉,這樣好得比較快,營養也更足一些。如果停了輔食,就直接給孩子喝焦米湯,,或者焦米湯加煮好的蘋果水。

焦米粥:

1、大約半量杯焦米,把米放進湯鍋或者奶鍋里,倒水至4/5左右處。

2、水開後轉小火,保證米湯一直在咕嘟著,把鍋蓋留縫,一定要留縫,否則容易干鍋。開著蓋子熬也可以,時不時看一下。

3、大約煮半個小時即可,米湯焦黃色為最好,有一股濃濃的炒香味,可以盛出來給寶寶當水喝,粥可以給大人吃,對腸胃也很有好處。




提醒:

剛炒好的糙米不能馬上摻水煮制;晾涼煮制時,也不能用冷水或溫熱水,而是必須加沸水煮,否則糙米粒會煮成「糊湯」。

煮焦米湯的時候,水要煮到只剩下原來的一半才可以。以四碗水為例,要把水煮到剩兩碗水的量,才算是煮好了。

止痛經這樣吃

焦米和花茶搭配,還有調經保健的功效,有助於調節經期神經緊張、疲乏等症狀,有提神解乏、醒胃的作用,適宜經期飲用。




焦米茉莉花茶:大米30g,茉莉花12g。炒米的時間約1分鐘30秒後,也就是差不多米已經被炒至焦黃色為止,將米盛出,這樣焦米就好了。

再取一個茶杯,將焦米倒入杯中,撒上茉莉花,注入八九分滿的開水沖泡,靜置一小會兒,有香味飄出時即可飲用。

作用:此款茶有助調節經期神經緊張、疲乏等症狀,有提神解乏、醒胃的作用,適宜經期飲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faTI2wBmyVoG_1Z6QZg.html

高速公路免費

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