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雲江湖」南少林、洪門,一對難兄難弟。江湖社團中的神話起源

2019-06-29   半杯餿茶

天地會的神秘。不僅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最具有生命力的秘密社會組織;還因為它像一個謎似的,吸引無數的歷史學家、小說家去揭示它的本質,跟蹤它神秘的歷史軌跡。在普通百姓中,傳播第一人當首推金庸先生,無論是《鹿鼎記》中的天地會,還是《書劍恩仇錄》中的紅花會,都對幾代人敲上了一個關於江湖的印記。然,關於這個組織的產生年代,現在依然膠著在「康熙說」與「乾隆說」的糾結之中。

洪門會符

​關於天地會,最神秘的部分又莫過於「西魯傳說」了。「西魯傳說」的真相不揭開,則天地會(洪門)的起源,南少林的起源,就如罩在雲山霧海中,煙霧繚繞,不露真身。

在北京的清宮檔案庫里,收藏著一本嘉慶十六年,清政府在廣西東蘭州姚大羔家查獲的天地會《會薄》。《會薄》中記錄了天地會創立的一段悲壯歷史,這就是著名的「西魯傳說「。

康熙十三年,西魯國入侵國境,朝臣官兵抵擋不住,朝廷張貼皇榜招募天下勇士,許諾退兵者封侯賜爵。南少林寺僧自願揭榜請纓,奮勇殺敵衛國。不料得勝回朝後,康熙卻火燒少林寺,屠殺僧人,僥倖逃脫的五個和尚歃血盟誓「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為死難者報仇。

會薄影印件之一

天地會又名三點會、三合會、哥老會、小刀會等,其內部統稱「洪門」。在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統治期間內,天地會一刻也未停止它的「反清復明」的鬥爭。乃至辛亥革命都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遺憾的是,天地會的《會薄》中並未記載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題外話:洪門另有《海底》(亦稱『金不換』)說,清台灣被統一收復,第三代延平王鄭克塽抱著其祖父鄭成功所創的洪門第一山金台山明達堂的名錄,暗記跳海盡忠。後被福建人漁民陳壽亭撿到,道光年間被藥材商人郭永泰(洪門中人)發現。真偽已經不考,但這個說法一直有個最大的疑問是,鄭克塽並未自殺,史載其從劉國軒之議,修表交印歸清。降清後,移住北京,受封為正黃旗漢軍公,後卒於京。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四《洪門問答書》云:「武從何處學?在少林寺學習。何藝為先?洪拳為先。有何為證:有詩為證:猛勇洪拳四海聞,出在少林寺內僧,普天之下歸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另在洪門《香堂》中又供有南少林五祖牌位。就此看來,洪門與南少林便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洪門的第一代成員均為南少林弟子;南少林則是洪門運動的基地與基礎。

​史學家直截了當地指出:若要尋找福建南少林的祖庭,請到天地會的發源地或至少是天地會運動活躍地區去尋找,沒有天地會就沒有南少林。這話也許過於絕對,但若沒有天地會,南少林就只是南少林,只是佛家弟子練武誦經,傳播武術與佛教理論的基地,與政治無關;有了洪門天地會,南少林便是一面旗幟,便是反清復明的一支生力軍。同樣,沒有南少林,洪門便只不過是普通的秘密組織,缺乏實力,缺乏號召力,在歷史中終將是曇花一現的小潮流。從今天的觀點看,依然是:洪門造就了南少林,南少林發揚光大了天地會。

南少林,洪門一對糾纏至今的難兄難弟。

洪門的歷史孕育在「西魯傳說」中;南少林的歷史也孕育在「西魯傳說」中。「西魯傳說」是《洪門秘籍》的核心,也是《洪門秘籍》中最神秘的部分。

言歸正傳。那「西魯傳說」到底是怎樣一個神秘的故事?以福建民間婦孺皆知的說法就是:火燒南少林的故事。

「西魯傳說」在《洪門秘籍》中的不同版本就有十數種之多,在民間傳說中更是枝繁葉茂。港台著名武俠作家諸如金庸、梁羽生、古龍,均有將其中傳聞演化成眾多男女奇俠縱橫大江南北,譜就武林絕唱;福州平話將飛鈸禪師之弟子鐵杖、鐵柄、鐵鞋、鐵雲、鐵珠塑造成南少林五祖與雍正皇帝代表的清廷展開殊死搏鬥,異常生動地演繹了「西魯傳說」中「火燒南少林」的情節;現代小說《血染鐵袈裟》以呂四娘為祖父報仇的傳說為背景,也著力描寫了雍正火燒南少林的激烈戰鬥場面。「火燒南少林」是福建南少林文化的經典事件。

​那麼,「西魯傳說」究竟是什麼?版本繁多,來,刪其枝末,摘出核心內容如下:

故事說,康熙年間有西魯國(據研究者稱應泛指西胡)入侵中華,官兵不能擋。康熙帝出皇榜求賢領兵退敵。福建省圃龍縣九連山少林寺長老聞知,率領僧人進京,奏請前去退敵,(之所以選用福建少林長老揭榜說,是因為天地會的發源地在福建,似乎更合情理)經批准率兵遠征西魯。少林寺得勝後,有功不受祿,情願依然回寺為僧。(這段故事實際上脫胎於唐十三棍僧攻打西胡王王世充,救唐王,活捉王仁則,回朝後,有功不受祿,重返少林寺的著名歷史故事情節)後來有奸臣挑撥說:既然少林寺能打敗西魯國,則也有實力推翻清廷,此乃心腹大患也。於是,康熙恩將仇報,發兵火燒少林寺。少林寺僧僅有五人逃脫,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五祖。他們在逃亡路上因為關帝顯靈,擺脫清兵,到一水邊,發現水上漂有一香爐,底座上刻有「反清復明」四字,認為這是天意。當他們逃到南方時,遇見達宗萬雲龍(「乾隆說」認為是萬雲龍,亦稱萬提喜。而另外的版本則直指萬雲龍便是鄭成功本人),拜其為師,成立「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即洪門),歃血為盟,武裝起義。起義地點在福建雲霄高溪廟,起義時間為「甲寅年」。

神源說幾乎是人類一切社會結構起源的方法,洪門也是如此。「西魯傳說」通過神話故事把天地會的起源給神話了。一方面,這是由於天地會本身是秘密社會組織的性質決定的,它要儘可能保持組織傳承的神秘性,迷惑清朝,便於生存和發展;但也對後來史學家對研究天地會的起源,南少林的起源造成諸多疑難。「康熙說」與「乾隆說」的糾結,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西魯傳說」版本繁多,眾說紛紜。它究竟是由一個祖本繁衍而成,還是由多個祖本交錯影響而成?

有一種版本的「西魯傳說」,明確指出南少林五祖為:蔡德宗、方大洪、馬超興、胡帝德、李色開。有史學家考證這五人實有其人,都是鄭成功麾下的猛將,鄭成功組織了反清復明的天地會,以身邊幕僚陳永華(陳近南)為首指派這五人深入福建各地組織少林僧人展開反清復明活動。此說若得以證實,則南少林起源於清初抗清鬥爭便有了確切的史料依據。

辛亥革命時期,以南少林為旗幟的天地會是反清運動的主體力量。孫中山便是海外天地會組織致公堂的紅棍。

總之,「西魯傳說」是南少林文化孕育出的一朵奇葩,它的神秘性必將引發眾多南少林文化愛好者、研究者深入其中,一探玄奧。那麼這座道裕法師所稱的正宗南少林的九座寺究竟如何呢?

​史載,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十餘年、潛心研究少林宗風的正覺禪師(法名智廣)返回故里後,經多方募緣,於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年)在仙游縣城鳳山鄉鳳頂村興建太平院,占地一萬五千平方米,規模宏偉,舍院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鼎盛時僧眾五百餘人,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禪林寶剎,懿宗賜封『九座山太平禪院』。

鳳山鄉的九座山有鳳凰來儀的山形,九座寺建在雄鳳冠上,無塵塔建在雌鳳冠上,兩地相距約有四百米。大雄寶殿有六對大石柱,寺中一對五代時期建立的經幢塔。寺東面有尼舍利塔和銀缸,西面有無塵塔和米缸,南面有舍利塔和酒缸,北面有龍潭等古蹟。

​無塵塔建於唐咸通六年,為開山祖師正覺禪師及歷代寺僧圓寂後火化的荼毗塔,宋徽宗崇寧年間(十二世紀初)賜名無塵塔。塔為三層石構,八角空心,高逾十四米,內徑約五米,蓮花葫蘆形塔尖,蓮花石雕基座,各層角柱呈瓜楞形,底層下部八面刻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設南北開門,東南與西南兩面有護門衛士浮雕,塔內有螺旋形石級盤旋而上。塔前有月台,迥異於宋以後的石塔形制,是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滄桑千年,何處南少林,也許都是。也許是北方的幾位少林大德各種途徑來到山清水秀福地,紛紛建起了迷蹤般的叢林。誰說是,誰又嘆息它於何處?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